清道光年间,吏部尚书汤金钊为人质朴无华。
有一次,一个从外地来京的道员,名叫来子庚。他衣着极其华丽,头上的冠饰满珠宝。汤金钊见他这身打扮,又看看他的头冠,便指着冠上的宝石故意问道:“这是什么?”“是宝石。”
汤金钊听了,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宝当藏之于心,不在冠。”汤金钊一语,说得道员羞愧不已。
的确,汤金钊所说的“宝”就是包括廉洁在内的所有道德。他的一生,以德为宝藏在心,他从不重衣冠,只崇尚道德,一生俭朴,一生廉洁奉公,一生是非分明。
先从他考试说起。清嘉庆四年(1799年),他中进士。其实,他早在乾隆时,就中了乡试,而且第二年随即到京城赶考,结果是他自己主动放弃了京城的会试。这是何原因呢?这里有一段故事。
当年,他中乡试后,随即满怀信心在第二年进京赶考。来到京城,他按当时尊师习俗,首先拜谒了主考官。主考官见到他,另眼相待,并告诉他一个令他惊奇的消息,即他所参加的那次乡试,是由当时宰相和珅亲自审定名次的,他的名字也列在其中。所以,主考官认为有和珅这层关系,必中无疑,便关心地对他说:“你乡试能够录取,是靠相国和珅的赏识,你应该赶紧去谢和相。”
汤金钊听了,惊得目瞪口呆,自己中乡试,居然与大贪官和珅有关,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回到寓所,思来想去,便毅然决定,托病不参加考试,于是便匆匆离京南归,放弃了那次很可能飞黄腾达的考试机会。此后,只要是和珅在台上,他就不参加考试,所以一直推迟到嘉庆时,和珅事败后,他才又来京会试。凭他的真才实学,一举中了进士。
中进士后,随即进入史馆。此时,朝贵们都争着拉拢他,他都一一辞谢,不与往来。但他对廉洁正直、品格高尚的官员却尊敬亲近,视为师友。当时他经常跟随朱珪,向朱珪请教学问,督责过失,如同对待古圣贤一般。
朝廷官员也很敬重他的德行和学识,当朝的许多大官都很看重他,所以,京官的子弟大多拜他为师,请他审阅文章,指导作文。他教京官子弟,总是以廉洁为师表。
有一次,他到某学生家中,对学生讲作文。由于时间稍久,这家就准备了小食招待他。当时都知汤金钊俭朴,不喜欢酒菜满桌,所以这家就只摆上了肉一盘,几个烧饼。汤金钊看到桌上的肉,指着说:“怎么还有肉?”
“是的。”“吃烧饼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肉呢!”“一点点,不成敬意。”“这有多少肉?”“一斤不到。”
汤金钊皱起眉,摇头道:“这怎么可以呢,未免太破费了。”
招待先生一盘肉、几个烧饼,本是极省俭的,他却认为太破费了,可见以俭朴为人表率。
汤金钊在京城官越做越高,但俭朴之风却始终如一。他为翰林时,住在光明殿旁的左廊房内,后升任国子监祭酒时,住在地安门外文昌阁一带的一般平房内,也没有给自己建一座安乐舒适的住所。后来,他官升至卿位的副职时,家中竟然连车也未备,入朝就在街市上租车,只有一个仆役飞跟车后而已。
汤金钊对一般百姓宽厚,从不以官势欺人。
有一次,他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时,车子撞着了一个卖菜老头的菜担,菜倾满地。老头揪着他的仆人,又骂又打。汤掀开车帘,笑着对老头说:“值多少钱?我还给你。”老头说要一贯钱。仆人说:“这只值得几文钱,为什么敲诈我们,要这么多?”老头气冲冲地说道:“就是一文钱,我也要一贯,谁叫你们撞我。”说着火气又上来了,又要打人。
汤金钊笑着边制止,边说道:“到我家来取钱,怎么样?”
老头不肯,说:“你这个人不正道,想骗我到家里整我,要给就现在给。”
此时,汤金钊身上未带钱,所以也不知怎么办好。正巧,南城兵司马指挥经过这里,见是汤金钊,连忙上前请安,看了看这老头子,禀报道:“这些小人,不劳大人费心,让卑职带回去重重地惩治他就行了。”
老头见要被指挥带走,开始害怕,便叩头哀求。汤金钊对指挥说:“不用了,你借一贯钱我,还给他,也就完了。”
指挥说:“大人只管先走,我给钱他就是了。”
汤金钊不同意,硬是借了钱,亲手给老头。老头此时害怕得发着抖,不敢接钱,汤便塞到他手里,叫他不要害怕,和颜悦色地说弄坏了你的菜,本来是应该赔偿的,这样老头才收了钱,叩头谢过离去。
汤金钊怕指挥找老头的麻烦,也不离开,故意停在那里与指挥交谈,直到那老头已经走得看不见了,才与指挥告别,驱车离开。
汤金钊离开人世也是那样的俭朴。去世前,他披着衣,坐在床上,喝了点酒,取出架子上事先写好的遗折,展开看了一遍,才安心地睡觉。哪知这一睡就心无旁骛、平平和和地与世长辞。(章理佳撰写)
(见《清稗类钞》)
赞曰:金钊有宝慧于心, 俭朴为官效大清。
鄙视和珅饕餮鬼, 寄情卖菜苦乡民。
※诗作者:詹佑寒武汉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