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幼时家贫,寄居寺庙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严冬季节,秉烛夜读,倦极了就以冷水洗面。常以稀粥充饥,每日用小米熬粥,隔夜后的粥凝固了,便用刀将粥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断齑(jī)画粥”这个成语,就是讲的他刻苦勤学的故事。
范仲淹通晓《六经》,尤精《易》学,在京供职时,很多人就经学中的问题向他求教,他答疑解惑,诲人不倦,还用自己的薪俸供养四方游学之士,而自己的儿子们却要轮流穿一件像样点的衣服,才能出门。他常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而不能自已。
他仕途坎坷,多次入朝为官,总是公忠体国,曾向仁宗皇帝提出过十点兴利除弊的建议,曾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的高位。他知无不言,一些改革措施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未免得罪权贵,多次被贬出京。他还长期率军戍边,富有韬略,号令严明,爱护将士,团结归附的羌人,共同抵御西夏的入侵。他在担任河东、陕西(今山西、陕西)宣抚使时,朝廷赐给黄金百两,他全部分赠给守边的将士。范仲淹对巩固当时的边防作出了很大贡献,不愧是一位出将入相的国家栋梁。
范仲淹在杭州做官时,他的儿子和弟子们以为他有归隐的意思,于是就请求为他在洛阳建造豪华宅第和园林,以便他安度晚年。范仲淹知道后批评制止说:“做人要以坚持道义为最大快乐,其余均可置之度外,更何况是住房呢?我已六十多岁了,来日无多,现在忙着建房修园,还不如多想想国家安危和百姓生活。我现在最忧心的是,自己身居高位,政务繁忙,难以一下交班,我从来不担心离职后没房子住。西都洛阳园林众多,它们的主人又不常去住,如果我想去,谁又会阻挡呢?哪有不为国尽忠而自己先去享受呢?”最终没有同意修建的事情。
范仲淹出身贫寒,从小就养成了艰苦简朴的作风,后来虽做了大官,家中如无客人时决不饮食丰盛,妻儿的衣服饮食,仅能御寒充饥而已。他的儿媳马上要过门,有人对他说:“王氏女一向是用绫罗绸缎来做帷帐的。”范仲淹听了十分不高兴,说:“怎么能用这样华丽之物作帷帐呢?我们向来都是勤俭持家,怎么能因为她而破坏我们的家风呢?如果她在我家还敢用绫罗绸缎作帷帐,我就要把这些东西在厅堂上当众烧掉。”王氏女听说,再也不敢要求用绫罗绸缎做帷帐了。但他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立义庄,接济贫困的族人。他治军为政,崇尚忠厚,爱兵护民。他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的确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
(见《宋史·范仲淹传》)
浪淘沙·赞范仲淹
早岁历艰难,学富心丹。书生壮志勒燕然。胸有雄兵寒敌胆,威镇边关。
忘我小悲欢,情系民间。岳阳楼记万年传。后乐先忧天下事,声振人寰。
※词作者:贺捷《武汉晚报》前总编、武汉诗词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