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字文素,五代时大名宗城(今河北大名县)人。力学强记,生性敏悟,九岁能写文章,十三岁研究《尚书》,并能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中进士,任封丘(今河南封丘县)县令。
考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贡部,观读范质考试文字,很器重他。和凝当时奖掖后进,颇负盛誉,因为自己登进士第时名在十三,所以和凝也把范质的进士名次,定在十三。贡院中称这件事为“传衣钵”,后来范质官登相位,做太子太傅,被封为鲁国公,都与和凝一样。当初,范质进入朝廷做官,还能常常手不释卷,有人夸他苦学,范质说:“不学,哪有本事处理政事。”
在后晋、后汉两朝,范质均曾担任要职,后周时任宰相,入宋后仍居相位。五代是一个乱世,五十三年间,改朝换代五次,范质历仕五朝,以起草诏令见长。
后晋时,契丹侵扰边境,皇帝命刘知远等十五位将领出征。当天夜晚,范质在朝中值班,皇帝命令召集诸位学士进宫起草诏令,范质说:“宫城已经关闭,如再召人恐事机泄露。”于是范质单独起草诏令呈送皇帝,文词事理都臻优秀,备受称道。
周太祖郭威曾在后汉做官,在前线领军征讨叛乱,对朝廷历次诏令很佩服,就打听过诏令的起草者,知道是范质手笔后,就感叹说:“真是宰相之材啊!”后周时,范质提出当时法律条文繁琐冗长,量刑轻重缺乏明确依据,官吏就可以钻空子干坏事。周世宗就命他详细审定法律,这就是有名的《刑统》。周恭帝封他为肖国公。宋太祖乾德初年(963年),范质受命与张昭、刘温叟审定旧的典章制度,使宋代礼仪制度开始完备,因而进封鲁国公。
范质性情急躁,爱当面指责驳斥人,使对方屈服。曾对同事说:“人能鼻吸三斗醋,就可以做宰相了。”意即宰相度量要大,不怕呛,不怕挑剔批评。但范质对同事却很宽厚爱护,端明殿学士窦仪随周世宗进攻南唐时,任总部后勤,因为粮饷供应不上,世宗打算治他的罪。范质入见世宗。世宗知道他是来救窦仪的,就站起来,想避开他,范质跟上前说:“窦仪是近臣,过错不应诛杀。”又摘下官帽叩头哭求说:“臣位在宰相,难道能让君王暴怒,而使近臣就死吗?请求宽赦窦仪的罪过。”世宗怒意这才消解,回到座位上,马上遣使者传诏赦免窦仪。
范质一生以廉洁耿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常将自己的优厚俸禄及皇上的各种赏赐送给孤儿遗老。自己家里,不分尊卑贵贱,都吃一样的伙食,一点也不特殊。后来范质卧病在床,宋太祖赵匡胤多次到他家里探视,又派宫人去问好,宫人回来禀告太祖,说他家里吃饭用的食具都缺乏,没有像样的。太祖就派翰林司赐给果床酒器,并且又一次亲到范质家,对他说:“卿为宰相,何必自苦如此?”范质回答说:“我过去在中书省供职,没有专门为私事来向我求情或请托的人,一起在家喝酒的都是旧日的贫贱之交,用不了多少器皿。现在我是按老习惯生活,并不是我买不起。”不久,范质病危,特地告诫儿子范旻说:“我死后不要向朝廷请谥号,不要刻墓碑,丧事从简。”终年五十四岁,身后家里没有多余钱财。对范质的去世,太祖悼惜不已,在另外选求宰相时,对侍臣说:“我听说范质只有住宅,不置产业,是个真正的宰相啊!”太宗赵匡义也曾称赞他说:“宰相中能够遵循规矩,慎于名声,富有才能,坚持廉节的,没有人比范质做得更好。”
(见《宋史·范质传》及《资治通鉴》卷四)
赞曰:三十三年范质香, 竟凭县令任卿郎。
清廉史载名天下, 高德无须再品量。
※诗作者:马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