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唐朝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年少时风流倜傥,年稍长就很好学,下笔成章。当官后,处理军政事务有条不紊,十分干练。曾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在女皇武则天执政后期,帮助她纠正了酷吏周兴、来俊臣用酷刑诬陷迫害朝臣的暴政。武后病重时,又与张柬之等一起谋划诛杀了恃宠乱政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因功而被封为梁县侯。在睿宗朝,与宋璟一起建议远迁干预朝政的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被诬为离间王室关系而遭贬谪。玄宗即位后,欲以为相,姚崇提出十条建议,即行仁政、废酷法;息兵戎勿贪边功;近臣违法者不能免罪;禁宦官参政;禁行贿受贿;皇亲国戚不得任中枢要职;待臣下以礼;鼓励犯颜直谏;停止修建道观、佛寺;慎用外戚参政。这些都是革除时弊的革新措施。玄宗一一应允,姚崇乃就相位,随即力行这些主张,并注意引进贤能,贬退不肖,裁撤冗员,修订制度,反对天灾不可违的谬论而力主灭蝗救民,促进玄宗东巡。他的政绩卓著,被同僚誉为“救时宰相”。后又力荐宋璟自代,姚、宋便被称为实现开元之治、促成唐朝中兴的一代名相。
灭蝗一事,充分反映了姚崇爱民忧国的思想。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六月,山东出现了特大蝗灾。老百姓有的在田边设祭,焚香膜拜而不敢捕杀。姚崇奏遣御史,督促州县捕杀蝗虫而埋掉。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蝗虫太多,很难除尽,玄宗也迟疑不决。姚崇说:“现在蝗虫布满山东,大河南北的百姓,差不多流亡光了,岂可坐视蝗虫吃净庄稼而不救吗?即令除之不尽,也比任其繁殖成灾为好。”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而另一宰相卢怀慎却认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姚崇当即反驳说:“过去楚庄王吞食水蛭而疾愈,孙叔敖杀蛇而致福,为什么不忍心杀蝗,而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饿死呢?如果杀蝗有祸,由我姚崇一人承当。”第二年,山东蝗灾又大规模爆发,姚崇又下令捕杀。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刺史倪若水说:“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可以挽救的,应该修德来消除它。”于是拒绝御史传达灭蝗命令。姚崇发文予以严厉训斥,倪若水才不敢违抗。姚崇又委派使者详察州县官员捕蝗勤惰者,并公布姓名。采取这些措施后,虽然连年都有蝗灾,但不至于酿成大的饥馑。
姚崇生活俭朴,清廉自持,一生不为自己建造府第,长期租住在罔极寺中。一次,他患疟疾,卧床不起。玄宗一日多次派人问候起居,还不断派名医送美食。政事由另一位宰相乾源曜处理,合乎圣意,玄宗就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有时不合帝意,便责备他:“为什么不同姚崇商量呢?”玄宗想让姚崇住近点,以便咨询,就命他迁入“四方馆”。姚崇因馆舍豪华富丽,不敢入住,便辞谢说:“四方馆藏有图书资料,不是病人所居,谢陛下隆恩,我不能特殊。”玄宗劝他:“开四方馆是便于官员查找各地资料,为的是国家利益。请你来住,也是为了国家嘛!我恨不能让你住进宫来呢!”姚崇这才搬进四方馆。他去世前曾遗嘱诸子不争遗产,薄葬自己,只穿日常衣服,不着官服入殓,不信佛、不抄经等。
(见《新唐书·姚崇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
赞曰:救时宰相万人崇, 建议十条三代功。
府第不修居寺院, 清除痼疾灭蝗虫。
※诗作者:余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