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郡阳都县(故地在今山东胶南诸城一带)人。他少年丧父,依靠任豫郡(在今河南)太守的叔父诸葛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寄居阳隆中(在湖北襄阳),躬耕务农为生。喜欢诵读古代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许为管仲、乐毅,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
他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千百年来,几乎是妇孺皆知。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际,刘备接受了徐庶的推荐,专诚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向他请教天下大事,并诚心请他出山。他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形成了约60年的三国鼎立局面,他的名字在民间,几乎成了“智慧”和“忠诚”的代名词,他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他一生的写照而流传千古。刘备死时,他接受托孤,忠心耿耿辅佐刘禅。他以蜀国军师和丞相的身份,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能亲率军队,指挥作战。在内政上励精图治,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一生行事谨慎,事必躬亲,备受辛劳。蜀汉后期,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诸葛亮仍殚精竭虑,连年征战,为实现复兴汉室的理想而奋斗。
当初,荆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刺史刘表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刘琦因父亲喜欢弟弟刘琮,不喜欢自己,就常想请教诸葛亮如何自保。但诸葛亮总是拒绝,不替他出主意。于是刘琦请诸葛亮到自家后花园游玩,一同登上高楼,饮酒中途,命人将楼梯抽走,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我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您口中说出的话,只进入我的耳中,可以指教一下吧?”诸葛亮说:“您没有看到晋公子申生留在宫内,遭受谋害,而重耳在外却得到安全吗?”刘琦茅塞顿开,于是便私自策划外出襄阳。时逢黄祖去世,刘琦乘机脱身,出为江夏(今湖北武昌)太守。诸葛亮还与周瑜一起谋划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善于巧思,曾构思并指导改进弓弩使之连射,制造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图阵,无不深得要领。
以上这些事迹,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但他还是一代廉吏,这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诸葛亮从27岁向刘备献隆中对起,直到率军六出祁山,积劳成疾,54岁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在这近30年的漫长岁月中,多数时间都在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其衣食所需,全靠军中供应,没有什么特别的享受,生活异常艰苦。他临终前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不要大,只需容纳进棺木就行,穿日常衣服入殓,不用其他器物陪葬。
当初,诸葛亮曾向后主表明自己的心迹:“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物饮食全由国家供应,无需再置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以不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及至去世后,人们清理其遗物,果然和他以前讲的情况一样。
写《三国志》的陈寿,还专门向晋朝皇帝写了一篇奏章,又简要评述了诸葛亮的一生,并整理了诸葛亮的遗著目录,这在《三国志》写传的体例上是罕见的。其中说:“百姓追思怀念诸葛亮,即使《甘棠》颂扬召公,郑人歌颂子产,也不能与此种情形相比。”
(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赞曰:天下三分卧龙起, 两朝开济竭忠忱。
犹思树下甘棠颂, 宁忘隆中梁父吟。
遗烈生辉昭日月, 名言尽瘁启仁人。
身亡未捷千秋恨, 一表雄辞万古闻。
※诗作者:张金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