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元元年(760)李白60岁的时候,他和宗氏的婚姻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在这10年的时间里,李白虽然到处漂泊,但始终以梁园宗氏的住所为家,身在异乡常常怀念梁园的妻子。
在这十年里,李白又是北上幽州,又是西上长安,又是到处干谒,真正在家的时候其实少之又少。不过,宗氏非常理解李白,从没对他有过多的要求,唯有在李白北赴幽州和将要从璘的时候,有过强烈的制止行为。后来,李白因为“从璘”一案蒙冤入狱,宗氏劳心劳神为他奔波,从不言苦。后来,李白被流放夜郎,也是宗氏和她的弟弟亲自送他远去。就是因为这样,李白在巫山遇赦后,才没敢回去和妻子团聚,因为他并不想让妻子看到自己经历过牢狱之苦之后穷困潦倒的样子。他去了江夏,在外面漂泊了一年之久,最终实在没办法生存,才回到庐山与妻子会面。看到满脸憔悴的李白,宗氏忍不住泪流成行。对于李白来说,妻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长期思念的煎熬中,宗氏满面愁云,自然也消瘦了不少,李白与妻子紧紧相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安顿好妻子,李白在上元二年(761)的春天离开庐山,前往金陵。由于多年的战乱,金陵之地已经满目疮痍,曾经的好友故交也“知交半零落”,不知去向。正无处投靠的李白,刚巧赶上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筹办的盛宴。这场盛宴是为了给一个叫李藏用的人接风洗尘连带践行的,他曾经在平定战乱之时立下大功,此后声名远播,这户人家就想借此机会拉拢他。按照习惯,这样的宴会上一定要有人作诗记录,才显得足够隆重,而此时李白刚巧路过,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宴会的座上客。
在宴会上,李白喝了几杯酒之后,随即泼墨写下《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并在众人的邀请下大声诵读。在诗中,李白花了大量的篇幅为李藏用歌功颂德,大夸其功劳和才能,又为他抱不平,认为他被朝廷大材小用,很是遗憾。诵读完毕,众人都称赞李白写得好。
但是,一篇出彩的诗赋并没有带给李白太多。宴会过后,李白得到了只够自己十几天生存的银两,但在诗中被大加夸赞的李藏用却因为这首诗而美名传千里,不久之后便加官晋爵。
离开金陵,李白来到宣城谋生,赶上季广琛为即将赴任长安的刘副使践行的宴会。李白还记得这个季广琛。三年前永王璘一案时,他还担任过永王的大将,没想到他不仅没有被当做从犯处死,反而在宣城过得如此滋润,李白不仅心升感慨。前有李白在金陵用诗赋捧红了李藏用,这次听闻李白到了宣城,季广琛怎能让李白就这么离去?于是,李白又参加了季广琛献媚的筵席,并在宴会上再作《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一首送给刘副使。之后,众人酒足饭饱,便纷纷离去。晚年的李白迫于生计,流落在江东一带,参加的类似宴会大概不少。自己一生不得重用,却用亲手写的诗让别人仕途顺利,李白心中怎能不抑郁?何况李白原本是放荡不羁之人,却沦落到酒席间售卖献媚文字为生,心中怎能坦然?
风烛残年又疾病在身,走投无路之下,李白只好再次启程去寻找投奔的对象。
上元二年(761),李白穷困潦倒,实在无处投奔,便想起了自己的族叔李阳冰。
李阳冰祖籍在河北赵县,上元二年时在当涂任县令,他文采出众,但更有名的是他的书法。据说颜真卿靠书法名扬天下时,还不忘找李阳冰为他题字。
从年龄上,李阳冰比李白要小,因此,李白在62岁的时候投靠他,多少有些羞愧。在得知李白即将到当涂县的时候,李阳冰热情地出门迎接他,为他设下酒席,接风洗尘。当时,李阳冰并不知道李白晚年生活的窘境,只当亲人来探一样招待李白,李白也多次想向李阳冰表达投靠之意,但酝酿数次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停留数日以后,李白见李阳冰并无留下自己的意思,而自己又不好意思开口,便准备默默地离开,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走之前,李白在桌上留了一首诗送给李阳冰: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李阳冰来到李白的房间,发现李白已经不在,只有桌上的一纸赠诗。在诗中,李白先对自己的族叔大加赞扬,又自比鲁连、季布,他觉得自己晚年虽然无用,但气节尚存,因为不想随便求助于无关的人,而来找李阳冰;但在诗的最后他又说,尽管得到了不少朋友的照顾,但是自己这次是真的要走了,表面上是让李阳冰不要挽留自己,实际上是为了消除自己来求助李阳冰却无功而返的尴尬。
李阳冰读了这首诗以后,才知道原来李白晚年过得并不如意,他连忙赶到江边,这时李白正在上船,李阳冰马上前去阻拦,并热情地邀请李白到自己府中,在李阳冰的热情邀请下,李白也不再强要面子,便跟随李阳冰一起回去。
也许是晚年本来身体状况不佳,加上之前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李白来到李阳冰家中,终于感到了久违的踏实,于是刚到李阳冰家中,李白就生了大病,一病不起。
在病榻中,李白感到自己时日不长,将自己一生所作诗文的草稿都交给了李阳冰,拜托他帮自己整理这些诗文,希望自己死后这些诗能流传在世上。
果然,在李白卧床数月之后,瘦骨嶙峋的他终于无法再坚持,在广德元年(763)的冬天与世长辞,享年63岁。
通过一番辛苦整理,李阳冰整理出《草堂集》十卷并付梓。在为《草堂集》作的序中,李阳冰一边写一边感慨,情到深处,不禁为这样一个神仙般人物的逝去感到惋惜。他认为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他的文章能够“横被六合”、“力敌造化”。
除了庆幸李白晚年能够找到可信赖的人,我们更应该感激李阳冰所做的一切。如果不是他收留晚年的李白,如果换作另一个只是空口答应却不去实现的人,那么我们这些后生,可能就无法目睹千年前李白这位诗词奇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