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始终伴他左右,一是愤世嫉俗,对世道感到不满;二是在碰钉子之后放任自流,自我解嘲。
最明显的当属李白三入长安之行。李白每每在入长安之前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入长安之后发现行事艰难,便开始愤世嫉俗,想要离去;而一旦离去之后,便写诗自我宽慰,产生归隐的心理。
在第一次入长安之前,李白写“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南轩松》),表达自己欲一鸣惊人的信念;进入长安之后,李白遭到冷落,流落长安街头,见识了斗鸡徒、游侠儿的无度生活,产生了“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二十四)的感慨;离开长安后,李白便说“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春日醉其言志》)表达自己不愿意在世事中沉浮,为其劳碌一生的想法。
又如李白第二次入长安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豪迈洒脱;入长安后,竟然“停梭惟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乌夜啼》),感慨自己受到的冷落,又有“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乌栖曲》)来讽刺玄宗只知享乐不思朝政;最后,李白被“赐金放还”又自我解嘲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示自己离开长安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想向权贵折腰。
而李白三入长安之际,由于局势危急,加上已经到了暮年,诗词中再也不见狂放洒脱的气象,更多的是愤世嫉俗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一百四十年》),他感慨盛唐气象不再,王宫后代们只知斗鸡赌博享乐,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古风》其五十四)他感慨君明臣贤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能倚剑恸哭。
已到暮年的李白,更是为自己终生不得受重用的遭遇感到愤懑。在《古风》其三十六中,他化身抱玉入楚的和氏,在山脚下放声大哭,感叹时运不济,感叹怀才不遇。这时候的李白,已经没有了当年自我解嘲的心情。在奔亡道中的岁月里,李白曾多次面对秀丽如画的山川美景,但却无从消瘦,甚至在美景中往往透出愁意: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歌》其二
我们看到,李白晚年所面对的山水,依然是以前壮丽秀美的山水;但此时观山水的人,却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人。在清澈的溪水面前,李白发出的不再是对山河壮丽的惊叹,而是何时能归乡的愁思。
李白自我解嘲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游历和喝酒。每次入长安碰钉子之后,李白都会迎来新一轮的游历,他喜欢到处旅行,遍览名山大川,靠见识气势磅礴的景色来宣泄心中的愤懑。
另一个方法就是醉酒。关于李白醉酒,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佳话。
相传李白晚年为了排解心中惆怅,在金陵一带游历。有一段时间,李白居住在一个叫采石矶的地方,闲来无事的时候,李白就到镇上一家酒店喝酒。
一开始,李白手头还有不少钱两,因此在沽酒的时候,总能受到酒家的热情款待,给的酒也都是香气扑鼻的上乘酒。但是,李白晚年毕竟生活不如意,时间一长,他的钱就慢慢花光了。这个酒家非常吝啬,见李白来沽酒时带的钱越来越少,给的酒品质也越来越差。后来,李白带来的钱连最次的酒都买不起了,为了不驳这位老主顾的面子,酒家老板便吩咐伙计在酒里掺水。
刚开始的时候,李白还没有察觉出酒变了味,但时间一长,李白带来的钱更少了,老板掺的水就越来越多。李白虽然尝出酒的味道淡了许多,但想到自己毕竟是用非常少的钱买来的,也就不说什么。
过了几天,李白又来了。这次,他带来的钱又比上次少了,酒家老板看以往在酒里掺水李白都没有提出质疑,这次干脆掺了九成多的水,李白接过酒一尝,几乎和白水没有分别。
这件事很令李白生气,一连好几天,李白都没有再光顾这家酒家。
这天,李白酒瘾又上来了,然而苦于已经没钱买酒了,就在街上闲逛。这时,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人拦住了他。老人把李白引到自己的店中,对他说:“你就是诗仙李白吧?知道你爱喝酒,以后你的酒,我全包了!”李白很是高兴,在这家店中畅饮数碗。后来,每到酒瘾又犯的时候,他就到这家店里喝酒。据说,他的《望天门山》就是在这间酒家里写成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看到李太白的真迹,老人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让伙计去把这首诗装裱起来,而这家店也因太白的光顾,日益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