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次玄宗皇帝的礼遇,李白狂傲的性格就逐渐显露出来。他常常在人前夸耀,自己非常受皇上器重,经常能和一些王公大臣交往,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出将入相了。
其实,“翰林待诏”并不是一个特别高的官衔,与其他官职相比,这只不过是一个随时听候差遣的小官罢了,只不过作为翰林待诏,能够直接接触皇帝的日常事务,李白在宫中任职期间,就曾秘密地为玄宗起草过很多诏书。
起初玉真公主向玄宗皇帝举荐李白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希望他成为雄才伟略的能臣,只是希望哥哥身边多一个能写诗作词的文人罢了,唐玄宗召李白入朝,用意也不过如此。不过,李白显然太高估自己的实力,总幻想自己会一飞冲天。
到后来,李白嗜酒的本性也越来越彰显。不被宣召的时候,李白经常是无事可做的,他便去饮酒,有时候和朋友一起,有时候就自斟自饮。朝廷给他的俸禄并不很多,加上他常常烂醉如泥,所以他的积蓄很快就没有了。有时候,在俸禄还未发下来的时候,他喝酒经常需要向人赊借。
李白在宫中干出的“荒唐事”不少,甚至在皇帝面前也放肆起来。
有一次,李白在家中喝的酩酊大醉,玄宗派人去他家中找人,却看到烂醉如泥的李白躺在地上,任凭众人怎么劝说都不肯起来。后来,众人硬架着他来到宫中,看到他还不清醒,玄宗命人往李白头上泼了桶水。这时,李白趔趔趄趄站起来,似乎清醒了许多。他听见玄宗叫他作诗,大声埋怨身边没有笔墨,埋怨脚上靴子不舒服。于是,他就让旁边的高力士帮自己脱靴,让杨贵妃帮自己研墨。由于玄宗在场,两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遵从李白的调遣。
杜甫有一篇《饮中八仙歌》,把李白和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一起并称为“酒中八仙”,细致地描写了李白嗜酒的场面: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
在诗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天宝年间,贺知章已逾80岁,性格狂放,或许是受到朋友李白的影响。贺知章到了晚年,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诞。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贺知章请求玄宗放他返乡,返乡后他出家做了道士,不久便去世了。
第二句中的“汝阳”是指李琎。他和贺知章也是酒友,但胆子比较小。他的父亲李宪是唐睿宗的长子,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却被李隆基抢了帝位。所以,作为李宪的长子,李琎平时小心翼翼,生怕玄宗怀疑自己有谋反之心。有一次,玄宗当面称他为“谪仙人”,把李琎吓坏了,从此他只能佯装嗜酒,流连于酒色之间。
“左相”指的是李适之,他也是为了明哲保身才沉湎于诗酒的。作为玄宗长子承乾的爱孙,李适之曾一度在朝廷中任显要职位。生性耿直的他一向与李林甫不和。天宝年间,李林甫逐渐得势,便借职务之便暗算李适之。无奈之下,李适之才向玄宗请辞,“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即崔宗之,他学通古今,才高八斗,又是宰相崔日用之子,按理说应该受到重用,但实际上,他只做了个小官而已。学富五车却无处施展,怀才不遇之感让他和李白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终生的挚交。
苏晋也是满腹才华但不得重用之人。他很小的时候就中了进士。不过,因为性格秉直,经常得罪朝官,因此经常被贬职。最后一次,他又不小心开罪于上司,被贬到汝州,最终沦落为“太子庶人”,之后便开始沉迷佛教。不过,尽管遁入佛门,他还是嗜酒如命,欲罢不能。
杜甫用了最长的篇幅来写李白,其中涉及了两件事,一件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一件是“天子呼来不上船”。
李白诗思敏捷,加上从小的深厚积累和勤学苦练,成就了他顷刻成诗的才华。在朝中任职的时候,玄宗每令他作诗,他只需饮酒一杯,酒水下肚,一篇仙气横溢的诗文就写出来了,非常令人称奇。
这一天,玄宗正在白莲池泛舟游玩,李白则在岸边喝酒,喝到酣处,任谁呼唤也不予理睬。玄宗看李白憨态可掬,便命李白放下酒杯,到船上来一起玩耍,令众人诧异的是,李白竟然敢抗旨,拒绝上船,还醉称自己是酒中仙。
张旭是“草圣”,著名的书法家。杜甫写张旭喝酒,则是一边喝酒,一边写字,字落纸上,飘逸洒脱,毫不拘束。
杜甫用了最长的篇幅来写李白醉酒之事,可见李白在杜甫心中的地位。后来,李白离开长安,东去散心的时候,在洛阳遇见了杜甫,他和杜甫聊得非常投机,便把自己在宫中的“事迹”讲述给杜甫听,听得杜甫羡慕不已,连连感叹自己性格太束缚,活得不够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