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主料:鱼肚;
配料:蟹肉、蟹黄、芦笋;
调料:盐、白糖、姜末、葱油、生粉水、二汤、大葱、姜片、黄酒。
制作
1.鱼肚飞水,用盐、大葱、姜片、二汤、黄酒煨至软嫩,捞出挤汁;
2.锅里放葱油、姜末煸香,放蟹肉、蟹黄煸,溅黄酒,放浓汤、盐调味,放鱼肚勾芡,盛入盘里,旁边放飞水过的小芦笋即可。
特点
鱼肚软嫩咸鲜香,蟹肉蟹粉味浓郁。
养生
鱼肚是补精养血的养生佳品,性味甘平,补肾滋肝,止血抗癌(食道癌、胃癌)。
鱼肚的主要成分是高黏性胶原蛋白质和粘多糖物质,高级滋补品。食欲不振及痰湿盛者不宜食用。
鱼肚是用鱼腹中的沉浮器官——鱼鳔经加工干制而成。以富有胶质而著称,所以又叫花胶,自古便属于“海八珍”之一。鱼肚因鱼的品种不同,其质量差别也特大。能够取鳔制得鱼肚的,当然是一些体型较大的鱼,根据品种不同,鱼肚也分鳘肚、黄鱼肚、毛鲿肚、鳝肚等多种。
鱼肚花胶种类多,顶级的正宗黄花胶和白花胶,市面上很少见到,渔民捕鱼后多数宰杀了自行享用。黄花鱼肚有很多名称,如原来只有鱼膘末剖开加工成圆筒形的称胶,体形较小较薄的称吊片,数片鲜鳔粘搭而成的体厚片大但又不十分透明者为搭片,或块胶,加工成带形,名曰长胶、带胶等等。
“广肚”是一个总称,例如从毛鲿鱼取得的鱼肚,或是从鳘鱼取得的“鳘肚”,只要体形较大的,往往都被称作广肚。广肚以完整厚大、淡黄或浅红、有光泽半透明、有鼓状波纹的为上品。
扎胶(扎肚)原产中南美洲,当地人称“长肚”,肚形长而窄,“窄”字后来却在行内写成“扎”了。
“鸭泡肚”因未剖开前形似荷包而得名,来自中美巴拿马一带,是一种淡水草鲈的鱼鳔,这种鱼大条的足有200磅。其特点是不韧身,脆口,价钱适中。一般酒楼用得多。
鳝肚呈圆筒形,是海鳗的鳔,属高价货色,多来自孟加拉一带。用沙爆或盐爆处理,即在沙粒或盐粒旺火下将鱼肚急速拌炒后而成的爆鳝肚,食后爽口又不会泻身,也很受欢迎。
参茸店中常见到形似乒乓球拍的号称“鳘肚”的鱼肚出售,外形看去很美观,其实并非真的是鳘的鱼膘,只是用多块“扎胶”加工制成的鱼肚而已。
鱼肚中有一种称为“花心”的鱼肚,这是鱼肚内未能干透的结果,不宜食用。还有一种鱼肚叫公肚,有大有小,像个胖乎乎的海豚鱼,小的一个卖6000~8000元,大的一个卖一万多元,(够4~5人食用)。
广肚的雌雄之分:
雄的形如马鞍,身厚,浸发后约1~2厘米,发性很好,入口味美;雌的则略圆而平展,质较薄,煲后易溶化,即所谓泻身。
扎胶的雌雄之分:
肚公则薄身肉爽,煮起来不易溶化,一般加工商会将之沙爆或油炸,然后再卖;肚母厚身,卖相好,煲后易泻身成糯粉状而粘牙。
总之,肚公一般外表形长纹直厚实、质爽软滑,不会因受热而溶化;肚母一般外表形圆纹横宽薄,煲后易(泻身)溶化。
爆肚和炸肚:
鱼肚是新鲜优质鱼膘的干制品,加工方法主要有沙爆和油炸两类;因而也就有“爆肚”和“炸肚”的分别。无论是沙爆还是油炸,加工前先要把鱼肚浸软,去油脂血筋后,再晒至全干。倘客人要求色泽洁白,还要用双氧水加以漂色。
水发鱼肚的方法:
鱼肚必须先行浸发才可应用,浸发程序很繁杂。当我们在海味店购买了鱼肚之后,必须先用清水浸透约一整天,然后放进一煲沸水里,盖密以免漏气,也不必加火,用这种沸水焗至沸水冷却,然后把水换掉,再放入另一沸水煲中焗至水冷,如此浸发多次才成。但在换水时须检视一下,如发现已浸发软者便要取出,直至全部浸发至软,再放入一盆清水中用水不断地冲漂1小时,即可取出应用。但浸发鱼肚也有一些禁忌,如要浸发得理想,切忌用沾有油腻物或苏打类成分的器皿浸发。鱼肚所含胶质极重,容易粘锅底,煲时最好用竹篾垫底,以防烧焦。鱼肚虽经煲浸,但腥味仍很重,所以必须在应用时用姜葱、绍酒、幼盐煨透,才能去除腥臭气味,否则烹制出来的菜式不够完美。
一般贮存过久的鱼肚都有一种哈喇味或腥味,这时候如果用葱姜汁、绍酒煨过仍未能去掉异味的话,可用白醋浸透,然后再用清水漂洗,便可去除异味了,且白醋还有漂白的作用。
假鱼肚是用风干的猪皮冒制的,先将风干的猪皮用温碱水洗净,切成小条,下入温油锅里,勿使油翻滚,冒烟,持续2~3小时待肉皮由硬变软捞出,这时把油烧开,再把用油焖软的猪皮放入,待发泡膨胀后捞起即可。
油发鱼肚的方法:
将鱼肚浸入温油锅中泡软,取出剁成块,再放入凉油中浸泡2~3小时,从凉油中取出放入40℃的油温中浸炸40分钟左右,此时鱼肚基本发透,从油中捞出备用,(如果发不透的,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可能管用,就是将鱼肚先放在另外一个油锅里,原油锅继续开火,然后往油锅里倒凉水,盖上盖,油遇水产生气体压力,再把鱼肚放入原油锅里,可以用气体压力,促使鱼肚发透。)涨发合乎标准的鱼肚为白黄色,松脆膨胀。发好的鱼肚使用前应将其浸发在温水中,浸透发软后,用温水洗去油脂(也可用80℃的水温放点碱去油),再用凉水漂洗数次,然后改刀成型,在开水中略煮一下,用凉水冲凉,即可用于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