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年代遥远的名词,在我的面前就这样真实地展开了。我喜欢有些古旧意味的地方和故事,就像甘肃这个名字,源于河西走廊的两个重镇:现名张掖的甘州和现名酒泉的肃州,没有什么传奇故事或浪漫经历,但就是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让后人们不管什么时候来到这里,都会怀念起那些曾经的繁荣胜景。就像行走在明长城,在风化得再无棱角的城墙上,在不再雄壮的碉堡前停留的时候,只要大风一起依旧豪情满胸;就像踏上茶马古道,在烈日下走在马帮走过的土路上,听着当地人讲那些或真实或杜撰的故事,总是让我兴奋不已。
但是旅途并不都是美好的景色。去年坐从稻城到中旬的班车,泥泞狭窄的道路让我们从天黑坐到天又黑,期间经历了五次在泥泞中推车,而据说前一天这路段就发生了两起翻车事故。所以在尽可能挑选可靠司机的同时,旅行者们好像都额外多了一份听天由命的坦然。在各条藏区公路边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密布着的许多风马旗,司机们说,这是超度在这里的那些亡灵,也是祈盼舟车平安。
我到达郎木寺的时候,第一次上山看天葬台。这个宁静的甘南小镇,越往山上走沿途就越频繁地看到一只草丛里的鞋、碎布头,或者其他一些杂物,于是莫名地想停下来转身下山。我不能习惯这样的氛围,不喜欢头顶有秃鹫盘旋,不想靠近远处巨大的玛尼经幡,总觉得这是很残酷的东西,至今还是如此。虽然我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回归自然,是神在召唤,是新的开始,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事实上每次到藏区,我总是不能理直气壮,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到了一群有着虔诚信仰的人中间,觉得有心灵上的惭愧。我会看到很多同行的人在藏区的寺庙里供一盏酥油灯,或是带着经幡或宗喀巴大师的画像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以求庇佑和心安。其实信仰并不能预示什么,却能匡正一个人的心。就像一个活佛说的:我学佛是为了有一个完美的人格。这次去云南同行的女孩,在路上买了圣经和古兰经,每到晚上睡前就读上一段,并把让她感动的语句说给我听。宗教确是让人感动的信仰,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能念着上帝、安拉或是佛祖的名字,那该是很幸福的事情。甚至在有些藏区里看到的藏獒,老人说它们也似乎通灵性,知道在庙堂里不能叫,也会每天来佛前走一圈,我深信它比我活得虔诚,它也有信仰,知道它将走向它的神。
我喜欢一个人东游西逛。但在很多地方会碰见行走的同伴,一路搭伙拼车。可能在这一站结伴,下一站就分开。有时候一个女生独自在路上会有许多善良的人愿意帮助你,或者有熟悉路线的背包客愿意和你同行。
我深信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缘分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就像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都是在寻找一个动灵的故乡。这不是你出生的那个故乡,而是埋藏在你心底深处的一种呼唤,似乎在某个地方总有一股力量牵引着你。当你终于走到那里的时候,终于大彻大悟:原来你在这里!然后你就觉得你可以停留下来,你觉得自己回家了。
一个朋友曾经感叹:每个生灵都是一片海洋。在路上的我们,不停遇见流向远方的海洋,互相打一个照面,然后各自流向更远的远方。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其品质纯真行为高尚的缘故;而魔鬼之所以是魔鬼,则是因为卑劣丑陋无恶不为的结果。
圣人与魔鬼●张纳新
有个画家很想画耶稣,但找不到一位纯真的人来做模特。于是他想到了修道院里的修士并得以如愿。圣像完成后,画家一夜成名,财源广进,那位修士也被酬以重金。
后来,有人对业已成为画圣的画家说:“你画出圣人耶稣,就该再画出魔鬼撒旦才对。世上怎会只有圣人而不见魔鬼呢?”
画圣击掌称妙,并在监狱中寻到了原型。
谁知那位即将被画成魔鬼的犯人面对画圣失声痛哭道:“你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想不到现在画魔鬼找的还是我!”
画圣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呢?”
那人悲从中来:“我得到了那笔钱后再也无心悟道,便一味地去寻欢作乐。钱用光了,欲望却已遏制不住,只好去偷、去抢、去骗……最后案发入狱。”
画圣弃笔长叹,无言而去。
其实,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其品质纯真行为高尚的缘故;而魔鬼之所以是魔鬼,则是因为卑劣丑陋无恶不为的结果。
那位修士,潜心修习过,他的纯真甚至可以是用来做耶稣的化身。但就是这个几近一尘不染的人,自从贪图享乐后竟也难以自持,被骄奢淫逸摧毁了多年修为的堤防,摇身一变,曾经的耶稣竟做了撒旦,过去的圣人倒成了魔鬼,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事情!
看来,耶稣和撒旦只是一念之差,圣人与魔鬼仅有一步之遥啊!
不管到哪里,只要先到前面去看看,就会感到比眼前开阔。
前方给你●任惠敏
东西南北中,也不知道到哪里更好。但是不管到哪里,只要先到前面去看看,就会感到比眼前开阔。由此,前面吸引了那么多的人,都在急于赶程。
前面有一片绿树,鸟在上面,霞在上面,春风在上面。日头下枝枝叶叶在发出不同的光亮,如姹紫嫣红的火焰。前面有一片梅园,轻轻滴着五千年的梅瓣,渗进皑皑白雪,呈一副古老画面。前面有一条路,五彩缤纷,鲜花似锦。路上激荡的乐曲,振奋着人们的胸腔。那是一条多彩的路。
站在前面能看到后面。开始的时候还清晰,渐渐地就被新的风影遮掩,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站在前面能望到前面,青山绿湖总在前面,越往前面走看得越真实。只要伸长胳膊,都能搂进怀里。
前面比身边亮,前面比身边好看。前面蝶飞燕啾,鸟唱蜂鸣,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圣境。
前面多好。
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仅仅是一把糖果●崔修建
一天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了,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
“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明白他为何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小女孩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我知道从那天我开车把她从医院接回家时,我的生活就改变了,她注定要让我体验到我新的生活。”
一位父亲的道别●佚名
在她大学寝室里,我看着她和妈妈收拾她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在合适的位置,一切都井井有条。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布告栏,上面贴着精挑细选和仔细裁过的彩纸。还是每个好友送给她的照片和小纪念品。盒子和箱子被放在床下。她和室友的衣服、配饰及各种小玩意儿正好装满她的寝室。我知道此时此刻不同以往,我用心地观察着过去可能会忽视的地方。我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在我家里虽然半个房间都摆放着她的家当,但她的房间已不再是她的而是我们的。最多只能算是她回来拜访我们时,我们为她准备的房间。
坐在妻子病床边的椅子上,怀抱着她的情景不禁在我脑中重现,那时她出生才刚刚一天。她那样娇小,那样美丽,那样无瑕,需要完全依赖她年轻而无经验的父母。当时我思绪万千,看着她脸上的每一处,仿佛它们将成为永恒似的。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
她抬头见我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就对妈妈说:“妈,你看爸看我的样子多有意思。”在最后的几天里,我轻抚她的胳膊,她的脸蛋——她每一处——因为我知道,我和妻子就要回家了。可她不会和我们一同回去。我再也不能轻抚她了。我欲言又止。
我知道从那天我开车把她从医院接回家进,我的生活就改变了,她注定要让我体验到新的生活。
她说:“一切都会很顺利的,老爸。我放假以后,很快就会回家的。”除了对她说她会度过精彩的一年以外,我什么也没多说。我怕因为感情激动而说出一些可笑的话,因此,在告别时在,我只是更长时间地拥抱她,将她抱得很紧。
我久久凝视她的眼睛,而后转过头。只有妻子目送她离开。也许,我没有看她,就可以想象她还没有离去。我知道,即将开始的生活对她来说是兴奋的,也是新奇的。因为,我仍记得全新的世界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和妻子走回车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在疼痛,我意识到我的生活永远都会在改变着。
苏茜胆怯地把手伸了出来,那是一个创可贴。“这个用来治疗您破碎的心。”史密斯大大不仅接受了苏茜的善行,而且非分珍视。她非常明白恢复心灵的创伤是需要时间和帮助的。这个创可贴成了她康复的标志,而她也不会忘记曾经和女儿共同拥有的喜悦与爱。
心灵创可贴●佚名
我和丈夫汉诺奇写了一本书——《善行:如何开展一次善行革命》,许多美国人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这个故事是在芝加哥电台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中,一位匿名听众在电话中与我们分享的。
“你在干什么呢?妈妈。”苏茜问。
母亲回答说:“我在为隔壁的史密斯太太做一个焙盘。”
仅有6岁的苏茜问:“为什么?”
“因为史密斯太太非常悲伤,她失去了女儿,心都碎了。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好好照顾她。”
“为什么,妈妈?”
“瞧,苏茜,当有人非常非常沮丧时,他们就会在一些小事上出问题,比如做饭或是做其它家务。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来帮助她,因为我们都是社区的一分子,而且史密斯太太是我们的邻居。她再也无法跟她的女儿聊天或是拥抱了,再也无法做那些母女俩一起做的快乐的事了。苏茜,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或许你能想出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认真地想着,怎样才能为史密斯太太做点事呢。几分钟后,苏茜敲了敲她的门。过了一会儿,史密斯太太开门应道:“苏茜,你好。”
苏茜发现,当史密斯太太问候他人时,声音不再像以前那么悦耳动听了。
而且看来,史密斯太太可能一直在哭,因为她的眼睛又湿又肿。“有事吗,苏茜?”史密斯太太问道。
“我妈妈说您因为失去了女儿而非常非常悲伤,心都碎了。”苏茜胆怯地把手伸了出来,那是一个创可贴。“这个用来治疗您破碎的心。”史密斯太太强忍住泪水,呜咽着。她蹲了下来,紧紧地拥抱着苏茜,泪流满面地说,“谢谢你,亲爱的小姑娘,这对我帮助很大。”
史密斯太太不仅接受了苏茜的善行,而且非常珍视。她买了一个有树脂玻璃框的小钥匙扣,它可以挂钥匙,同时也可以放家人的相片。为了能随时看到苏茜的创可贴,史密斯太太把它放进了镜框里,这样就可以时刻告诉自己要快快康复。她非常明白恢复心灵的创伤是需要时间和帮助的。这个创可贴成了她康复的标志,而她也不会忘记曾经和女儿共同拥有的喜悦与爱。
自己不能拥有,却不妒忌、仇视别人的拥有,而是用一种美好的心态,去欣赏别人的拥有,去祝福别人的拥有。
日子一样很快乐●黄小平
前些天,翻阅《听几米唱歌》一书,其中一幅漫画引起了我的注意,名字叫《露露的功课》,漫画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露露会游泳、不会飞,她的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子,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日子一样很快乐。”
看了这幅漫画,使我想起邻居的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露露。她的脚跛了,走路一摇一摆,一些调皮的孩子学她走路的样子,取笑她。一天,几个孩子在房前的草坪上玩,我见露露远远地坐在一边,孤零零地看他们玩,我觉得挺可怜的。便走到她身边,轻声地问:“露露,想跟他们一起玩吗!”
“想。”露露说。
“那我去跟孩子们说,要他们跟你一起玩。”
“不行,那样他们会玩得不开心的。”
“那你看着他们玩,开心吗?”
“开心,看着他们玩一样很开心。”
几米漫画中的那句“日子一样很快乐”和邻居小女孩说出的“看着他们玩一样很开心”,这其中的每个文字,都好像一颗灼亮的星星,照亮了我的心灵:自己不能拥有,却不妒忌、仇视别人的拥有,而是用一种美好的心态,去欣赏别人的拥有,去祝福别人的拥有。
不管是否拥有,学会欣赏别人的拥有,日子一样很快乐。
对他来说,比病更可怕的,是人群对他的远离和恐惧。
比病更可怕的●柴静
大概每个人小的时候,都见过一个这样的人吧。
我认识的那个叫久来,她很肮脏,头发上系一根红色的绳子,每天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大人说她是疯子,不要靠近,会打人,男孩子们用石头砸她。
我从不靠近她。只有一次,她站在春天刚开的杏花树下,折了一枝新杏花,远远地看见我,走过来迟疑地要递给我的样子。我转身跑了,小孩子的心里只有鲜明的恐惧——因为我被教导说,她是给我的生活带来威胁的人。
博客的留言里,有一位朋友,说自己是一名来自浙江西部农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了他治病的药费,家里的压力大,父亲和弟弟都在打工,母亲也去当了保姆。他说:“他们为了我的事不知道哭过多少回,我心里也不好受,只好拼了命也要把病养好不复发,因为如果复发,那么就意味着我一生都要吃药,这对我们一家就意味着彻底完了。”
他这句“拼了命也要把病养好”,我看了心里咯噔一下。
我做过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节目,知道一旦停药,复发的概率是80%,每复发一次,病情会更加重,治疗会更困难。
但是他说碍于他的病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抬不起头,所以怎么也不能住院。
对他来说,比病更可怕的,是人群对他的远离和恐惧。
栽种得再好的花,也不如自然生长的好看。也就是说,栽在花盆里的花,少不了人工的痕迹,甚至有被粗暴扭曲的时候,这样的花,即使开放了,可又有谁能真正用语言清楚地道出花的自身所蕴含的哀苦呢?
花的随感●朱谷忠
我爱花,但从不养花。因为我以为:栽种得再好的花,也不如自然生长的好看。也就是说,栽在花盆里的花,少不了人工的痕迹,甚至有被粗暴扭曲的时候,这样的花,即使开放了,可又有谁能真正用语言清楚地道出花的自身所蕴含的哀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