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富有哲理,思想深邃。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思想首先是服务于君王,服务于国家和百姓的。也就是说,老子的思想是用来治国的。而老子的治国之道,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无为而治、不争处世、小国寡民等政治愿望。这些思想无不体现了老子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世界观。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管是人,还是天,还是道,一切都源于自然,顺于自然,在老子看来自然才是一切的根本。老子很多富有哲理的思想都来自他对自然的观察,对自然变迁的认识,而其中的思辨精神更是对自然更替,恒久不变的一种思考。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应该要有水一样的品质,这也就是老子理想的国度。小国寡民中的民众所应该具备的思想。而对于君王,也是一样,要无为,要符合于道,这样才能和自然一样,如果违反了自然之理,以人的意念来统治天下,那么就会陷入困境。在今天,我们依然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一切都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那些无视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我们都知道,由于二氧化碳过量的排放,大气层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冰川开始融化,水资源面临困境,一些地方恶劣天气横行,这些都是违背自然、破坏自然所造成的恶果。在今天提出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发展的问题,本身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体现,这也是老子道的思想的一种延伸。道,就是天之道,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在历史上,以老子道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时期也很多,特别是在天下大乱过后,天下需要安定,君王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治理国家,老百姓就能够得到更多自由,这样就能够使天下获得休养生息,使百废待兴的经济在和缓的政策下复苏过来。
有人说老子的治国之道,是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而事实上,老子还是认可君王和正统的统治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虽然已经不再能够控制天下,但是他还是希望一切归于正统。在归于正统的同时,老子又渴望周公大治天下的那种美好社会。只是在当时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人心不古,尔虞我诈,社会已经变了。于是老子又寄希望于人的品质、个人的修行,希望大家都符合于道,做有德行的人。《道德经》深刻的哲学思想中,很大一部分是对于人的要求,这是老子的教化,老子希望通过人的思想的再塑造来改变这个社会。不过无为而无不为已经不合时宜了,那些用权谋来夺天下,争天下的君王也只是对老子的思想感到钦佩,在他们眼里,强大的国力、强大的军事力量比什么都重要。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老子对于人治社会的一种思考,也就是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以自然之道来治理天下,老子并不强调君王要爱国亲民,而是希望君王对国家少一分管理,多给百姓一些自由,“治大国,若烹小鲜”,少一些政策,让百姓顺其自然地发展。同时老子还认为,弱民是天下大治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让百姓复归于淳朴,没有过多的欲望,这样就没有战争,天下就自然而然地安定了。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老子对于无为而治,推行理想国度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虽然是辩证的、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可是当一个时代已经过去,再也无法恢复的时候,无为而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了,它已经缺乏存在的基础了。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废”,大道已经废弃,百姓已经“智慧出”。因而,社会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孔子便推行礼法,希望以礼法治理天下,仁义礼智信。这是老子不怎么看得上的,是在大道之后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不过在随后的数千年里,中国进入了儒家统治时代,而儒家思想更是深入人心,成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政治基础。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就是今天,我们依然在信守仁义道德,依然把修身作为提升自我的根本,而不是老子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老子希望回归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去,在那个时代,民风淳朴,人们还在为获得食物而努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得一部分人能够占有更多的食物和权力,而人的私心也就产生了,因而老子寄希望在战乱频频发生的战国时期人们没有私心,是绝对不可能的。因而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也只是空中楼阁,看起来美好,其实却已经无法实现了。当老子骑着青牛要离开函谷关的时候,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并毕恭毕敬地请教老子,因而老子写了《道德经》。老子是无为思想的老祖,但是他却又写了《道德经》,希望书中的思想可以影响天下人,特别是掌握着无上权力的君王们,希望他们能够接纳他的思想,使天下复归于淳朴。可见老子提倡的无为,并非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取舍,有所着重,无为而无不为。
史书对老子的事迹记录得极少,今天我们看到的,除了司马迁所写的《史记》里对老子的描述有几分真,别的大多都是杜撰的,至于老子是否有向君王建言,或者向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建言过呢?我想,老子肯定是去做过这些事情的,而且不止一次地去推行自己的治国方略,不过老子最终还是选择了隐退。而关于他的日常琐事,则是丝毫没有文字留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