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均衡
人体均衡美的第一个含义就是比例。从总体上说,身体各部分的发展要符合一定的比例。人体的恰当比例关系是千百年来正常人体作用于人类视觉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典型美。比如,我国青少年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约为0.46:1.0/0.618作为一种形式美的著名法则,广泛用于建筑和绘画中,它也适用于人体之美。其实,0.618已经在人体美中闪光,一般说来,从头顶到肚脐,与肚脐到脚底的长度之比,接近0.618.躯干的宽度与长度之比近似于此值,上下臂的长度约为大小腿长度的0.618.男子头发分为两边,其界线在0.618处最美。
人体均衡美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协调。莱因说过一句话:“身体美产生于一眼就能够全面看到的各部分协调的结果。”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协调的,如走路时左腿向前迈出,右手则同时向前摆动,左手向后摆动,动作协调自如。如果左腿向前迈出,左手跟着向前摆动,右手向后摆动,这就显得十分别扭,使人觉得滑稽可笑,丝毫不会给人以美感。笑时,面部各器官仍保持原有的位置,如果五官搬家,也不能给人以美感,甚至使人觉得是个举止不端庄的人。
一个协调的体型会给人两种感觉:竖看有直立感,横看有开阔感,这种协调不仅包含着人体各部分长度、围径和体积的协调,也包含色彩、光泽以及姿态,动作,乃至神韵的协调。
2.对称
人的形体构造,在其外部形态上者都呈现了自然的对称,如左右两眉、两眼、两耳、两侧牙齿,两侧胸廓以胸骨为中线,两肩、四肢以脊柱为中线,都是均衡对称的。人体的这种自然美,可谓巧夺天工,倘若遭到破坏,便会出现失衡,不仅影响美感,而且轻则给生活带来不便,重则失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人体的对称是左右对称,即从正面或背面看身体左右两侧要平衡发展。在正常立位和坐姿时,人的对称轴一定要和地面保持垂直。控制这条对称轴的主要部位是人的脊柱。脊柱的偏斜,扭曲,必然破坏对称。要保持身体几条横线的水平部位,除两肩,两乳头,两髋,两膝,两外踝之间的连线都要和地面保持水平外,人的面部器官和四肢也要达到对称。
由此可知,对称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形体构造的对称,体现了人体的平衡美感。尽管人体内的某些脏器虽“不对称”,但在整体上仍然符合平衡原理,如心脏位于左侧,而胃的大部分却位于右侧,如此布局方能更好地完成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保持人体美。当然,绝对的对称并不美观,会给人造成呆板和僵硬的视觉效果。人的细微部分的不对称,可以使人生动活泼起来,人们正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修饰的,如发型,装饰品,使左右稍有变化,从而使对称变得活跃而有风采。
3.对比
人的体型必须符合对比美的规律。所谓对比美,是指人们审美欣赏中,常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事物并列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衬补,使事物显得更美了。如人的体型要符合自己的性别特征,这是一种隐形的对比,即女子应柔美,需符合女性的阴柔之美。若女子像“假小子”,则不会使人产生美感,这表现在男子对凶悍粗壮的女子有几分惧怕和厌恶。可见,人的体型一定要符合性别的对比。又如,躯干和四肢的对比,躯干是人的枢轴,应该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四肢是人的运动器官,该给人一种灵活的感觉,若躯干飘忽、四肢僵滞,人显然不会美,只会给人工种弱而笨的感觉;还有上下肢,下肢要求有粗线条,稳定的结构,上肢则要求有细线条,多变的结构。正如画国画,下肢可以几笔重线带过,上肢则需工笔细描。如画法颠倒过来,就会头重脚轻,失去了稳定感。当然,强调对比美,还应注意人体上要有适量的过渡色和中间地段。如果失去了这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生硬而毫无美感可言。
4.曲线
曲线美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当人一颔首,一回眸,一举手,一投足,一扭身,一仰合,身体的各条曲线就动了起来,加上衣裙的飘摆,变化无穷,千姿百态,更增加了曲线美的魅力,这就是动态的曲线美。但运动状态中的曲线美是自然形成的,不能刻意追求,如有人走路时故意水蛇般地扭动臀部和腰肢,结果非但未获得曲线美,反而有卖弄风骚之嫌。
静态曲线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的起伏对比恰到好处;二是轮廓流畅,鲜明,简洁。既往,人们评价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时,只考虑脂肪总量,而忽视了脂肪分布。一些少女腰身纤细,腹部平坦,到了青春发育期,胸部和臀部脂肪开始沉积,表现为乳房丰满,臀部浑圆,大腿肌肉发达,体重也相应增加。这种变化,不 能视为肥胖,而是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是健康的表现。画家在画人体素描时,总是把身体的各个部分先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梯形等作为基本构图先画在纸上,然后用曲线将这些图形修匀,最后再用曲线将各个图形连接成整体。正是这些曲线使人物生动起来,并具有美感。因此,大家在评价人的体型时,总喜爱用线条美,曲线美这样的字眼。一般地说,女子的曲线是纤细连贯的,从整体来看起伏较大,从局部来看则是平滑流畅的,而男子身体的曲线则是粗犷刚劲的,从整体来看起伏较小,从局部看由于肌肉块的隐现而有隆起。总之,男子的曲线要显示出力量之美,女子的曲线要显示出柔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