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妈妈,除了需要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之外,还需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处于成长和学习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以此来获得生活经验和安全感。因此,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虽然这种模仿大多数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却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深远的影响。如果妈妈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便能以身作则地教育好孩子。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说:“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让孩子进‘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使孩子在‘一流’的家庭里接受熏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抱持着同样的观点,他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的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妈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做到的事情,妈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能做。称职的妈妈都会懂得,榜样的教育胜于言语的督促。
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故事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不仅要求孩子们做事要认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
例如,丰先生要求孩子们写字要认真,他自己在写稿子的时候也从不会敷衍了事,字迹端正清晰。为了教会孩子们不随便乱放东西,他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整齐,东西用完之后必定会放回原位,不管用多少次,样样东西都会一直放在原来的位置,绝不会找不到。遇到有人求画时,丰先生也是有求必应,而且都是提前完成,从不叫人等候。
丰子恺先生睡觉时有打呼的习惯,而且鼾声一停就会醒过来。每到午休时,鼾声停止,孩子们就知道爸爸要起来了。有一次,儿子问他:
“爸爸,为什么不多躺一会儿,等休息好了再起来?”
“该睡觉就睡觉,醒了就要起来做事。睁着眼躺在床上,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丰子恺先生的儿子长大之后,在《回忆我的父亲丰子恺》一书中写道:“失去父亲以后,我好比失去了一棵庇护自己的大树,从此必须自己另栽树苗。于是,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认识到父亲的许多优点,才理解到我们从他身上受了哪些教育!”
专家之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妈妈们时常担忧孩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才能分辨对错,如何才能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有的妈妈会从周遭寻找成功的例子,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可是,妈妈的眼光在四周搜索的同时,却并未意识到,父母其实才是孩子真正的榜样。
妈妈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Makarenko)说:“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最初的行为习惯等几乎都是从家长身上模仿来的。
小叮咛
妈妈是孩子的镜子。
不要强求孩子做什么,但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
竭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为未来的生活努力打拼。
拿出真诚的态度对待老人,孩子才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因此,妈妈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作用,随时随地注意孩子的变化。妈妈处处以身作则,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这不仅可以提高和树立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也有利于妈妈把握住教育管理孩子的主动权。
有的父母喜欢在家里打牌,时常约上三五牌友在家摆局酣战。孩子放学回家之后,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让孩子赶紧关上门做作业。打牌作为娱乐,偶尔为之当然无妨。可是如果成了习惯,孩子每日放学回家之后,看到的是乌烟瘴气的家,还有在牌桌上杀红眼的父母,又如何能够认真学习呢?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随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与其苦口婆心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为孩子做一个榜样,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
尤其是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和遵守妈妈的要求,此时,妈妈的言行就拥有决定性的教育力量。
妈妈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的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改善上。”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顶天立地的人。有时候,教育孩子其实就等于是在教育自己,只有学会了自我的严格要求,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影响。我们都在为孩子讲道理,却忘记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示范,结果自然会与预期相差甚远。
评论
给孩子树立榜样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与其碎碎念,不如做一遍,妈妈的行为也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复制。
说服不如当榜样
故事
某天,妈妈带着小景上街买东西。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上车以后,把手上拎的书包挎到肩上,却不小心打到了小景妈妈的脸。
“可恶,你干嘛要砸我妈妈!”还没等妈妈开口,小景就对着年轻人大吼了一句,然后再转身轻轻地问:“妈妈,痛不痛?”
“没事的。这个哥哥又不是故意的,不能这样怪他。”妈妈看着小景,平静地说。
年轻人连着说了好几声“对不起”,看着一脸怒气的儿子,妈妈也对着年轻人微笑,说没关系的。
几天过后,妈妈下班去学校接小景,发现小景的嘴唇肿起来,而且还破皮。妈妈急忙蹲下来问小景原因,小景只是摇头。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着小景去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看到之后,也觉得很奇怪,因为当天小景没有跟她报告过这件事,也没有听到小景哭过。
看着儿子破掉的嘴唇,妈妈很心疼,一直追问原因。
“妈妈,我可以告诉你具体原因,但是,你千万不能生气喔!”
“好的,妈妈保证不会生气。”
“嘴唇是我跟小天一起玩的时候,小天不小心弄破的。当时小天都吓哭了,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所以就一直跟他说没事。我不能跟老师说,那样的话,小天会更害怕。”
“乖,妈妈不生气。你做得很好,但以后还是要小心点,知道吗?”轻轻捧着儿子的脸,妈妈内心充满欣慰。
专家之言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用到家庭教育中,言下之意就是,只要妈妈能够做好榜样,不用过多的言语教导,孩子一样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就算说破嘴皮也等于零。
心理学的研究也显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基本手段,妈妈在平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目标。因此,妈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镜子,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小叮咛
身教重于言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从细节做起,时时做榜样。
避免不懂装懂,跟孩子一起学习。
不要在孩子手里留小辫子。
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几个孩子围坐一桌正在打牌赌博。妈妈见到以后,立即严厉训斥小孩,谁知小孩却不以为然地说:“你不是经常这样做吗?”画面中的妈妈目瞪口呆,面露尴尬之色。生活中也同样在上演这样的场景,妈妈一边告诉孩子要敬老尊贤,一边却不给家里的老人好脸色,动辄就大声呵斥“老不死的”。这样下去,过几年后,孩子一定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孝敬”妈妈,因为当年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孩子的心就像一张白纸,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一个微小的举动也许就能玷污它,可能是随口说出的一句脏话,可能是随手扔在地上的一张废纸,可能是漫不经心吐的一口痰……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妈妈是离孩子最近的人,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妈妈们应该努力成为“朱”,而不是染黑孩子的“墨”。
妈妈说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当日因为疼痛,我对年轻人破口大骂和指责,孩子不仅无法学会宽容和谅解他人,同时还会变得是非不分。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父母,自己吃喝玩乐、打麻将、跳舞,很少关心孩子,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或是出现某些叛逆行为时,就会大骂孩子不争气。冷静想想,身为父母,有时候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身上,我们究竟给孩子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评论
要让孩子服从管理,就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上课,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