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做小生意,如卖糖葱簿饼、葱饼等,总剩有副产品猪油渣,他当然舍不得自己吃,便积累起来,压成一块一块的。除了给些别人吃,就托人顺便带回潮阳,让家人当菜下饭吃。为了节俭,母亲也经常晒些萝卜干或腌咸菜,当作日常菜肴。记得那时候,我总喜欢赤着双脚,在撒上一层白花花盐巴的大菜上踩来踩去,帮母亲腌咸菜呢。
父亲的勤劳与节俭,在乡亲邻里中是出了名的,他一生像黄牛般默默劳作,却始终没有享受过。我记得他最喜欢喝茶,却总也舍不得多喝点。有一回,我姐夫从香港姐姐家带来些碎茶,送给父亲喝。如获至宝的父亲每天只从茶中取出一丁点,一遍遍泡着喝,直到差不多泡不出颜色了,再用水煮着喝,直煮至最后的茶渣一点颜色和味道都没有了,父亲才肯将茶渣倒掉。因为舍不得喝,直到父亲去世的时候,姐夫从香港带来的那三斤碎茶,还剩两斤多!而妹妹参加学生“大串联”时买回家给父亲喝的两斤茶也一点没喝过。父亲匆匆离我们而去,永远也享用不了那些茶叶了!双手轻抚着父亲的遗茶,我和家人的心阵阵作痛。从此,我牢牢记住了,每次祭父,一定给他老人家献上两盒好茶,让他畅快地品茗。
五
父亲的勤劳与节俭,加上母亲善于操持家务,使家中渐渐有了一些积蓄。于是,有些人找上门来了,要借钱借米。母亲知道他们贫困,或者手头确实很紧,也就大方地借给他们。结果是:大多数如期如数奉还;少数人一去不复返;还有些人不但如数奉还,且主动送来些咸菜、萝卜、花生或地瓜,以示感谢。可正是这第三种结果,致使我们全家大祸临头!
那几个曾经好话说尽而后来却昧着良心的人,借着某一场政治运动的狂风骤雨,翻脸不认人,硬说我母亲放高利贷,剥削人,将所借的钱吞下去不算,还大打出手,摧残我母亲!可怜母亲那时候刚生下我妹妹,还在月子里,就屡遭毒打。更甚者寒冬腊月,他们竟从井里打上来一桶桶冰冷的井水,往我母亲的身上倒、脸上泼、脖子里灌,母亲当场倒在井边,不省人事。小妹妹凄厉的哭声震惊了邻里。父亲不在潮阳,不懂事的我和姐妹们都被吓哭了,围着母亲,蜷缩在一起。幸而邻居乡亲说了公道话,保护我们,才免于再遭毒手。那几个人临走时,对着醒过来的母亲怒目圆睁,挥拳恐吓,大声吆喝:“赶快叫你男人回来,要算你的剥削账!”
老实巴交的母亲被吓坏了,不敢怠慢,赶紧托人捎口信给父亲。同样老实巴交的父亲吓了一大跳,当夜就从汕头赶回潮阳。其实,父亲对母亲借人钱粮的事从来就一无所知,但他深知自己是一家之主,临危当然要挺身而出,保护全家大小。一回家,见了那几个人,父亲开口便说,借钱借米,全是他的主意,有事不关家里其他人,将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这一夜,所有的拳头、竹槌、浸尿的麻绳全落在父亲瘦削的身上,母亲和我们儿女们拼命护住父亲,全被暴力甩倒。可怜的父亲呵,被七八条粗硬的铁汉子打得死去活来、浑身青紫、皮破肉绽、鲜血淋漓!天哪!我那老实无辜的父亲,您为着母亲,为着我们,被打得太惨,打得太枉!
这一夜,父亲被关在一间小小的破屋子里。那时只有几岁的我,竟懂得央求那帮汉子们让自己与父亲关在一起,终于获得了允许。夜深了,我仍紧紧抱住遍体鳞伤的父亲,不断地嘤嘤哭泣。父亲粗重地喘气,深深叹息着,亲抚着我的头,慢慢开了口:“都是阿叔(父亲的自称)不好,害了你们。”他苦泪涟涟,扑簌簌滴落在我那蓬乱的头发里。过了一会儿,父亲想起什么似的,从角落里拿过来一个碗,让我拉下裤子,露出了小鸡鸡。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叫我往碗里拉尿,我不明白什么意思,还是顺从地拉了尿,谁知父亲竟立时将那大半碗温热的尿大口大口地喝下去,一口气喝光!我惊得哭了起来。父亲紧紧抱住我:“不哭,不哭,好在阿宗你有这泡尿,你救了阿叔呀。”后来我才明白,受伤的大人要喝童子尿,伤才好得快。这是故里的习惯,也是祖父传给父亲的一手妙方。
第二天,父亲和我被放了回来。他又让我把尿拉在碗里,邻居的叔叔挖来几条活蚯蚓,送给父亲。父亲将活蚯蚓浸入我的尿里,蚯蚓在尿里不停地扭动着,父亲一口气将蚯蚓和尿喝个精光,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好,会好的,会好的。”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白居易);“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嗔”(白居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琬)。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苦难是人生的教师。经历了家庭的这次大灾祸,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事,尤其是对父亲更加热爱了。
不久,我们举家离开了潮阳,来到了汕头市中山路住处,安下了新家。这套房子是早先几年父亲买下的,一直借给亲友居住着。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哥哥、姐妹们和我在双亲的带领下,乘坐火船,离开潮阳,抵达汕头,上岸之后,父亲挑着一担家什走在前头,母亲一头挑着家什,另一头挑着小妹和衣服走在后面,哥哥和姐妹们手里提着各式家用品,我一手提着装满杂物的木桶,一手逗着卧在竹筐里却不住啼哭的小妹妹,心想:妹妹真苦哇。此时,我不禁回头眺望身后的礐石海,眺望那远去的熟悉的故里潮阳,幼小的心灵难受极了。“归客秋风里,回看伤别情”(唐·释无可);“人愁荒落路远,马立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唐·卢纶)。其境其情,永志难忘。
六
诚为人之本。诚实、憨厚、勤劳、节俭,几乎是所有亲人、朋友和熟悉父亲的人们对于父亲的一致评价,也是我们子女们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长大了,书读多了,我明白了“君子怀德”(论语),“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轼)等道理,觉得在父亲身上,实在有许多传统的美德。
父亲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德?因为他心中有爱,他爱亲人、爱朋友,爱所有值得他爱的人。“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雪莱)。父亲尤其喜爱我,他完全担当起了父亲神圣而又艰难的责任。而且,他还是聪明的父亲。莎士比亚说:“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是聪明的父亲。”父亲完全了解我,知道怎样教育我。
我小的时候,家住棉城。双亲时常带着我到文光塔玩耍。懂事以后,双亲经常给我讲述文天祥深情爱国、气壮山河的故事,使我朦胧地感受到文丞相浩然的正气和雄健的文才。后来,双亲领着我多次登上海门莲花峰。迁居汕头后,每每清明节,我便随父亲或母亲或双亲回潮阳祭祖,一有机会便登上莲花峰。随着岁月的推移和阅历的积累,我渐渐读懂了双亲对于文光塔的情思和莲花峰的情结,那情思,那情结,不是别的,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幼小心灵里的情思与情结,在岁月的风雨中渐渐发了芽、生了枝、长了叶。不断成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鉴赏力,驱使我跟随着双亲和乡人,屡屡游览了故乡的古迹和景点,触发那美好的乡思与绵延的情怀。凌登县城东边的东山,景仰供祀唐代名将张巡、许远的“双忠祠”、纪念韩愈的“韩祠”和赞颂文天祥的“大忠祠”;神游碧水潺湲、群峰苍茫的龙山湾,面对高雅清幽的灵山寺和留衣亭,不禁发出“大颠自有僧人衲,韩愈何劳赠俗衣”的慨叹;攀上棉城塔山的西岩,瞻望清爽幽深的岩寺观和北帝阁,谁人不赞“问潮井似明心镜,连理树成白象形”?尝一口“曲水流”甘甜清冽的泉水,令人油然而忆起“山灵兼爱千秋笔,岂重今人薄古人”的佳句来;驻足于“绽石莲花光宇宙,冲霄正气动天人”的海门莲花峰上,天悠悠,水悠悠,何处方能见帝舟?我又想起了启功先生咏莲花峰的诗来:“无愧天南第一洲,风帆如画碧波秋;地灵人杰昭千古,又幸奇缘过汕头。”深感故乡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矿藏,有待我们世世代代不断地发掘,继续发现它们的新价值。
故里的文化宝藏,更长久、更深刻地牵动着我的心灵的,还是那巍巍耸立的文光塔,而将文光塔立于我的心宇苍穹的,还是我的双亲。
小的时候,我家就住在离文光塔只有半里地左右的地方,双亲时常带领我游玩于文光塔。懂事以后,双亲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文光塔的故事。文光塔在人们心中的神威,正如塔门两侧文天祥所撰写的对联一样:“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双亲谆谆告诉我:相传棉城是一艘驰向浩浩南海的大船,而高高的文光塔正是它的桅杆。多少游子怀着热望,乘坐这艘船,飘洋过海,到处落户,到处创业,扎根于世界各地。于是,巍巍文光塔,这故乡的象征,便成了所有潮阳人心中的桅杆,不论你漂泊多远,它都是你心中的定海神针,是乡魂缭绕的精神支柱,是甜蜜记忆中的一方净土。我多少回梦见双亲,又多少回梦见文光塔啊!魂兮魂兮,望塔而泣……
故乡,多少乡景,多少乡情,多少乡愁,多少乡思,令我动情。而最使我梦魂牵萦的,还是那高高耸立于棉城中心的威震四方的文光塔。梦去,醒来,泪光闪闪。每每梦见双亲,必在梦境里重见文光塔;每每仰望文光塔,就像凝望憨厚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双亲呵,您俩的品格多像那文光塔;文光塔呵,您就是我憨厚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七
想起儿时的朋友和邻居,自然一番感慨。他们有的当了国家干部,有的务医执教,有的成为能工巧匠,有几位还是企业的经理或工程队队长,他们发家致富或成名成家了。然而我更关心的还是那些积贫积弱者,尤其是自幼残疾的邻居拉里。拉里从小就驼背,又不能直立,只能爬着走路,那样子又怪异又好笑。我曾站在他背后笑着看,还学他的样子,被父亲发现了,狠狠地克了我一顿。父亲的嘴唇哆嗦着,脸色变白了,他从没发过这么大的脾气,少不更事的我知道错了,难过地低下头,父亲拉着我向拉里赔礼道歉,拉里笑了,拉着我的手。拉里上不了学,生活又不便,孤独而可怜。双亲让我与他交朋友,放学后,我就和他一起玩,说说话,还教他认字、唱歌、讲故事。有好吃的东西,我们便一起分享。他走路摔跤,我时常将他扶起。我同情他、帮助他,不许别人欺负他。我们成了患难之交、莫逆之交。为此,我常常受到父亲的赞许。父亲一回家,便带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给我一份也给拉里一份,还常领着拉里和我一块出去玩。父亲工作忙,不能回家时,便托人不时捎来好吃好玩的,当然忘不了给拉里一份,还捎话嘱咐我多帮助拉里。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拉里也一直感念我。憨厚的父亲对待拉里如同自己的儿子。总不忘记那一次,一条凶恶的大狗追咬拉里,正好被父亲碰见,赤手空拳的父亲一声大吼,奋不顾身扑上去,同恶狗搏斗。咬伤父亲的恶狗斗不过父亲,夹着尾巴悻悻地逃跑了。腿上淌着鲜血的父亲发现拉里幸而没受伤,兴奋地一把将拉里揽进怀里,而拉里却按住父亲的伤腿放声大哭起来……我家迁居汕头后,每年清明节,我一回到故里便一定去看望拉里。当他经过苦练成了出色的木匠已能自食其力之后,我真为这位老朋友高兴,并以其身残志坚而引以为荣。至今想起来,真感谢双亲的引导,也由此深感父亲的人格力量。在我的心中,父亲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起来。
在双亲的熏陶、教育下,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着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办事。
记得五岁时,母亲带着我到父亲工作的家俬店里玩。大人们都忙着说话呢。不知谁的黑香云上衣吊在衣架上,我不经意地从那上衣的口袋里掏出几张花花绿绿的画着好看的图案和像头的纸张,觉得又漂亮又好玩,于是当玩具带回家中。母亲发现后大吃一惊,父亲更是生气与着急,赶紧带着我连同那些“纸张”重返店里,问明“纸张”是谁的,立即赔礼道歉,如数奉还,再三数说我,说是我不懂事,还以为是小人图。那时候,我真不懂得那就是钱呵。那一夜,父亲板着脸孔,声色俱厉,他说:孩子呀,要记住,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纸,也不能要!我流着泪,默默地点着头。
父亲的行为、思想和人格,深深地影响着我。对于时事和政治的关心,是他对我的又一重要影响。虽然他文化低,但他关注着时事,关注着国家和世界的大事,他经常看报纸、听广播、听收音机,听别人谈论时事,并且博闻强记,因而他知道的大事和大人物还不少哩。华盛顿、罗斯福、林肯、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森豪威尔、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孙中山、廖仲凯、黄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蒋介石、宋庆龄、宋美龄等等,这些大人物和他们有趣的故事,我最先还都是从父亲的口里听说的,父亲无疑是我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一。
八
尽管家境贫寒,但双亲历来对于我的学业是倍加关注的。父亲曾经给我讲述了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故事:解放前,某乡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目不识丁。一次,乡绅郑爷笑吟吟地让农民顺路带信给乡公所。信没有封口,一字不识的农民将信带到乡公所,所长抽出信纸一看,立即叫乡丁将农民抓起来。那农民大惊失色,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所长大笑起来:“信里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你欠郑爷的地租至今末还,郑爷让我抓你的。你这头青盲牛,自己来送死,可笑,可气,可怜呀!”那农民自知窝囊。只好束手就擒,俯首听命。
这个辛酸的故事,常使双亲长叹不息,也使我时时警醒,鞭策自己不懈学习、努力读书。
在双亲的激励下,我刻苦用功,年年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又从少先队中队长当到大队长,从学习委员当到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初中二年级时,还门门满分。班主任带着同学们,敲锣打鼓,到家里报喜来了。大红花戴在我胸前,全家人多高兴啊!邻居们也投来羡慕的眼光。当晚,母亲特意煮了一顿干饭,还有肉、有鱼、有菜,全家人为我庆贺哪。那时候,家里实在很穷。兄弟姐妹五个,只保住我一人上中学。贞姐姐只读了一年小学,十岁便进织席厂编草席去了;如姐姐学校门连一天也没进过,八岁就跟着贞姐姐进了织席厂,劳累,饥饿,吃尽了苦头。姐妹俩哭着求父母给读书,可双亲去哪里找钱呵?后来,两姐妹读了扫盲班,又进夜校。白天的活又重又累又苦,到了夜晚,姐妹俩便兴奋地上学去,风雨无阻。有时候,手酸痛得提起笔来就发抖,但始终坚持学习。有一回,如姐姐赶路上学,脚被一颗大铁钉扎伤,鲜血淋漓,可她还是上学去。至于妹妹,是后来家庭生活略有改善,才让她上了中学。
记得那时候,家里只有两盏煤油灯。吃晚饭时,母亲当着全家人提出,把较亮的那盏油灯给我使用,保证我夜晚的学习。全家人异口同声,都爽快赞成,惟独我大声回应:“还是大家一起用吧。”结果仍然让不出去。父亲知道后,买了一盏大号的更明亮的煤油灯,送给我使用,还再三叮嘱,只要我好好读书,欠缺什么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