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曰:“名之所至,谤亦随之”,这似乎是某种世相的总结。就在刘中华努力经营波兰事业蒸蒸日上时,本企业内部一种疑问越来越盛:“刘中华一年给公司挣几百万美元,他自己得捞多少?”终于,刘中华恼了、怒了,决定辞职回国了。他认为这种无端猜疑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是对个人尊严的冒犯,不可容忍。他公开声言:“两年之内,谁接我的工作后为公司挣回钱比我多,多的部分算我拿过的!”此言落地有声,傲骨十足。虽有点血气方刚,有点书生气,但绝非等闲之辈敢为。他真等了两年,还真没有人能超过他。两年后,他去意已定。
1997年6月到7月期间,时任深圳市大洋进出口公司事业拓展部经理的刘中华,在几内亚考察市场时偶然在科纳克里“中国大院”认识了刘国平。刘国平那时是中地几内亚—马里经理部总经理,对刘中华的能力与法语水平十分欣赏,几次表示希望今后有机会合作。处在人生转折关头的刘中华,在一段时间接触后对中地集团公司海外事业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也产生极大兴趣,只不知他们的合作机缘在那里。1997年岁末,一个越洋电话从几内亚打到深圳,刘国平对刘中华说:“我们在几内亚芒加纳取得360眼井工程项目,过来合作一把吧?”仿佛天意,那时大洋公司因国家宏观调控被并购后取消了非洲项目,刘中华毫不犹疑地当即表示同意。1998年初,他果断办了“停薪留职”手续,与中地签了个借调合同后,于当年2月23日飞抵几内亚。
2月22日是刘中华33岁的生日。他说:“一忙,忘了。应当是在飞机上吧?”
后传:非洲岁月
4.愿意奋斗而且总是忙碌着不坐等未来的人,生活快乐又充实。
初到几内亚,刘中华的职务叫作“商务经理“,其实这是刘国平给这位曾经是深圳商界风云人物的一种礼遇,说穿了就是个翻译罢了。芒加纳360眼井工程项目是中地几—马经理部初创时期的第一个大项目,工地位于上几内亚高地,俗称“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项目内容是在干旱区钻探打井。这一切对刘中华来说,全是陌生的,与深圳、与东欧反差巨大。到达几内亚没几天,他就乘一辆二手旧车从科纳克里前往芒加纳“踩点”,不久又陪刘国平再跑一趟摸清将来运送设备的路线。行程单边是1000多公里,气温高达40℃以上,真是尝尽了非洲的辛苦。1998年6月开工,项目组连翻译刘中华在内只有8个中国人,其中4位是钻机机长,其余都是当地雇员。芒加纳地处边远荒僻山区,通讯极差,生活艰苦,项目组靠无线电台与经理部联系。法语翻译仅刘“商务经理”一人,要与政府、业主、监理以及老百姓打交道,要轮转着到各井队参与从定井位、开钻直到成井验收的各个施工环节,刘中华忙得不可开交。说实话,他越忙越愉快,越忙越充实。他说:“井队的师傅们太淳朴、太可敬可爱了,和他们一起工作,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的轻松。”一年多以后,刘中华已经基本摸清了打井钻探的技术,连地层、地质构造、井下地质情况分析也懂了不少,他竟然喜欢上了奥妙无穷的地质工程了。几内亚芒加纳360眼井项目干得非常成功,中地几—马经理部认真总结项目组团结施工、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经验,最后形成了延传至今的“井队精神”:“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12个字,不也正是刘中华初到几内亚奋斗经历的形象描绘么?东欧的辉煌和商海之沉浮已渐渐淡去,他喜欢上了非洲,热爱上了中地海外事业。
第一次到非洲行前,刘中华的夫人和岳父母都曾反对过,他执意要做的事绝不妥协。两年过后,他说:“我是被命运推着走的。读高中时喜欢理科,好摆弄点电工机械,结果上大学读了文科。大学读的法语也是命运安排,自己的愿望是学法律或经济。毕业后从事贸易,得到的是人生教训。直到几内亚,法语用上了,机械施工遇上了,像是一种归宿。我没有退路,我必须努力奋斗,让事业从零开始吧。”
5.佛法中常教人看破、放下、随缘,其实这正是人生奋斗之要诀。
2000年3月,刘中华任中地几—马经理部副总经理,后为常务副总经理;2002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中地几—马经理部总经理,主掌中地集团公司在几内亚、马里两个国家的海外事业。至2011年,他在总经理岗位已开拓奋斗整整9年。这9年时间里,中地几—马经理部坚持弘扬“井队精神”,完成大小工程项目数十个,仅在几内亚便钻探打井2000多眼,在马里完成公路、农田水利项目10余个,累计合同额已达×亿美元,使经理部走上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年非洲风雨,13年开拓奋斗,刘中华对经历过的数十个工程个个如数家珍,对经理部近200名中方员工个个充满真诚热爱,回顾往昔总是热情洋溢。若让我细述每个工程项目的艰难取得、艰苦施工、最终取得成功的过程,实在勉为其难。但是有两件事,颇具刘中华个性,也对经理部发展有大作用,我必须首先提及。自2004年中地几—马经理部取得单项工程合同额突破千万美元大关后,经济状况良好,市场开拓强劲。还处于发展阶段,刘中华却做出了一项惊人举措,买地、盖房、建经理部基地。刘中华说:“许多职工长年跟随我们在海外工作,经理部就是他们的家。海外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很长岁月,是人生胶片剪不掉的一大段,必须保证人的生活质量。”经公司批准,中地几—马经理部在马里首都巴马科购地45亩,建设了一座功能设施齐全、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基地,彻底改变了租房、流动的状态。买地建房无疑加大了经理部的运营成本,然而却形成了巨大的无形的社会效益。走进飘扬着中地旗帜的大院,看着整齐排放的各类大型施工机械,观赏中国庭院式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谁能怀疑中地的企业实力?时任中国驻马里大使张国庆来视察后都赞叹:“你们生活得有品位!”另一件事是刘中华通俗地将海外奋斗精神总结为两句话,一是“多干点活儿累不死”;二是“离了谁地球照样转”。真精彩!第一句话他传达给职工的理念很明白,多付出、多努力,机会更多,成功也更多。而斤斤计较的人,大多难有发展。第二句话有一批实例佐证,更是真理。2004年在马里乔依娜177公里道路项目关键时刻,一批中方员工被某中资企业挖走,突然间一起离职,大量施工机械被扔在工地,项目被人为搁浅。当时,有人以为项目一定大亏,经理部也要完蛋了。刘中华不信邪,紧急调人,重新任命项目经理,并且在现场亲自组织施工。再难、再险、再有人作怪,硬是挺过来,项目按期优质完工。刘中华说:“我享受过程。最大的乐趣就是与困难搏斗,争项目、拿项目、做项目。不是我们不能干,给点阳光就灿烂!”
6.人说江湖险恶,其实也能看破。先得明白险是在金钱、恶是在人心这个大道理,才能沉稳应对。身在江湖,地处最高境界应是“莫以金钱论身价,只测人心知冷暖”。这是我的心得,似乎也可形容刘中华的一种境界了。
刘中华坦诚地对我说:“常讲无欲则刚,按《易经》说法,无欲本身也是一种欲念了。怎样评价个人得失?在团队中怎么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利益面前将什么放在第一位?在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正确答案。开拓中,胆大胆小、正确与否,关键要看你的出发点。事情做的好不好,那是水平问题。是不是真心地去做事,那才是核心问题。”这大概代表了他的处世风范,也代表了他的奋斗精神。
2008年开工的几内亚、塞内加尔边境115公里沥青公路项目和2009年开工的马里哥伦哥40公里路渠项目,可称是对中地几—马经理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刘中华奋斗精神的考验。哥伦哥路渠工程仅土方开挖便高达850万立方、混凝土浇注高达15000立方,施工难度很大,工期只有1年,外加难缠的利比亚业主和埃及监理,实在困难重重。业主方资金迟迟不到位,令经理部骑虎难下。合同签了,设备和员工都进场了,资金迟迟不到位,这项工程干不干?有过争议,但刘中华力主坚持施工,他说我们绝不做违约的事,同时要相信马里政府的支持。工程施工近80%,资金仍未到位,我方垫资最高达3000万美元,这要担多大的风险?该工程顺利完工后,马里农业部高官也称“这是个奇迹!”同期施工的几塞边境115公路项目,更是险象环生。2008年10月开工,12月12日老总统去世,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时局一片混乱。刘中华生动地形容:“总统选举扑朔迷离,选举结果匪夷所思,过渡政府总统还胡言乱语,几内亚政局令人堪忧。”在政府过渡的一年内,施工合同未能执行,而治安不稳、抢盗成风,工地物资多次被抢被盗,尤其是工地的炸药全部被偷,非常时期令人胆寒,员工情绪十分不安。最紧张时刻,刘中华到达工地现场,给30多名中方员工鼓劲加油。他真诚地对员工们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表示理解和慰问,他号召中国人要在复杂困难环境中成长、成熟,他高声呼吁:“中地集团公司是个大舞台,我们要敢于展现才华,敢于表现出志气,与企业共迎美好前景!”这项工程,在2009年11月勉强开工,由于计划周密,安全措施周到,进展顺利。至2011年我采访刘中华时,该项工程已经在做追加项目,预计年底完工。
刘中华有过许多梦想,小时候是梦想能吃上白米饭,青年时代是梦想游遍天下,在中地奋斗13年后梦想更多了。他梦想经理部能在体制上有改革,他梦想在矿业、物流、房地产领域再有所作为,他梦想中地在诸强竞争中能脱颖而出……他对我说:“我觉得自己从20多岁一步跨入40多岁。一回头,惊讶发现—30多岁在哪儿?”
率真而本性活着的人,才能永远痛快并年轻着。
真正的勇士,总是虽九死而不悔地追求梦想,总是用奋斗精神照亮别人的路和自己的心。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奋斗需要智慧,奋斗须有傲骨。不息的奋斗精神,才是人生最大的亮点,才是生命最强的活力。
写于2011年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