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发生了“特里波利”号和“普林斯顿”号2舰触雷事件。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两栖特遣舰队攻击费莱凯岛的计划。原定的攻击路线因担心触雷而不得不放弃,并开始研究从道拉油田以东实施攻击的可能性。由于距离太远,登陆部队司令认为实施大规模袭击具有较大的困难。在修改作战计划时,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重点讨论了只使用原计划兵力的一半左右、气垫登陆艇或直升机只往返一次的方案。最后的计划规定,仅利用直升机运送第13陆战远征分队的官兵。2月20至22日,多国部队第4陆战远征旅的AV-8B攻击机从美舰“纳索”号上起飞,攻击了费莱凯岛。23日,由于地面作战行动即将开始,空中攻击停止,原定的小规模登陆计划也被取消。之后,多国部队对费莱凯岛进行了猛烈的舰炮火力准备,旨在使伊拉克人相信多国部队的两栖突击行动即将来临。
1991年2月24日下午,在多国部队地面作战进行之时,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命令两栖特遣编队拂晓前在谢拜赫港附近进行一次佯动或佯攻,以使沿科威特市南部海岸实施防御的伊拉克部队原地不动,防止其进入拦阻阵地或深入内陆去增援其他伊军。下午3时起,美战列舰“密苏里”号对假设的登陆滩头周围地区连续进行了4次舰炮火力突击。4时许,第13陆战远征分队的直升机从“冲绳岛”号上起飞,朝芬塔斯方向实施直升机佯动,在飞抵距海滩大约3海里后回返,50分钟后返航。2月25日拂晓,两栖特遣编队又派出10架陆战队直升机飞向谢拜赫港方向,在看见伊军滩头防御工事后迅速折回。与此同时,“波特兰”号登陆舰也在近海游弋。伊军立刻对多国部队的这些佯动做出了反应,伊防空连开始对空射击,同时,岸基导弹发射场向多国部队海军舰只发射了2枚“蚕”式岸舰导弹,这2枚导弹1枚被英海军“格洛斯特”号驱逐舰击落,另1枚落入水中。虽然多国部队佯攻的规模不大,但却达到了牵制伊岸防部队的目的。
2月25日中午时分,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再次向两栖特遣编队发布命令,令其对法奥和费莱凯岛进行佯攻或突击,以阻止伊军撤离布比延岛和法奥地区。次日夜,1个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直升机、电子战飞机和A-6E攻击机组成的机群,对布比延岛实施了一次佯攻。当伊军发射照明弹和高射炮弹时,A-6E攻击机进行了突击。与此同时,一部分陆战队直升机飞临费莱凯岛,对伊军阵地发射了火箭。同一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和第5陆战远征旅的AV-8B攻击机和AH-1W“眼睛蛇”武装直升机开始行动,以支援第1陆战远征部队向科威特的突击。
与两栖特遣编队其他部队相比,第5陆战远征旅是对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做出最大贡献的两栖作战部队。2月24日,该旅开始从沙特阿拉伯米什阿卜和米拜勒登陆,以便担任第1陆战远征部队的预备队。第5陆战远征旅虽然未参加大规模陆上战斗,但也赶上了最后的扫荡行动,并承担起庞杂的战俘管理和安全警戒任务。
海湾战争中的海上作战至少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海战场与陆战场的制空权是作为一个整体夺取的,这种制空权成为夺取制海权的前提;二是舰载航空兵成为夺取制海权的主要突击力量,“舰机一体化”作战是夺取制海权的基本作战样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升机已成为大、中型水面舰艇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三是水雷战仍然是现代海战中的一个重要战法。
三、伊军的防空作战
伊军反空袭作战的行动措施
在多国部队的沙漠风暴空中作战行动开始前,伊拉克针对多国部队的绝对空中优势,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仍采取了许多防御对策。尽管这些防御措施在抵御多国部队的空袭中未起到决定作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伊军实力与反击手段,挫败了多国部队以空袭速战速决的企图,使空袭持续了38天之久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构筑隐蔽坚固的工事
早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就修筑了许多永久性工事和非常牢固的隐蔽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的几个月内,伊拉克又将其现有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完善,使其抗打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隐蔽其作战飞机,伊拉克耗资数十亿美元建造了8个被称为“超级基地”的现代化空军基地。这些基地内修筑有非常坚固的飞机隐蔽部,可容纳飞机近千架。每个机库顶部有1.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上层铺有很厚的沙层,普通炸弹和导弹即使直接命中,也不能将其摧毁。机库的大门为加注混凝土的铁门,重达40吨,门前筑有沙堤,可防止多国部队的导弹从正面攻击。此外,在每个基地中还有5条滑行跑道,以备应急之用。在“沙漠风暴”空中作战的最初阶段,伊拉克精心修筑的这些“超级”空军基地起到了保存伊空军实力的作用;但随着美加固弹壳钻地激光制导炸弹投入战场,这些坚固的飞机掩体无法再起到保护作用,伊军飞机最后不得不大规模飞往伊朗进行规避。
与耗资巨大的飞机掩体相比,伊拉克的指挥所则更加隐蔽和牢固。伊拉克的主要战略指挥所都修建在地下数十米处。战争期间,尽管多国部队从空袭第一天直到战争结束一直不间断地轰炸伊战略指挥设施,但萨达姆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同其主要作战指挥机构的联系。多国部队企图通过轰炸消灭萨达姆和伊拉克高层指挥官的打算未能实现,伊拉克战前所修筑的地下隐蔽指挥所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外,伊拉克还在巴格达和其他城市修建了大批隐蔽设施,为其导弹、装甲部队提供了可靠的防空隐蔽条件。
(二)采取欺骗措施,迷惑多国部队
为欺骗多国部队,伊拉克情报部门与军队一起实施了一项庞大军事欺骗计划,其目的旨在降低多国部队的空袭效果,提高伊军的生存能力,破坏多国联盟的团结,以及增加伊拉克政府意图的神秘感。
为制造假象,伊拉克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包括诸如使用假目标之类的模拟手法和混淆视听的宣传战。其主要做法有:用塑料和木板制作了大量的飞机、导弹、坦克等模型,涂上与真实武器一样的涂料,置于易被多国部队飞机发现的地方,引诱其进行攻击;在未遭毁坏的机场跑道上制造假弹坑;构筑假阵地,其中包括一些假的“萨姆”地空导弹和“蚕”式导弹发射阵地;设置假的导弹攻击艇和各种充气目标等。这些假阵地和假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多国部队的攻击力,提高了伊军战斗装备的生存能力。为对付多国部队夜间精确炸弹的攻击,伊军还在假目标旁焚烧轮胎,用以模拟热效应。在伊军采取的这些防御措施中,最为成功的要数其设置的假“飞毛腿”发射阵地,这种阵地中配备有发热装置,可用来模拟主动发生器,从而给多国部队寻歼伊“飞毛腿”导弹的行动造成了很大困难。据战后统计,在多国部队声称炸毁的伊拉克导弹发射架、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及核反应工厂等目标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伊军设置的假目标。
伊拉克采取的另一项欺骗措施是开展宣传战。如伊拉克将多国部队轰炸的一座具有化学战用途的工厂说成是一座婴儿奶粉加工厂,同时还指责多国部队飞机炸了巴格达市区的清真寺和许多民用设施。此外,为破坏反伊联盟,伊拉克还向新闻界散布种种谣言,如美军人员枪杀摩洛哥士兵、玷污伊斯兰圣地等等。伊军的这些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为避免引起不利的舆论,多国部队决定自2月16日起减少了对巴格达市区的轰炸。
(三)避敌锐气,保存实力
在多国部队开始突袭的时候,伊拉克并未出动大量空军力量与之争夺制空权,而是将飞机、导弹隐蔽在洞库中,使多国部队难以找到目标,达到了战争初期保存实力的目的。同时,为减小多国部队空袭造成的损失,伊拉克加紧修复轰炸的目标,其修复工事速度之快,能力之强,令人吃惊。在24小时内,伊拉克人就能把多国部队炸毁的导弹发射架、机场跑道及化学工厂修复20%以上,有些被轰炸的机场第二天即被修复,迫使多国部队不得不反复轰炸。
此外,伊军为保存实力,从1月下旬起将相当一部分空中精锐力量转移到了伊朗等国。伊拉克航空公司大约200架民用飞机也隐蔽到了伊朗某处,以防被多国部队摧毁。
从伊拉克反对多国部队空袭的一些对策中可以看出,防护工事以及欺骗伪装、隐蔽疏散等措施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伊军防空作战失利的原因
尽管战前伊拉克具有中东地区最为庞大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尽管伊拉克采取了许多防御措施和对策,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根据以往战争反空袭作战统计,在空袭和防空力量的较量中,空袭飞机损失率大约为出动架次的1%~2%。据此推算,多国部队在42天出动11万余架次飞机的空袭中,应有1000~2000架飞机被击落。然而,至1991年2月28日停火时止,多国部队仅损失48架固定翼飞机,其中还有12架为非战斗损伤,平均损失率仅为0.07%。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力量过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