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口才是靠“脱口而出”说出来的。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同样道理,你永远也不能确定下一分钟需要说些什么。也许你会碰上一个难缠的客户,也许你会一不小心落入尴尬的境地,也许你的恋人会发些小脾气……这时候,你必须把口才迅速调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应对的突破口,组织好严密的语言,来一个漂亮的“脱口秀”。
一、聊天脱口秀——轻轻松松去沟通
怎样才能聊得投机
聊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分享欢乐、分担忧愁的好形式,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社会形式。朱伯儒同志曾说过:“你有忧愁,我为你分担忧愁,这忧愁就减少了一半;我有欢乐,告诉你分享我的欢乐,这欢乐就变成双倍的欢乐。”欢乐与忧愁的交流得力于聊天。聊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善于寻找话题。聊天,一般来说,总是即兴而发,并无事先拟定的话题。它涉及的范围大部分广泛,可谓无所不包。但是,如果大家围坐一起,没有合适的话题,大家都会兴味索然。此时,如有善于寻找话题的人加入,便可打破僵局,使气氛活跃起来。可以寻找有共同点的话题,如同事可以聊聊单位情况,老同学可以回忆同窗共读的趣闻轶事,年龄相近者可谈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可以就地取材,谈现实身边的话题,如天气、时令、环境、打扮,等等。但聊天也不是什么都可以谈的,有些方面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即有关同学、同事、朋友、邻里的是非,有关低级庸俗的话题等。
其二,要寓庄于谐、雅俗共赏。聊天时不要一本正经、拉腔拉调,要轻松、诙谐、幽默。善于通过音色的美化、语调的变化、幽默技巧的运用使聊天充满笑声、充满生气。在大学校园中,时兴一种独特的聊天形式——卧谈会,即晚自习后躺卧在床上的聊天。这种方式随和、灵活、生动、真实,为大学生们所钟爱。
其三,要照顾在场诸人的情绪。聊天常常是几个人觉得在一起谈话是种乐趣,才聚在一起;如果感觉到不开心,就会离开,这就要求聊天者要照顾在场诸人的情绪。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聊天者注意在场人的心理、生理、性格、爱好等情况,不要信口开河,不要拿人取乐开心,要文明礼貌、善解人意。
源源不绝的话题
和朋友、家人在一起聊天时,话题总是源源不绝。但是,为什么一到正式场合,就变得头脑空白,说不出话来呢?其实,聊天和在众人面前发表正式的谈话有许多不同之处,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国外有位学者专门研究了聊天和在正式场合谈话的各自特征。下面,我们借助他的研究,认真分析和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也许对帮助说话胆怯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会有一定的作用。
与朋友聊天的特征大致如下:
(1)聊的主题未必连贯。
(2)话题要从哪里开始、到何处结束,都是随意的,没有人会强求。
(3)大家可以各说自己喜欢谈的事,也可以各说自己所熟知的事。
(4)不必注意自己的用语是否妥当。
(5)可以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交谈,就算毫无条理,谈话也可以继续下去。
(6)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提起同一个话题。
(7)在同事或是风俗习惯相同的人之间,可以用一些符号或代替语言,彼此的意思仍然能够沟通。
(8)即使中间有段长时间的沉默,也没有人会感到不安。
(9)就算你说了一些听起来粗暴的话,大家也可以放开心胸来沟通,了解你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不至于产生误会。
(10)聊天过后,没有人会特别追究或记下你的话(当然,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因此,日常生活的闲聊,让人感到轻松,没有约束,不需要担心,没有一个人会在聊天的时候,觉得紧张或压抑。
在正式场合谈话的特征大致如下:
(1)先得注意讨论的事情是什么。
(2)要依照某些规定或约定发表意见(且需符合时间和场所)。
(3)不能随自己高兴任意发言,也不能随便改变话题。
(4)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该说的话说完。
(5)自己要尽量把所有的话以最准确简洁的方法说出。
(6)不能随意使用方言。
(7)要注意自己的用语。
(8)不可使用不常用的代表性符号或暗号,应考虑到所有的人。
(9)在公开场合所说的话,常会被记录下来,所以应尽量避免重复。
(10)说话之前要多考虑,以免让人误会你所隐含的意思。
(11)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引起别人的反驳或质问,要能加以补充或说明。
(12)有时候,你所说的内容会被记录下来,日后被“文字化”。
(13)不宜有含糊不清的言语、不负责任的说法以及不实的传说或笑话。
可见,在正式场合谈话前要花大力气做许多准备工作。而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都来不及准备,或者即使准备了,自己也很难感到满意,于是往往说话前没有把握,这样就必然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并出现喉咙干涩、呼吸急促的现象。
所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说什么样的内容,也就是如何组织演说或公开发言的内容,是我们在发言之前所必须先要想到的。很多人都为此感到困惑,不知从何着手进行组织。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只要我们牢记了正式场合谈话的特征,并灵活自如地运用它们,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对一般人而言,在人前发表谈话,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太高估自己,不要在乎别人,就算献丑,又何妨?如果能这样大胆地放下包袱,放松自己,就一定能消除紧张、恐惧的不健康心理,大胆地说话了。
应付沉默寡言者
当对方是敏感、害羞而内向的人时,你要表现得比他更内向,但这并不表示你不需要主动和对方交谈,而是在言谈之间表现得迟疑、不肯定,希望能获得对方的意见,询问对方的看法,鼓励他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一来,等于给对方提供了一个谈话的方向。
为什么这种人不愿与别人沟通呢?分析起来,大概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他可能是一般人中年纪较大的或较小的,或者学问品位较高,而同时在座的其他人又没有与他沟通,所以他才躲在一边。只要你知道症结所在,是不难应付的。你可以在几句谈话中了解他的兴趣是什么,然后再和他展开话题。他见你谈吐不俗,一定会把你当成知己,这样一来,僵局就打开了。
第二,还有一种人,他们沉默寡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并非特别高超,只不过生来古怪,不合群。你和他谈上几句,了解了这类原因后,就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去进攻他。“某某球员近来更不行了!”比方你了解到他对篮球有兴趣,这一句话是很好的挑战方法,因为10个球迷中会有9个拥护这名球员。你这么一说,他必不肯甘休。你当然要在后来表示屈服,不过在战略上你已经胜利了。
应付沉默寡言者要学会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一般来说,对于陌生人,人们总会下意识地存有戒备和疏远心理。此时,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推断出对方的兴趣所在或引以为豪之处,因为这些话题,会在对方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知音感,从而愿意向你倾吐自己的心声。话匣子一打开,陌生人就会逐渐变得熟悉了。
假如你在车站、码头上与人初识,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眼前你与对方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
如果你在朋友家中看到一张女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她谈谈这女孩子的事;如果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就可以和她谈谈衣服的色彩、款式;如果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谈谈盆景的栽植和装点……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最容易发展谈话的内容。
如果你参加一个多数都是陌生人的聚会,不妨也利用一下你的观察力。先坐在一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在场的人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再决定自己接近的对象,并选择合适的接近方式。
观察之后,就要主动出击了,此时,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话题。
倘若你不想东谈一点儿西谈一点儿,而想抓住一个主题把它谈得详尽些,那么,你就提出一个题材作为中心展开。这种谈话,能把题材分解出许多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丰富你们的谈话内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在他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
一个退伍军人与一陌生人乘同一辆车,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故障。
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个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便试探地问道:“你在部队呆过吧?”
“嗯,呆了六七年。”
“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
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
当然,通过察颜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感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只有在感觉比较投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沟通,而所谓投缘,经常是由于两人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和陌生人的相似点,表达自己对于巧合的喜悦,给对方造成“志趣相投”的印象,鼓励其冲破互不相识的隔膜,乐意与自己谈话。
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敢说话,或者说很难以通过交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他人。下面是几种不敢说话时的开口方法和技巧。
1.以礼开口
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与他人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彼此互敬互爱,共同为社会发展尽力。而这一切的存在,都依赖于一个先决条件——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举止。
人的态度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举止粗野,蓬头垢面,即使学问满腹,也会使人“敬而远之”;相反,如果一个人态度诚恳、举止文雅,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落落大方,那么即使他不开口说话,人们也乐意与之相处。可见,只有在高明的说话技巧和高雅的行为举止相得益彰时,才能使彼此达到理想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别人守秩序、有礼貌,而对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这是十分有害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互为服务的群体组织,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回报我们。因此,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我们在交谈中也就容易开口了。
2.用眼开口
众所周知,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其实,眼睛还是人们心灵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借着眼波,我们可以交换彼此的感觉与意识,可以传送感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放在说话技巧上都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眼睛无法取代的作用。因为有时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明白我们的心思与用意,这就需要借助彼此眼波的交流来达到心灵间的沟通。如果我们要拒绝他人,或者责备他人,或是不便于用言语来表达某种思想,不妨试试使用这种以眼代言的方法,也许能够达到较理想的目的和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交谈中,人们多半只注重说话的技巧,却常常忽略了面部的表情,尤其是把握不了视线的高度,以至于发生一些有失礼仪的事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既然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的一切言谈,不论是询问、请求,还是劝诫、说服,都可以从眼神及表情上表露出来。这里要注意一点,人的视线应该是随着说话的语气而高低有异。比如,若是有求他人,或是答谢他人之恩,我们的视线应由下往上注视;因为当自己以一种祈望的眼神向对方求助、感谢时,也就自然抬高了对方的地位,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同情与回敬。
有时,我们会见到另一种情况:当下属犯了某种错误,上司会目光如炬,眼睛炯然有神地盯着下属,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些有分量的话来责备部下。由此可见,凝视对方的眼睛,可以使对方难以开口,而使自己更能大大方方地把话滔滔地说出来。这足以证明,眼睛的充分利用,对增添人说话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3.委婉开口
如果我们的朋友或长辈在公众言谈中不慎出现差错,而我们又不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指责他们时,有可能“有口难开”、心急如焚。这里可借用委婉开口的方法,亦即借提醒他人的方法,使朋友或长辈慢慢有所察觉,从而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更能替他人解围,真可谓一举多得。
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独特的兴趣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在相互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在不否定他人见解的前提下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会达到交际上的成功。可见,委婉开口是一个很有用的说话方式。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人相悖时,首先,在态度上就该给予对方发表其意见的机会,并且要表明自己已接受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思想,求大同,存小异。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点,而我们无法苟同时,我们不妨先肯定和赞许他的观点,然后以谦虚的口气说一下自己的进一步建议,这样就很容易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而对我们来说,不但表现了自己的风度,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何乐而不为呢?
4.间接开口
生活中有许多场合令人无从开口,比如说在批评和赞美他人的时候,如果“开口”不当,则会引起一些麻烦、误会乃至不堪设想的后果。这里介绍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即间接开口法。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间接表达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间接表达的口吻,来代替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批评或劝诫他人,就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以此来赞美或安慰他人,也容易获取对方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帮我们解决“开口”的“突破口”。
比如,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自己直接说“你真聪明”、“你的智商高得惊人”之类的话,不免会让人觉得是在奉承、讨好,有点儿不舒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王老总一直佩服你脑子灵活,果真名不虚传呀!”这样,对方必会认为此言乃是真话,非常高兴,并主动与人联络感情,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可见,间接开口法运用得巧妙是很奏效的。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正确、恰当地使用上述几种开口的方法,无疑会慢慢增添几分说话的自信心,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日常沟通和交流的技巧
说话是一种简单的技能,一个3岁的幼儿经过训练就能说话。但是,想把话说好、说得出色,就必须要学会一些技巧了。那么,在日常沟通和交流中,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呢?
(1)即使不是第一次碰面,也应自报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