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等,但它们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我们在演讲中的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而对于听众来说,则会使他们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如有人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演讲者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热情肯定。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曾引起很大反响,他在这本书里抨击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那些政客的卑鄙无耻。
一天,在酒会上,记者追问马克·吐温对政府官员的看法。马克·吐温一气之下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
这句话在报纸上披露后,议员们大为愤怒,纷纷要求作家出来公开道歉或予以澄清,否则,就将诉诸法律。
后来,马克·吐温在另一个场合又对记者发表谈话:“前一次我在酒席上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话不恰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
“我郑重声明。我上一次讲话应该更正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这个声明十分精彩,作家没有把已说过的话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做一种相反的表达,其实跟前次所说的是同一个意思,甚至抨击的面更广些,但对方却抓不住把柄了。
所谓“戏重演不好看,话重说不好听”,只是表明了道理的一部分,一些戏因为新的扮演者的表演,而一直受人喜爱。
用对比法唤起共鸣
事物之间的对比能更清楚地显示各自的特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演讲中,用对比的方式来唤起听众的心理共鸣,可以突出演讲主旨的倾向性,引起听众对演讲信息的高度重视,从而与演讲者产生心理的交融。
例如,某大学邀请一位老教授做关于演讲技巧的报告。当时校园里正同时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老教授走上讲台,发现台下虽有空位,但走廊上却站着不少学生,可见这是些心中犹豫不决的听众,他决定要争取这部分人。他放弃了原来的开场白,这样讲道:
同学们,今天首先是你们鼓舞了我,你们放弃了青年歌手大奖赛,来这里听我演讲,这说明你们严肃地作了选择,在说的与唱的之间,一般人选择唱的,而你们却选择了说的;在年轻小伙子、姑娘和老头子之间,一般人选择小伙子和姑娘,而你们却选择了我这个老头子,这说明你们认定说的比唱的好听,老头子比年轻人更有魅力,这使我产生了一种返老还童之感。
开场白后报告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走廊里的人挤进了座位,后面的人又挤进了走廊。老教授先把说与唱、年轻人与老头子对比,再把一般人与听众在二者之间的选择作对比,既褒扬了听众,又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睿智,引起了听众的重视,使双方心理相容,产生共鸣。
要说听众想听的
对一位演说者来说,“对他人的影响力”这方面的能力很重要,因为,一旦听众对你所说的话产生怀疑或抗拒,那么,不论你所作的演讲有多精彩,结果仍是失败,或者只能算是一场不及格的演讲。
演说的目的在于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并产生信任。即使你说天空是红色的,听众也不怀疑地认同,这才是一场高明的演讲。你必须要获得听众对你的信任,因为,若非如此,你讲的话便不会使他们相信。许多演讲者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此。
使别人产生信赖感,这也是有关我们一生成功的极重要的技能,我们可以透过特殊训练方法来获得这种能力,如果只凭盲目的摸索,那只会像捉迷藏一样的不可靠。
在商业上,许多广告、函件、推销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无法令顾客产生信任。同理,这也是许多人在演讲中无法影响他人的一个重大原因。
某家保险公司举行50周年的庆祝大会,由于平时员工都很团结,共同缔造辉煌的业绩,所以,此时他们都期待董事长能够说些奖励他们辛劳的话。然而,他们却失望了,因为董事长仅说些公司如何艰辛创业的历程,勉励大家要追随先辈的脚步前进。
底下的员工怨声载道:“怎么没提到我们的辛劳和成绩?”“以前是以前,固然前人创业维艰,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努力,公司也不会有今天令人钦羡的地位。”“辛苦了半天却换不到一句鼓励的话……”
《美国杂志》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极为惊人,它的销售量急剧增加,在出版界中令人惊讶,其中的秘诀何在?有一天,当时还不是总编辑的西德达说:
“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他们并不十分关心政府是否应该把铁路收归国有,但他们却希望知道如何获得晋升,如何得到更多的薪水,如何保持健康。如果我是这家杂志的总编辑,我将告诉读者如何照顾牙齿,如何洗澡,如何在夏天时保持清凉,如何找到工作,如何对付所雇用的员工,如何购买房子,如何增强记忆力,如何避免语法错误,等等。人们总是对旁人的生平故事感兴趣,所以我将邀请一些大富翁,谈谈他们如何在房地产事业上赚了上百万美元。还要找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及各大公司的总裁们,谈一谈他们如何由低级阶层奋斗而达到有权有势的高级阶层。”
过了不多久,西德达真的当上了该杂志的总编辑。当时,这家杂志的销量很少,算是相当失败的一本杂志。西德达立即按照他上面的构想开展工作,结果,其销售量急速上升,达到20万份、30万份、40万份、50万份……因为它的内容是一般民众所希望阅读的,所以,其月销售量并没有到此停住,而是继续上升了好几年。西德达满足了读者们的自私兴趣。
当你面对听众时,请设想他们很希望听你什么样的演讲,演讲者若不能考虑到听众自我中心的必然倾向,很容易便会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烦躁不安的听众,他们局促、厌烦,不时地看手表,并且老是看着门口,盼着结束。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接着又回顾了4年前的珍珠港事件,让所有美国人的心都为之跳动,在缅怀亲人的同时,阐明这是自由对暴政的胜利,并认定“胜利后的明天将是全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整篇演讲起伏有致,既肯定了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让人民对明天充满必胜的信心。
是的,欲让听众欢迎你的演讲,莫过于谈听众最关心的话题。一旦听众产生了与演讲者“同舟共渡”的感受,或听众急于从你的演讲中懂得一些什么,成功的大门就徐徐开启了。
有人曾问英国最富有的报纸大王诺斯克利夫博士什么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他回答道:“他自己。”是的,没有什么事比有关自己的事情更让人感兴趣了。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发表了一个十分成功的即兴演讲,他把席间的每一个人都谈到了,把每人的进步加以夸大,使得每一个人都十分高兴。也许他演讲的内容并不高深,语言也并不精彩,但他抓住了听众的兴奋点,受到了听众的欢迎,这样的演讲就成功了。听众是你的上帝,你讲得好与坏,是由他们来评定的,某些笨拙的演讲者只注意谈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尽管他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听众也是一副漠然的神情,觉得兴味索然,昏昏欲睡,聪明的演讲家总是反过来应用,引导别人开始谈他所感兴趣的事。
三、把握情感——激起听众的情感波澜
把自己的心灵融入演讲
鼓舞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高潮,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例如,万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讲时,表现出对有人自我践踏生命的痛惜、对掌握命运强者的赞颂,表现出的情感变化、神情动作令人叫绝,自觉不自觉地把听众带入情感世界从而让人去体验百态人生、去领悟生命把握之要领。可以说,成功演讲者都是情感丰富者。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表现为:爱憎分明、喜怒分辨、苦乐分界。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
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一位律师,仪表出众,说话流畅清晰,但是他演讲完了之后人们都说:“是个精明的家伙。”他给人一种虚浮的表面印象,在他满口漂亮的辞句之后,似乎没有一点真情感。在同样的这个城市里,有个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个子很小,外表毫不起眼,还不时地停下来思索着要说什么字句。可是当他说起话来时,没有一个听众怀疑他不是字字出于真心的。
有一个学院的学生被选出参加学院里的辩论队,在辩论会开始的第一天晚上,负责辨论指导的老师把他喊到办公室里责骂。
“你真是饭桶!本院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演讲者比你更差劲!”
“那……”他想替自己辩解,“我既是饭桶,干嘛还挑我参加辩论队?”
“因为……”老师答道,“你会思想,而不是你会讲。到那个角落里去,从讲稿中抽出一段把它讲出来。”
他把一段话反反复复地说了一个钟头,最后,教授问:“找出其中的错误了吧?”
“没有。”
于是老师让他再来一个半钟头,两个钟头,两个半钟头。最后,他筋疲力竭。
老师问:“还找不出错在哪里吗?”
他说:“找出来了,我没有诚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我说得不是真情实意。”
就这样,他上了最难忘的一课,把自己融入了演讲之中。
从此,他便开始使自己对自己的题材热心起来。直到这时,老师才说:“现在你可以讲了!”
卡耐基曾说过:若一位演讲者带着坚信、诚恳去叙说。那他是不会失败的,不论他所讲的内容是重大的政治、经济政策,或一个人的旅行杂谈,只要他确实觉得心里有不能不告诉听众的事情,那么他的演讲就会强烈地打动人。他的坚信是用何种外相表达出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带有情感,具有热烈、恳切和真诚情感的演讲者,其影响力将是巨大的。他也许在修辞上犯了无数的错误,但不会影响他演讲的成功,因为听众可以原谅他的小错误——是的,听众几乎察觉不出他有错误。历史可做见证:林肯演说时高而尖的声音极不悦耳,再如大演说家戴莫森讲话口吃,胡克的声音很小,但他们都有一股热诚,化解了这些不足。
下面举例看看真诚的重要。
数年前,哥伦比亚大学举行柯蒂斯奖章演讲比赛。参赛的有6位大学生,都各自做了认真准备,都急欲将自己所准备的内容很好地表达出来。但是,除了一位之外,他们的目的只为了得到奖章,而没有真正想去感动别人。他们对于自己所说出的主张并没有很深的兴趣,因而他们演讲时,只是一种漂亮的表演。只有一位例外,就是在该校读书的非洲苏鲁王子,他选的题目是《非洲对于现代文明的贡献》。他所说出的每一字句里都带着真切的情感,他的演讲并不仅是单纯的讲述,而是真切地想说服听众。他演讲时就像代表他的人民、他的整个非洲,他引用的材料,具体又真实可信,所以尽管他的修辞虽稍逊于其他几位演讲者,但评审一致主张把奖章颁赠给他,大家公认:他的演讲确具有活力。比起他真挚的演讲来,其他参赛的几位所讲的,只是空谈而已。许多演讲者失败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他们不是带着坚信和激动的心情去讲,因此激不起热情和动力,说出来的话也就毫无生气。
要想避免这种失败,就要把你搜集的事实加以深思;把它们的真正重要性挖掘出来,在你打算感动别人之前,你自己首先要感动。
举林肯的一篇法庭辩论来说明。
某日,有一位在美国革命战争时阵亡兵士的遗孀——一位年迈的寡妇,蹒跚地走到林肯的律师事务所,泣述某抚恤金分发官员在她领取400元抚恤金时,竟苛索200元的手续费。林肯听罢勃然大怒,决定立刻对抚恤金分发官员提起诉讼。
为了在法庭上能辩论胜利,林肯在准备时,读了华盛顿的传记和美国革命战争史,激起了他的感情和情绪。到了开庭的那天,他先追述当初由于美国人民所受的压迫而激起了爱国志士的热心,乃群起为自由而战。他描述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如在锻铁谷所受的痛苦、饥饿,及怎么赤足流血地爬过冰雪,然后他突然怒指那个官员,痛斥其竟敢剥削当年为国损躯的一位兵士之遗孀的半数抚恤金。他目光怒视着那位被告,全身激动,几乎想剥了官员的皮。在诉讼辩论即将结束时,他大声疾呼:“时代向前迈进,1776年的英雄已成过去,并被安顿在另一世界。在座的证人、先生们,那些兵士已经安逝长眠,而现在他那年老、衰危、又跛又盲、贫困无依的遗孀却来到你我的面前,请求为她求取公平,请求同情的帮助与人道的保护。我们这些享受革命先烈挣下自由的人们是否援助她呢?”
当林肯讲完这一番话之后,感动了法庭的法官,有的陪审员眼中竟含了泪,他们一致认为那老妇人所应得的养老金分文也不能少给。诉论得到了完全的胜利。
诚实、热情和真挚会使你的演讲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获得这一效果的前提是“把你的心灵投入你的演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做到这一点。
(1)表现自己的热诚
我们去看电影、电视连续剧的原因之一,即是想要见到、听到感情的表露。人们都很害怕自己的感情会当众吐露,因此去看别人表演,以满足这种感情流露的需要。
杜纳德和艾林诺·雷尔德将之描述为“暖起我们的反应”,这项原则,对于需要心灵感觉的一切情况都能适用。二人在他们所著的《有效记忆的技巧》一书中,指出罗斯福总统这个人“活泼愉快走过一生,带着一分雀跃、活力、冲撞和热情,这些是他的标记。他总是对自己处理的一切事情兴味深厚,浑然忘我,或者他装得很像是这个样子”。罗斯福真是威廉·詹姆斯哲学的阐释者:“表现热烈。这样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便会自己热烈起来。”
请记住这句话,表现热烈,便会使你感到热烈。
因此,当众说话时,你便会依着自己倾注谈话中的热心程度而表现出自己的热诚与兴趣。不要抑制自己真诚的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实感人的热情上加个减气闸。让听众看看,你对谈论自己的题目有多热诚,这样,你就能把握住听众的注意力。
当你走上台去要对听众演讲时,应是充满自信的神态,而不是像个要登上绞架的人。轻快跳跃的脚步也许大部分是装出来的,可是却会为你制造奇迹,并会令听众觉得你有自己非常热切想要谈论的事情,你就要告诉听众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应该清楚无误地让他们知道这些。
(2)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