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直不阿作风正派
周培源为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作风正派,从不阿谀奉承,投机取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管来头多大、压力多大,他从来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为了抢夺“科学革命的旗手”,提出要组织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特地跑到北京大学找周培源,要他参加批判,并要召开万人大会,“打倒爱因斯坦”。
周培源对这位不速之客非常冷淡,并明确指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批不倒,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学术上有争论。”把陈伯达顶了回去,一点不留情面,更无丝毫迎合之举。陈伯达刮起一阵“打倒爱因斯坦”的黑风后,周培源从科学实际出发,不畏权势和巨大压力,不随波逐流,坚持科学真理,旗帜鲜明地指出爱因斯坦是打不倒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曾刮起一阵取消基础理论研究的歪风。周培源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国家近期和长远利益的综合考虑出发,态度鲜明地坚持基础理论研究。
他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阐述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文章,于1972年10月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同时还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三点建议。周总理在这封信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很重要,并告诫人们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不要像浮云一样,一吹就过去了。
1958年“大跃进”时,共产风、浮夸风刮遍全国,一些提法和做法都很错误,同时有的人还不顾事实地宣传粮食亩产几千斤、几万斤,等等。当时周培源认为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实际的,从不附和。
数十年来,周培源信奉的格言是:“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报效中华毅然回国
1945年年底,美国国防委员会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工作结束,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研究组的大部分科研人员被美国海军部留下,并成立海军军工试验站。周培源也应邀留下,年薪高达6千多美元(相当于80年代末的6万多美元)。由于该试验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科研机构,应聘人员要有美国国籍。为此,周培源当时明确提出:第一,不做美国公民;第二,只能担任临时性职务;第三,明年7月要代表中国学术团体去欧洲参加国际会议,因此只能工作到明年6月末。这三个条件都被美方接受。周培源准时于1946年7月离职赴欧,并于1946年10月由欧洲返回美国,1947年2月全家乘船离开旧金山前往上海。
那时,国民党已全面发动内战,且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腐败、通货膨胀,人民苦不堪言,政权即将崩溃。因此在国内外的不少朋友得知周培源全家要回国时,都劝他不要回国。周培源当时的想法是:“我虽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但共产党人也是中国人,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绩就有很高的声誉,而且我是由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进行科学研究的,所以我一定要回到清华大学工作。”
那个时候,清华大学教授的月薪仅约相当于25美元。周培源丝毫不留恋美国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也不相信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种种不实宣传,报效中华之心极为坚定,带领全家于1947年4月回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