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南宋联合灭金后,南宋就成了蒙古统一大业中的一块绊脚石。蒙古撕毁与南宋的协议,多次进攻南宋。在南宋朝廷腐朽、贾似道青云直上之际,蒙古大军也加紧了侵略的步伐。宝祐六年,蒙哥大汗亲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南宋,企图一举灭亡南宋,完成统一大业。蒙古大军来势汹汹,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鄂州。理宗吓慌了手脚,忙罢免了因隐匿军情不报的丞相丁大全,委派他信任的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前去鄂州督军。竟将南宋朝廷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位既无军事才能、又胆怯如鼠的人手中。面对忽必烈猛烈的攻城,贾似道在惊恐之下,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了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各20万。忽必烈拒绝了贾似道的求和,继续攻城。也许是上天对这位官运亨通的奸相的庇佑,贾似道正在不知所措之际,由于蒙古汗蒙哥的去世而引发的蒙古汗位的争夺,使忽必烈暂时放弃了进攻南宋的计划,打道回了蒙古大漠。于时,忽必烈顺水推舟,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贾似道答应把江北土地割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20万。忽必烈得了贾似道的许愿,就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面对忽必烈的撤军,贾似道心喜若狂。但自己初当丞相,上阵督战,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战绩,还订下如此协定,不但自己脸面无光,也不利于日后的朝中发展。因此,他听取了部将、外号“铁猢狲”刘整的建议:“丞相可掩杀其后军,向朝廷邀功!”于是,贾似道就出动大军,拦杀了100多名殿后的蒙古兵,制造了“英勇抗战”的假象;并以此为资本,向理宗上报:“臣似道启奏陛下,自从和蒙古开战以来,蒙古军队占我大宋山河、辱我大宋子民,气势嚣张。托陛下洪福,我宋兵英勇杀敌,取得了鄂州大捷,杀蒙古官兵不计其数。今鄂州之围已解,江汉为之肃清,宗庙社稷危而复安,实乃万世所无之事。”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却抓一些蒙古兵,吹嘘自己的战功。 昏庸的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弥天大谎,十分感激他为南宋转危而安而立下的“大功”,专门下一道诏书,赞赏他奋不顾身,指挥有方,命令满朝文武去京效迎并慰问贾似道。同年,晋升为少师,加封卫国公。贾似道凭借自己杜撰的鄂州“战功”,获得了理宗更大的信任。
贾似道在其沽名钓誉、巩固地位之后,以“再造宋氏江山”为政治资本,开始着力残害抗战将领,排除异已。首先,利用左丞相吴潜反对理宗立太子一事纠集党羽弹劾他和追随者,将他们驱逐出朝。为独揽朝政,又将理宗宠信的宦官董宋臣、卢允升等贬黜出朝。在理宗在位的最后5年,贾似道主持朝政,排除异已,打击宦官,抑制外戚,控制台谏,攫取财富与权力,完全把持了朝政和舆论,为所欲为,成为宋朝实际的当家者。他一方面在政治上独揽大权,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又巧立名目,搜括民财,以供奢侈享乐。通过“买公田”、“经界推排法”等手段,从民间极力搜括民脂民膏。而且滥发纸币,甚至每天增印15万贯,造成了纸币的贬值和通货膨胀,使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原本就薄弱的南宋经济日益衰微、民穷、兵困、财匮成为政府身上的顽疾,不可治愈,且越发严重。
忽必烈回到北方,得到了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即了大汗位。同时就派使者郝经到南宋去,要求履行与贾似道和约议定的条件。贾似道一听郝经要到临安来,怕他阴谋败露,就命令淮东制置司在真州把郝经扣押了起来。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要命。那时候,蒙古内部发生了内讧,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跟忽必烈争夺权力,发生了战争。忽必烈为全力对付阿里不哥,只好暂时把南宋一头搁起来。这位使者一扣就是15年,这件事成为宋蒙关系中的一件大事。贾似道为一已之私,扣留蒙古使者,做法极其卑劣,又极其愚蠢,为数年后蒙古大规模南侵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贾似道靠欺上瞒下,居然做了10几年宰相。景定五年(1264)十月,理宗驾崩。在贾似道一手扶持下,太子赵禥继位,就是宋度宗。宋度宗是一位发育不良、具有先天缺陷的太子,虽授受了10余年的东宫教育,但资质平庸。继位后,又纵情声色,热衷享乐。宋代制度规定,被皇帝临幸的嫔妃宫女,次日要到閤门谢恩,记录在案。一天之内前去谢恩者,竟多达30余人。可见皇帝是多么沉溺于纵欲享乐中。除此之外,度宗还是个球迷,哪怕是战争危局,也影响不了他踢球的热情。孱弱无能的度宗无心朝政,将其一古脑儿委托给了贾似道。朝中大小事一概看贾似道的脸色,其地位宛如太上皇,这就为贾似道专政打开了方便之门。
咸淳元年(1265)四月,度宗加封贾似道为“太师”兼“魏国公”。这时的贾似道权势煊赫,如日中天,对度宗的态度越发专横。每逢上朝时度宗都要起身答谢,退朝时还要起席目送出殿。度宗不称其名而呼为“师臣”,群臣则称其为“周公”。但贾似道还不满足,为显示自己的重要性,迫使度宗授予自己更大的权力,常以“不干”来威吓度宗。他假意离开京城,背地里指使吕文德谎报蒙古兵犯境。对蒙古兵恐惧的度宗及文武大臣慌作一团,忙不迭地请贾似道出山,以挽救臣民社稷。尝到了假辞官威胁皇帝换取更大好处、甜头的贾似道,将皇帝和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乐此不疲。而度宗更是流泪恳求其留任,官员也对他俯首贴耳。直到执政江万里认为其行为有悖君臣之礼,说:“陛下不可拜,太师不可再言去”,贾似道才收起了这场戏。度宗对贾似道愈来愈倚重,不敢得罪其半分。
咸淳八年九月,朝廷举行典礼。礼毕,突下大雨,贾似道希望度宗等雨停后再坐车回宫。当时,度宗最宠爱的胡贵妃劝他坐乘辇回宫。度宗因贾似道有言在前,犹豫再三,不敢擅自作主。胡父假托这是贾似道的意思,度宗这才敢乘辇回宫。事后,贾似道大发雷霆,以辞职还乡为要胁,度宗苦劝皆不奏效,只好忍痛含泪将心爱的胡贵妃发配为尼,贾似道方始还朝。贾似道的行为让人发指,其嚣张、跋扈由此可略窥一斑。
贾似道骄横跋扈、独断专权,对皇帝度宗的态度尚且如此,对待朝中大臣便愈发飞扬恣肆。咸淳二年,在一次百官议事时,贾似道趾高气扬地训斥官员,说:“你们这些人,若非我提拔你们,你们怎么会有今天?”在其淫威之下,百官不敢吭一声。当时在场有一个官员叫李伯玉的,很不服气,说:“不用你提拔我,我依靠自己参加殿试获得第二名的成绩,一样坐到现在这个职位。”没几天,李伯玉就被贾似道贬出了京城。贾似道权势焰熏,皇帝对他都要敬畏三分,更何况是一般官员呢?
咸淳十年(1274)三月,贾似道80岁的母亲去世。为炫耀自己的权位,借丧事之机,他大摆捧场,动用皇帝的仪仗送葬,就连墓葬的规模都超过了度宗的寿坟。度宗亲自前往祭奠。太后以下之皇亲国戚以及朝中大臣,一起陪同前往。下葬当天,大雨滂沱,积水及膝,送葬的百官站在水中,恭恭敬敬,动也不敢动。
咸淳三年(1267)春,度宗批准贾似道可以三日一朝,又发展到五日一朝,甚至十日一朝。其实上朝只不过是个形式,他处理日常公务,是命人将公案、文书送到葛岭的私宅中,由其幕僚廖莹与翁应龙处理。他每天所做的,就是在纸尾处画一个押。因此便有了“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这一嘲讽其腐朽政治的歌谣。贾似道视南宋政事于不顾,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刚愎自用、怠忽朝政、纵情享乐,在导致南宋土崩瓦解的同时,也使自己身败名裂。这样的政治、这样的当家人,为南宋的灭亡设下了伏笔,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第十节 贾似道误国,孩皇帝投降(下)
正当贾似道忙于排除异已、扩充权势,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忽必烈已巩固其汗位,开始了统一大业。他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
元世祖借口南宋不执行和约,派大将刘整、阿术出兵进攻襄阳,宋军连战连败,襄阳城被围了5年。贾似道继续采用其惯用的老把戏,欺上瞒下,把前线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知道。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被革职了。有一天,贾似道上朝的时候,宋度宗问他:“听说襄阳城已经被蒙古兵围了几年,怎么办?”贾似道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蒙古兵早就给我们打退了,陛下从哪儿听来这种消息?”度宗说:“刚才听到一个宫女说起。”散朝以后,贾似道查明了那个透露消息的宫女,找个借口把她杀死了。打那以后,宋度宗再也听不到蒙军进攻的消息了。度宗和满朝文武大臣以为宋朝还是“太平盛世”,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贾似道曾云:“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也不多时,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这就是他生活的真实追求和写照。哪怕就是在蒙古铁骑围困襄阳之际,贾似道仍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继续过着极度荒淫的生活。他在住处建立“养乐圃”和“半闲堂”,在堂中供奉自己的塑像,每天请道士为其歌功颂德。他迎娶宫女叶氏和张淑芳等许多美貌的妓女、尼姑为妾,日夜寻欢作乐。他自己为所欲为,对身边的人却是残酷异常。一天,他与众姬游西湖,一姬见到两个少年男子,赞叹了一声:“多美的少年呀!”贾似道对她说:“你愿嫁她,我就让她来聘你。”贾似道醋兴大发,叫人砍下她的头。为杀鸡儆猴,他将砍下的头装在盒子里,召集众姬妾,说是少年送来了聘礼。大家打开一看,竟是那姬的头颅,大惊失色。还有一次,有一个侍妾的哥哥来贾府探望妹妹,被他撞见,立即将他捆起来投入火中。贾似道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贪图享乐,苟且偷生。当时就有诗嘲讽他:“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
贾似道对襄阳告急的军事情报视而不见,并且欺上瞒下,每天继续沉醉于声色歌舞中。咸淳七年(1271),襄阳失守。满朝震惊。贾似道见再也瞞不住了,就把责任推给襄阳守将,把守将革职了事。在这种形式下,贾似道明明胆小如鼠,还打肿脸充胖子,对度宗说:“如果早让我上前线,局面肯定不会这个样子。”为表示自己的“爱国热忱”,他假意要亲临前线。胆小无能的度宗也慌了手脚,死死脱住贾似道,不允许他亲临前线,要他坐镇朝廷,居中指挥。这正中贪生怕死的贾似道的下怀。
元世祖忽必烈看到南宋政府如此腐败,决心一举攻下南宋,派20万大军,兵分两路,真逼临安。咸淳十年(1274),纵欲过度的度宗去世,年仅4岁的赵显继位,这就是宋恭帝。面对蒙古大军沿长江步步逼近临安,迫于朝野的一致压力,被逼无奈,贾似道只好带领宋朝全部主力13万部队,亲自出兵抗元。但贾似道根本就不想抗元,出兵避敌不战,又采取老套伎俩,先派使者至元营请降。“狼来了”的游戏不是每一次都好用,由于贾似道曾经的背信弃义,这一次的议和马上就遭到了拒绝。贾似道只好硬着头皮,被迫下令出战。贾似道既无军事才能,又胆小如鼠,面对蒙古的进攻,惊惶失措,节节败退,13万宋朝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军事物资和武器也全被元军所抢去。贾似道自己则乘小船逃到了扬州。
贾似道鲁港兵败的消息传来后,朝野震惊,群情激愤。人们对贾似道弄权擅政义愤填膺,怒不可抑,欲诛之而后快。谢太后却竭力庇护贾似道,说:“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而贾似道也将鲁港失败的责任推给孙虎臣和夏贵。南宋政府迫于舆论,只好将其降职三级,令其回绍兴为母守丧。但绍兴地方官关起城门,不让他进。朝廷又让他去婺州居住,但婺州的百姓又将他赶走。最后朝廷只好将其罢官,没收其全部财产,贬往循州。在前往循州的途中,贾似道一命呜呼。关于贾似道如何死亡一事,至今还是不解之迷,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被押送官郑虎臣所杀。当时,绍兴府有个县尉郑虎臣,因父亲受贾似道迫害,主动要求担任押送官。在押送过程中,贾似道仍不忘享乐,因此,郑虎臣除去他的众多侍妾,没收他的珍宝,撤去所乘轿子顶盖,令其在烈日下烤晒;又命轿夫用杭州方言唱歌嘲骂贾似道,希望他忍受不住而自行了断。但贾似道还寄希望于谢太后,希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一直苟延残喘。郑虎臣了解这一切后,虽知杀朝廷命官自己也难逃一死,但他说:“为天下人除贾似道,虽死何撼!”于是,扭住贾似道前胸,提起他的身体,狠狠地向地上猛摔了几下,一代奸臣贾似道就这样一命呜呼。
贾似道死后不久,蒙古大军即兵临临安城下。在这种情况下,将士离心,不战而降,官员多弃官逃跑。一片混乱之下,朝中大臣只剩下几个走不动的老翁。南宋大势已去。谢太后已无回天之力来挽救宋朝。无奈之下,她只好派使臣前往蒙古大军中请求讲和,但遭到拒绝。宋朝君臣没有办法,只好打开城门投降。宋恭帝脱去龙袍,正式宣布退位。这个曾在金、蒙古夹缝中存在了150多年的南宋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像他的前辈一样,以阶下之囚的姿态退出了历史舞台。
贾似道这个曾经放荡不羁的市井无赖,凭借其裙带关系却成了南宋末年朝廷上呼风唤雨的人物。由于他的独擅专权、欺上瞒下、弄权误国,使本已腐朽的南宋王朝走到了无尽的深渊中,再无翻身之机会,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而本人也落得个惨淡的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