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理解何为孤独的人,才真正理解了愤怒。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90页
避免愤怒最好的手段是机智。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9页
愤怒可以作为复仇心而延续下去。复仇心是取憎恨形式的愤怒。但愤怒在延续时很难保持其纯粹性。发自愤怒的复仇心彻底转变为单纯的憎恨是常有的事情。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6页
正义是什么呢?愤怒之神是隐蔽的神。法则一旦被当作正义的法则,人类就忘却了神的愤怒。愤怒是启示的一种形式。愤怒之神不是法则之神。
愤怒之神必定具有神的魅力。神本身就是富于魅力的。然而,如今神被人性化了,魔鬼也被人性化了。人道主义不理解愤怒吧?假定果真如此,那么,如今的人道主义还有什么意义呢?
爱神将人人性化,这是爱的意义。然而,世界在人性化,过于人性化之时,需要的是愤怒,是理解神的愤怒。
今天,任何人都在谈论着爱,可是有谁企图认真地谈论愤怒呢?忘却了愤怒的意义,只一味谈论爱是现代人毫无个性的标志。
切实地想想正义之士吧,所谓正义之士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理解了愤怒的人。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0—81页
我们的愤怒多是情绪的。情绪与生理分不开。因此,平息愤怒最好诉诸于生理手段。生理与道德有着深刻的关系,古人深明此理,并以此修身养性。然而现在,古人的这一理性却逐渐淡薄了。不讲生理学的伦理学就像不具肉体的人一样抽象。作为一项技术,生理学是体操。体操能对身体的运动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控制,从而调整紊乱的神经。任何情绪波动的身体适当做些体操,对于控制情绪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4—85页
如今,再没有比愤怒的伦理意义被遗忘得更彻底的了。仿佛愤怒是应该回避的情绪。但是,假如真有什么情绪在一切情况下都应该回避,都只能是憎恨而不是愤怒。憎恨只有直接发生于愤怒之时,才可能具有意义。也就是说,愤怒可以做憎恨的伦理基础。尽管愤怒与憎恨具有本质的差异,二者却经常被混为一谈——可以说这就是愤怒的意义被遗忘的证据吧。
愤怒是更为深刻的情绪。与愤怒可以成为憎恨的直接原因相反,憎恨只能是附带的,不可能成为愤怒的原因。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1—82页
人感到被轻视时最易发怒。因此,自信的人不易发怒,他的名誉心阻止了他易怒的情绪。的确,自信的人平静而且具有威严,这是成熟的性格。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9页
也许,认为没有比愤怒更能扰乱正确判断力的看法是正确的。然而,愤怒的人不应显露愤怒,而应比憎恨的人更多地表现出宽容。
摘自(日本)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83页
人如果气恼起来就到处去发泄,那是少益多害的。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对别人有意见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静静地深思,人家不理解也没关系,不必解释。
摘自(泰)吉莎娜·阿索信著《夕阳西下》中第20—21页
所谓怒,就是火,火,是灼热的。怒火填胸的人,往往是自我煽风点火,自身比他人更受灼热的煎熬,因此,应尽量息怒。
摘自(缅甸)貌貌《缅甸政治与奈温将军》《宗旨》第2页
人逢喜事则不计仇怨,
人遭厄运则发愤抗争。
摘自(印度)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失意时怒向强者必招祸患,
得意时怒向弱者更为不美。
摘自(印度)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德行篇》
在苦难面前应当乐观,
只有乐观才能战胜苦难。
摘自(印度)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感情容易激动的人,就像一辆没有制动的汽车。
摘自(巴基斯坦)拉迪夫·卡西米里《番红花》第16章第170页
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束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解相随。若能抑忿发,如止急行车,是名(善)御者,余为执缰人。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谛语不嗔恚,分施与乞者,以如是三事,能生于诸天。
摘自《法句经》忿怒品
出家爱乐难,在家生活难,非俦共住苦,(轮回)往来苦,故不应往来,随从于痛苦。正信而住戒,得誉及财者,被至于何处,处处受尊敬。普名扬远方,高显如雪山,恶者如夜射,虽近不能见。独坐与独卧,独行而不倦,彼独自调御,喜乐于林中。
摘自《法句经》杂品
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嗔系缚,怨憎不解脱。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摘自《法句经》杂品
我等实乐生,憎怨中无憎,于憎怨人中,我等无憎住。我等实乐生,疾病中无病,于疾病人中,我等无病住。我等实乐生,贪欲中无欲,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住。我等实乐生,我等无物障,我等乐为食,如光音天人。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无火如贪欲,无恶如嗔恨,无苦如(五)蕴,无乐胜寂静。饥为最大病,行为最大苦,如实知此已,涅槃乐最上。无病最上乐,知足最上财,信赖最上亲,涅槃最上乐。已饮独居味,以及寂静味,喜饮于法味,离怖畏去恶。善哉见圣者,与彼同住乐,由不见愚人,彼即常欢乐。与愚者同行,长时处忧悲,与愚同居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会亲族。是故真实,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摘自《法句经》乐品
“任何快乐或痛苦,以及不痛苦或不快乐,都从内部和外部被感受。”
“知道这是痛苦,一再接触虚妄之物和毁灭之物,目睹一切消失,便厌恶诸受。比丘灭寂诸受,毫无欲望,达到彻底平静。”
摘自南传大藏经《经集·二重观经》
逸乐是一阕自由的歌,
却不是自由。
是你的愿望开出的花朵,
却不是结下的果实。
是从深处到高处的招呼,
却不是深,也不是高。
是关闭在笼中的翅翼,
却不是被围绕住的太空。
嘘,实话说,逸乐只是一阕自由的歌。
我愿意你们全心全意地歌唱,我却不愿你们在歌唱中迷恋。
你们中间有些年轻的人,寻求逸乐,似乎这便是世上的一切。他们已被裁判、被谴责了。
我不要裁判、谴责他们,我要他们去寻求。
因为他们必会找到逸乐,但不止找到她一个人;
她有七个姊妹,最小的比逸乐还娇媚。
你们没听见过有人因为要挖掘树根却发现了宝藏么?
你们中间有些老人,想起逸乐时总带些懊悔,如同想起醉中所犯的过失。
然而,懊悔只是心灵的蒙蔽,而不是心灵的惩罚。
他们想起逸乐时应当带着感谢,如同秋收对于夏季的感谢。
但是假如懊悔能予他们以安慰,就让他们得到安慰罢。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先知·沙与沫》第61—62页
现在你们在心中自问:“我们如何辨别逸乐中的善与不善呢?”
到你的田野和花园里去,你就知道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娱乐;但是,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娱乐。
因为对于蜜蜂,花是它生命的泉源,
对于花,蜜蜂是它恋爱的使者,
对于蜂和花,两下里,娱乐的授受是一种需要与欢乐。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先知·沙与沫》第63页
多少回,我用坚韧的披风遮住痛苦和烦恼,希冀借此获得抵偿和缓解。而当我脱下披风,我发现痛苦已变成喜悦,烦恼已转为舒畅。
摘自(黎巴嫩)纪伯伦《奇谈录》第259页
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快乐。有眼光的人和有知识的人。有眼光的人,能够看明白世上的一切事理,因此,最快乐;有知识的人,能够辨别是非和善恶,因此也最快乐。
摘自(阿拉伯)伊本·穆加发《卡里来和笛木乃》第182—183页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宾朋满座,谈心论事了。
摘自(阿拉伯)伊本·穆加发《卡里来和笛木乃》第112页
在人的各种特性中,随着他对于珍奇的东西的知觉的,是一种称为惊讶的感情,接着是笑。随着他对于有害的东西的知觉的,是一种称为忧虑的感情,接着是哭。
摘自(阿拉伯)伊本·西那《论灵魂》第207页
凭三件事物的一件,是可以驱散忧愁、苦恼的。所谓的三件事,即看一看没见过的事物,听一听没听过的声音,上陌生的地方去走走。
摘自(阿拉伯)《一千零一夜》(6)第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