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67300000049

第49章 杨伟光:京城冬日访大家(1)

采访杨伟光的那天正好是立冬日,北京城刚从暖秋走出来,天气因为降了温而有点儿冷,但满街都是阳光,明晃晃地耀眼,一如杨伟光这个名字。

杨伟光,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传媒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传媒和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如果用最简单的说法,那么,他是咱们泱泱大国电视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之一。

在业内,杨伟光是特别受尊敬的人物,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中国电视改革的引领者,他领导的中央电视台迅速崛起,风头无两;在圈外,或许很多人不熟悉杨伟光的名字,但谁人不看中央电视台,谁的生活能和电视荧屏绝缘!

对于我们生活在广东的人来说,杨伟光还是一位值得骄傲的正宗老乡。他在广东生活了21年。

办公室里的明快、执著

我们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了几分钟,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了杨伟光的办公室。

我们立刻发现,这是一间不算很大却十分明亮的房间,靠街的那一面全是窗户,阳光倾泻而入。左边一溜书柜,里面多是电视专业书籍;右边的墙有一幅书法,“精品至上”四个大字引人注目。

书柜前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种文件、资料和杂志,多而不乱,主人的严谨、勤勉和执著可见一斑。

就在这时,杨伟光准点走了进来。首先让我们惊讶的是,他与实际年龄有明显的距离,怎么看都不像古稀老人。他的笑容洋溢着生机,他的敏捷充满了活力。他说话中至今未改的客家尾音,在北京清冷的空气中让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

还有,他像广东人,他令我们想起梅县那郁郁葱葱的大山。

苦难童年人生财富

在梅县雁洋镇的五指峰下,杨伟光度过了他刻骨铭心的青少年时代。

从记事起,杨伟光就没有见过父亲。家里太穷,父亲在他不到两岁时远走新加坡谋生,因病客死异国。母亲以客家妇女特有的坚韧和善良,带大了他们姐弟三人。

最苦的时候,全家人就靠吃野菜、糠和一种树根度日,有段时间,早起挖野菜是杨伟光每日必修的“功课”。他印象中的“美食”,是从收割后的小麦地里捡来遗漏的麦粒,去皮后拿柴火一炒,在山区的静夜里,闪烁的油灯下,母亲小心翼翼地把炒麦粒分给他和姐姐、弟弟每人一小杯,细细咀嚼,能吃出最好的味道。

重教好学是客家人的传统,但母亲供儿女多读书的梦想还是在杨伟光读完高小后破灭。辍学的日子里杨伟光放牛、割草、种地,直到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重新走进学校门,他是靠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的。

14岁那年,杨伟光穿上了他生平第一双鞋。过去他往来村里和学校,每趟100里地,全靠一双赤脚;

21岁那年,面临高考的杨伟光作出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当时,教导主任劝他考北京师范大学,说教师职业崇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自己看了一本英国小说《外交家》,心里痒痒地想着以后当叱诧风云的外交官……

最终决定考北大新闻专业,是因为杨伟光大胆:要考就考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自然是最好的之一;而新闻工作在这位农民儿子的眼里,是一门丰富多彩、天天有新挑战的职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稳妥:他知道自己的文科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虽说新闻专业当年只招28个学生,他也信心不减。

事如人愿。1957年初秋的一天,杨伟光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该专业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20多年后,杨伟光以大胆、稳妥,进退有度而闻名中国电视界,如果要寻根求源,其实在他走进北京之前,就已经显露出了这种潜质。

京城四年寒窗苦,杨伟光没有回过家,时间紧,手头更紧。直到毕业,母亲思儿心切,卖了一头猪,他才有了归乡的盘缠。

苦难磨练了他,大山呵护了他,母亲养育了他。杨伟光把这一切都记在心底,积淀成了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从广播走向电视

由于我国的电视起步晚,最初的电视人队伍中,骨干力量大多来自于广播行业。

但杨伟光不同,他的广播生涯长达24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到副台长,走过坎坷艰辛,前方已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他一直以为这辈子就以广播为业了。

1985年,杨伟光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去之前,他堵过部长的门,想留在电台,但部长告诉他:你说的那些理由,组织上都考虑过了。去吧,组织支持你。

杨伟光到中央电视台去了。去了,就有了他两个月后关于电视新闻改革要在“新、快、短、深”上下功夫的那份报告,以及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受欢迎的新闻,就有了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党的十三大等令世人瞩目的现场直播,就有了南韩亚运会、巴塞罗纳奥运会、广州全运会的全方位连续转播、火爆收看;

杨伟光到中央电视台去了。去了,就有了1992年春天,杨伟光担任台长职务之后,第一次在全台处级干部会议上长达三小时关于改革设想的报告,就有了“在20世纪末把中央电视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口号,就有了先后策划、实施、推出热点问题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惊人之举,就有了全国人民熟悉的众多名主持人的闪亮登场、与民同乐,就有了电视文艺节(栏)目的全面复兴;

在任央视台长的7年里,杨伟光还运筹帷幄,抓经营创收,使央视的广告额从1990年的一个亿,增到1992年的五亿多,1995年突破20个亿,1997为45个亿。员工宿舍拔地而起,员工收入大增,单是1996年就有1000多职工分到了住房;

也是在这7年里,杨伟光提出要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催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中国命运的决战》、《长征》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高质量的电视剧;他精心筹划,推出了《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之剑》、《望长城》等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他抓住机遇,把央视原有的三个频道增至九个,节目覆盖从全国扩展到全球;他还关注着全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为各省级电视台服务的15条措施,并予以落实……

在央视的14年中,杨伟光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创新求变,他的精品至上的理念,他的电视平民化的思想,都融进了节目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亿万城乡电视观众。他的欣慰和快乐隐在了荧屏之后。

1999年,杨伟光从央视台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交完班,他对新任台长说:我离开后,电视台的事情就由你们当家了,希望你们大胆地开展工作。

杨伟光说到做到,离任后,一直很少回台。他什么也没有带走,却留下了电视改革的足迹、电视创新的理念,还有中国电视的世纪辉煌。

大胆稳妥的秘诀在于“度”

那些年,杨伟光进行电视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那些年,杨伟光艰难跋涉、闯雷区、吃螃蟹、迂回前进的经历却鲜为人知。现在看来,之所以最终都顺利闯关,改革能向前推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杨伟光立志进行电视改革符合历史潮流,所以他胆子大,无后顾之忧;同时每一项改革都经过深思熟虑、摸索探路、循序渐进,所以他稳妥,成功率很高。

比如1992年,中央宣传部下文件,强调媒体要注意抓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的职能,杨伟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抓新闻热点的好机会,台里找了7个年轻人,筹备创办了《东方时空》栏目。试版节目做得不错,但栏目开播时,他却把首播时间安排在早上七点,重播在中午一点。年轻人想不通,说:怎么花那么多心血做的节目,放这么个垃圾时段播出!杨伟光沉得住气:舆论监督节目开始要低调,有问题便于改进,影响也没那么大。

一年后,又是杨伟光向他们提出,敢不敢把焦点问题的节目放在“新闻联播”后面播,一下子燃起了他们心中的激情之火,“焦点访谈”很快红遍全国。

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中插播广告,也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时大家的意见都认为这是增加效益的好路子,但到底加不加,加多少,都没有把握。眼光自然投向了杨伟光。

同类推荐
  •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千古至情篇

    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千古至情篇

    有趣又好读的诗词入门读本。在故事中与风雅诗意重逢,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用唐诗宋词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诗词经典课外读物,辑录了上古传说、历史文化名人轶事等,让小读者在了解和掌握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外,体会诗词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悠悠情思。其中不仅有文学层面的鉴赏分析,还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诗人自身的命运起伏、喜怒哀乐……
  • 历代名赋

    历代名赋

    从先秦开始,赋体之文就已出现。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对于历代的辞赋,选的比较全面,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辞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解密中国大案叁

    解密中国大案叁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一寸光阴不可轻(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一寸光阴不可轻(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榜样,无论我们培养和树立了多少精神榜样,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始终不应该被忘记,不应随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是谁?有着怎样令人钦佩、值得学习的事迹?透过本书,季老一生跃然笔下,孩子们能清晰看到他的人生成长轨迹、奋斗经历、一生成就。
热门推荐
  • 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阳哥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看樱花做成的海,什么时候一起散步那条长长的海岸,什么时候我们相爱苏瑜:不管过了多久,果然心里还是放不下阳哥哥呢宋阳:马上要坚持不住被前女友攻略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红耳

    红耳

    那天石海村的风很大。温渝的心也跟着吹走!五年前,十二岁的温渝在一棵梧桐树下看见了十七岁的谢妍,这一眼便覆水难收。温渝深情的看着她:谢妍做我女朋友,我把我所有的温柔,独特,偏爱,宠溺都给你!谢妍耳朵通红:我拿你当弟弟,你拿我当女朋友,你是不是早就对我有企图。谢妍还是把所有的光和温柔都给了他。
  • 炼天魔女

    炼天魔女

    这里是属于斗气的世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有的,仅仅是繁衍到巅峰的斗气!可是随着一个女人的声名鹊起,这块神秘的大陆注定鸡犬不宁。(这是一本还算严谨的斗气小说!娱乐至上,莫要因为不好看和作者斗气哦~咳咳……)新书等级制度: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
  • 妖之初

    妖之初

    我有无上神功,柔情万丈,终抵不住江湖风雨,血溅眉梢。那一刹,天荒地老,诺言轻抛,只能用你的眼泪洗刷战袍。
  • 女王心尖宠

    女王心尖宠

    重生前,她作为特行处的老大,失误将上司踹进了洗澡池,美男出浴,一眼万年。重生后,高冷到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在她面前化作乖训无辜的小奶狗。上司突然变老公,易湛童表示小心脏实在受不了。只是,这一世,似乎处处不顺。学渣、自闭女,废物,一个个的绰号落到她头上,上辈子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的易湛童表示非常不爽。好,既然不爽,那就使劲虐渣,拿出大佬风范,再次称霸特行处!吃瓜观众:等等,你拿出的是哪位大佬的风范?易湛童:祁行岩啊。反正有位大佬老公,不用他,难不成留着过年?
  • 我的叔叔是男神

    我的叔叔是男神

    全A城的人都知道,江澜珊是A市巨头顾尘埃的心尖尖,逆鳞,触之必死!14岁,她父母双亡,他成了她的监护人,宠她上了天。15岁,她去酒吧过生日,惹祸了,他前来收场,面对指责拥她入怀:“我宠的,有意见?”16岁,她用他给的卡刷了十多架直升机玩跳伞,而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注意安全。17岁,她向他告白,她以为,他爱她,他却皱眉,冰冷道:“我不会让你再见到我。”冲动之下,一夜过后,她主动消失在他眼前。顾尘埃才惊觉,宠她照顾她已经渗进了骨髓,情愫早就变了质。三年后,她牵着女儿归来,笑颜如花地唤他:“叔叔!”他俊脸铁青,第一时间扣住她手腕,“签字!”“什么?”“结婚协议!”去她的监护人叔叔,他是她老公!
  •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愿将一生献中国:戴德生晚清纪事

    一百五十多年前有一位英国的年轻人——戴德生(1832—1905),心中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深关切和挂念。他训练自己过简朴的生活,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人们。历经艰难后,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在这里他努力工作,以最善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哪怕是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入乡随俗、筹备并建立中国内地会。他一生在这里劳苦,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本书通过二十多个小故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带你去认识这位将自己一生献给中国的朋友,重温百年前的历史。
  • 斗罗之聊天系统

    斗罗之聊天系统

    高中生学霸,中情局传奇特工苏墨,奇幻穿越斗罗大陆。从此,开始了和唐三称兄道弟,谈笑于大佬之间,悄然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生活。着实是好不快活。~~~~~剧情改动巨大!且进度极慢!厌者勿进。谢谢
  • 别太“安静”

    别太“安静”

    18岁的安静未读书本与他的未婚夫即将结婚的时候,未婚夫跟别的女人结婚了,安静亦离开这伤心地,与金子浩去了上海。上了大学,她只求一边安静地画画,一边还要做保姆。金子浩的母亲发现了安静,金子浩只好带她去了美国,与金子浩假订婚。李天明在一次的偶遇中发现了她身上的光芒,她出现在了杂志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更打扰了她原本的生活。
  • 坏死传说

    坏死传说

    一具克制坏死的圣之枷锁悄然降临在少年身上。被拖入异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喜欢的朋友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