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景,景中寄情。下片抒发感慨。"野烟遮远树,陌上行人去",在茫茫的景色中,路上的行人各自行走,谁能是自己信任重用之人呢?作者发出悲怆的呼唤:"何处有英雄,迎归大内中",其心中痛楚,绝望之情强烈而深刻。
这首词写帝王失势的悲哀的心情。其写景,景中寄情,情又因景生,写得情景交融,真挚感人。
一叶落·一叶落--李存勖
读前须知
这首词是李存勖的自度曲,毛先舒在《填词名解》卷一中说:"《淮南子》"一叶落而知天下",唐庄宗"一叶落,褰珠箔",遂以名调。"这首词表达了因时节变化而缅怀往事的秋日情怀。
原文
一叶落,褰朱箔①。此时景物正萧索,画缕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注释
①褰(qiān):揭起。箔(bó):帘子。
赏读
作品开篇以"一叶落"而引出秋的世界。接着先直述秋景的特点:正萧索。继之以"月影"、"西风"渲染其气氛,为末句抒怀作铺垫。"吹罗幕"复用,成回环之气,使作者末句抒情更趋自然,往事的追忆正是由眼前的秋景而起。作品全篇妙笔在于作者抒怀并未正面写,而是营造气氛之后,就在徘徊往事之际嘎然而止,含蓄之美可为典范。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和凝
读前须知
和凝的《江城子》五首,内容前后相连,写一个女子与情人相约在夜间幽会的全过程。这首词是第二首。写女子等侍之中的焦急情状。
原文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①,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月,太迟生②。
注释
①理:温习。此有抚弄之意。秦筝:古弦乐器,传为秦蒙恬所造,故名。②"今夜月"二句:言月生太迟,意谓时间过得太慢。
赏读
"竹里风生月上门",竹影摇风,新月照门,写夜景的优美,为情人幽会渲染了一种安静和谐的气氛。"理秦筝,对云屏",女主人公急盼情人快些到来,在无聊的等侍中,面对屏风中的行云流水,徒增其惆怅。于是"理秦筝"以排遣心中的不耐,然而又"恐"筝声扰了自己倾听情人到来的马蹄声,乃"轻拔朱弦"。真是矛盾呀,极言女子心情的急切。可是在含恨的等侍中,偶尔回望玉漏,不仅为自己心情太急而含羞自语"今夜月,太迟生",将怨恨归于天上月,以掩饰内心的羞态。
整首词将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得细腻而真实,把端庄贤淑外表下的内心情状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和凝的词虽被列入以香艳甜美著称的《花间词》,但其《江城子》风格清丽与之有质上的区别。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韩偓
读前须知
韩偓喜作艳体诗,词亦多绮艳。这首《生查子》描绘一个贵妇人孤独难眠、娇羞矜贵的情态,表现其相思之情。构思缜密,耐人品味,是唐词中的佳品。
原文
侍女动妆奁①,故故惊人睡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③,羞入鸳鸯被④。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⑤。
注释
①妆奁:梳妆用的镜匣。②故故:故意。③凤凰钗:形如凤凰的发钗。④鸳鸯被:绣有鸳鸯花纹的被子。⑤金穗:灯花。
赏读
词的上片写一个侍女对贵妇人未眠的误会与发现。"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是说一个侍女动了一下梳妆用的镜匣,想故意惊醒睡着的女主人。妆奁,指女人梳妆用的镜匣。故故,即故意。可能侍女未获主人同意不便离开,但久候不耐烦,误以为人已睡着,有意发出响声,装做提醒主人梳妆的样子而惊醒她。"那知本来眠,背面偷垂泪"。哪知道主人本未睡着,而是背过面去躺在那里暗暗地落泪。那么女主人为何未眠?为何落泪?下片直接写贵妇人未眠的情态和原因。"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说女主人懒得摘除头上的凤凰钗就躺在床上了,看到被子上绣着的鸳鸯而羞于睡进被子里。凤凰钗是做成凤凰形的钗子,鸳鸯被即绣上鸳鸯的被子。显然女主人是位贵妇人。未卸妆而卧是情绪不好。见被上鸳鸯成双,而自己却孤单一人,相形之下不觉害羞。这正暗示出其丈夫不与同居,是其孤独难眠的原因。"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说这时又见到油灯将尽,带着烟掉下一些火星。金穗,指灯芯结成的灯花,象金黄色麦穗。结的过长,掉下成为火星。这是写残夜之景。妇人虽已就寝,但依旧未入眠。可能昨夜是残灯下孤眠的,今夜此时又一次见到残灯,见到灯花落下。这暗示等待丈夫同寝的希望又一次破灭。其相思之苦,读者自可理解。
这首词构思精密细致。从头二句写误以为入睡,到三四句写发现未眠,是个转折。五六句进一步写未眠的样子及原因。末二句更进一步写失眠之苦。描写步步深入,女主人孤眠之难,相思之深,也层层揭示,写侍女的动作与女主人懒卸妆有内在因果关系,因为主人懒卸妆,才有侍女动妆奁。前后安排,很有逻辑性。这首词描写贵妇人既恃贵娇懒,又相思害羞的心理十分细致。选用偷、懒、羞等形容妇人这种心理,极为精确。末二句以写景作结,耐人品味。沈雄《柳塘词话》评此二句说:"如此结构方为含情无限。"这些都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匠心。
谒金门·春满院--薛昭蕴
读前须知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近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这首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原文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①。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②,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③。
注释
①迭损:损坏。②金铺:门饰,以铜为铺首,扉上有金花,花中作钮环以贯锁。③频:屡屡,不断。
赏读
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是怎样的情态呢?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这实际上写出了睡前的慵懒情态,比直接写还要形象生动。为什么这么慵懒呢?作者也没有明说,却来了句"睡觉水精帘未卷"("觉"这里是睡醒之意;"水精帘"即"水晶帘"),还是一幅慵懒样儿。大约女主人公还未及睁开惺松睡眼,檐前燕语就闯入她的耳膜。这燕语还不是孤燕独吟,而是双燕呢喃,当然是甜腻腻的。孤燕令人怜,双燕令人恨,这正是深闺思妇的独特感情。所谓"最恨应是檐前燕,故向愁人作对语",大约就是女主人公此时的心境。然而这些作者全都没有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了。白描手法的巧妙,也正见于这等地方。
"双语燕"完全将主人公的慵懒情态解释清楚了,而作者却还在继续写她的慵懒。你看,她睡前连门也懒得去关,是虚掩的,而且一扇闭着,另一扇半开半闭,这说明是昼眠,而不是夜寝。"金铺"是金做的铺首,用以衔门环,常是龟蛇兽形,这里用来代指门。正是在这"昼眠初醒未惺松"(杨万里诗句)的一瞬间,主人公还未下床,就通过半掩的门缝,看见了千片落花红满地。落红是值得同情的,然而相思难解的女主人公不也是象落红一样值得同情么?销魂当此地,她不由得自言自语了:"早就为你害相思害得肝肠寸断了,怎么能忍心只教我在梦中与你频频相见呀!"相思"--"肠断"--"梦见",这就是女主人公长期经受的感情历程,而作者却把它分作两层写,先说"相思肠欲断",再说"频梦见",且加上了"忍交"("交"即"教")二字,是爱,是恨,也是怨。爱、恨、怨已经搅合在一起,分不清,理还乱了,她还能不慵懒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读前须知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是李煜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他的绝命词,词写得哀婉动人,绝唱千古。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
雕阑玉砌应犹在④,只是朱颜改⑤。问君能有几多愁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了:了结,尽。②往事:指过去值得回忆之事。知多少:此言其多。③回首:回顾,追忆。④雕阑玉砌:指精美的宫殿。⑤朱颜改:面容变得憔悴。⑥几多:犹"多少"。
赏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已是文人笔下蕴含恨离情愁的固有意象,因而直接对"春花秋月"发问,既有竟境之美,又能言传埋在心底无法排遣的忧愁,情景交融不着痕迹,自然而有无穷韵味。面对春花秋月如此美好而永恒的事物,有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句承首句直接抒怀,作者以"东风""明月"这些寄托人忧思的意象,深切的抒发了内心对故国无法忘怀的情愁。
下片承上,"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由故国想及己身,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应犹"、"只是"极言无奈之哀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用"几多"问"愁",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以"一江春水"作答,可视可感,又准确表现了其愁绪悠悠之无尽。生动贴切,境界悲壮,历来受到高度赞扬。
此词语言明白晓畅,意象清新优美,韵律和谐舒缓,把哀婉之情写得凄艳动人,令人读后回肠叹绝。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读前须知
这是李煜亡国后的作品,据《西清诗话》说:"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这首词以眼前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表现了李煜对故国的思念及其悔恨的心情。
原文
帘外雨潺潺①,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②。梦里不知身是客③,一晌贪欢④。
独自莫凭阑⑤,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潺(chán)潺:水声,此借以形容雨声。②罗衾:丝绸作的被子。③身是客:指入宋为囚,远离故国。④一晌:此为顷刻,片刻之意。⑤凭阑:指倚栏远望。
赏读
上片开言以倒叙之法,先写梦醒后听雨声、感春残、难忍料峭春寒的凄凉心境,然后追忆梦中贪欢情景。以梦中之欢反衬现实的冷酷凄凉,表现了作者的哀痛和无限悔恨。
下片直接抒怀。"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独自"言其惆怅寂寞。"莫"字从反面写其对故国的思念。"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结构上,照应了"春意阑珊",语意上写过去美好的时光随春光的消逝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帝王变囚徒,正可谓天上人间之别,无限悔恨之情,跃然纸上。
全词以平常话写景言情,但意境隽永。尤其"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句以晓畅的语言,优美的竟象,写凄婉悔恨之情,令人读之感怀不尽。
点绛唇·雨恨云愁--王禹偁
读前须知
王禹偁出身贫寒而少有大志。对新统一的北宋王朝和个人功名寄予很大希望。因而词中即景抒怀,寄寓其平生抱负,并题曰:"感兴"。
原文
雨恨云愁①,江南依旧称佳丽②。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③。
天际征鸿④,遥认行如缀⑤。平生事,此时凝睇⑥,谁会凭栏意。
注释
①雨恨云愁:江南多阴雨天气,容易勾起人们的愁伤。②佳丽:此指风景人物俱佳。梁朝谢脁《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③一缕孤烟细:指村落人家的炊烟稀少。④天际征鸿,天边远飞的大雁。⑤行(hánɡ)如缀:行列整齐。互相连缀。⑥凝睇:注视。
赏读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写江南多雨易引入愁绪,然而却无损于其天然秀色。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下二句作者选取江南最富特色的野景:"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表现出一幅幽静和谐的田园风光。上片景物描写,寄寓作者对新王朝统一的赞美。
下片开言二句"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写天空的大雁正展翅远征,缀连成行向着认定的目标,奋力前进,表现出作者对功名的期望和追求。末三句:"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平生事"指平生的志向。"凝睇"指全神贯注的神情。此时作者正凭栏凝望,心中感慨万端。"谁会凭栏意?"一句,含蓄委婉的表达了他济世苍生、建功立业的抱负却无人理会的怅然情怀。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多写男女艳情,王禹偁深恶,主张"革弊复古"。词虽仅存一首,但在北宋词坛上,应是最早开创新词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