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2500000005

第5章 走过桥坡——农民企业家陈沛和他的创业之路(1)

30年前,甘肃省武威县大柳乡桥坡三队农民陈沛成了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当时,他创造出了两个全省第一:第一个电视村,第一个农民股份公司。陈沛和他创建的“桥坡模式”开启了农工副商综合经营的先河,影响和带动了全省乡镇企业的发展。他的事迹受到了当时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引起地方和中央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弹指间30年已过去。今年仲夏,记者再次采访了他。

桥坡是个地名,就是现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桥坡村。

这里曾经是个有湖水,有小桥,芦苇摇曳、瓜果飘香的好地方,当地就有“过桥上坡,一天到黑”的说法。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农为本,辛勤耕作,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过桥”、“爬坡”,演绎着平平淡淡的人生。

1980年1月18日,是农历的腊月初一,离过年刚好还有一月时间,乡村里的年味却越来越浓了。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三个好年景,进城赶集置办年货的农民把乡间的道路拥挤得满当当的,这是多年不见的腊月进城买年货的景象了。就在这一天,一条新闻在乡间不胫而走:“桥坡三队上省报了!”这话说的是,在当天的《甘肃日报》头条位置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三中全会政策好,送穷迎富有希望——桥坡三队大搞工副业一年变样”的新闻,报道以翔实的数据,朴实的文字报道了发生在桥坡村的故事。编辑为这则新闻配发的短评说,桥坡三队一年变富经验的可贵之处,就在敢于冲破传统的陈腐观念,改革单一经营的落后方式,从实际情况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放手发展工副业生产,为社会生产更多的产品,使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

这是一组需要回放的镜头:1979年3月8日夜晚,桥坡村“扶队长”的会议正在进行。由于多年的“大锅饭”吃懒了群众,再加上单一经营阻碍生产发展,干部群众心没少操,力没少出,但年复一年摆脱不了缺吃少穿的困境,桥坡村也不例外,前任队长在群众的一片埋怨声中躺倒不干了,要么好言劝说把他扶起来,要么选出新队长。

“你也是个男子汉,挑起来给大家干一场!”昏暗的油灯下,67岁的陈明政把儿子陈沛捣了一把说。陈沛理解老父亲的意思,“霍”地站起身来说:“我当过油油匠,城里乡里跑过一些地方,见过一些世面,如果大家选我当队长,我保证大家天天吃拌面!”饥肠辘辘的农民一听此言,咽下快要流出口的唾沫,齐声一吼:“成!”

陈沛自荐当队长成功了,他带领一群家里没有余粮,冬天连袜子也穿不起的农民,向着多业并举、勤劳致富的大道奔跑——全队65个全、半劳力用其所长,挨个排队,组织起了农业组、木工组、瓦工组、油漆组和采砂组,各项经营都实行严格的定额责任制。农业的田间管理和收割、拉运都搞小包工,责任到户到人。在组织工副业生产中,他们发挥原有工匠的技术专长,组织青年学技术,尽可能安排各家各户的劳力轮流参加。对四个年龄较大的未婚男青年,队里特别照顾他们多参加点工副业生产,增加收入,为找媳妇结婚做准备。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全队各业兴旺,群众压抑已久的热情和创造力被催发出来,1979年的总收入比上年增加1.6倍,达7.8万元,群众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1.5倍。队里的孤儿郑万铎当年的收入达到893元,相当于当年月收入70多元的工人,他和另外三个青年都找好了对象,筹办喜事——桥坡农民开始迈上一条通往富裕幸福目标的“金桥”。

桥坡三队一年巨变的喜讯吸引了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的目光,他专程来桥坡进行调查研究,还专门到孤儿郑万铎家里看了看。拉着郑万铎的手亲切地说:“预祝你们新婚幸福,希望你们新事新办。”郑万铎高兴地流出了热泪。

1980年2月2日上午,记者应邀参加孤儿郑万铎的婚礼。那天,全队的男女老少都拥挤在居民点北头的一座普通的院落里,为新郎新娘贺喜,陈沛是证婚人,大队支部书记主持婚礼,县文化馆的同志特意赶来拍照。婚礼上,77岁的陈万政老汉的一席话至今难忘。他说:“前几年的郑万铎为啥找不上媳妇,今天为啥喜事临门?完全是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我们桥坡三队一年变富的消息上了报,没过十天,双树公社一个拾粪的老汉有意问我,‘你们队里还有谁家的小伙子要找对象?’我说,‘够年龄的四个小伙子全找下了,有三个就在二月二日、四日、八日结婚哩!’”记者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于是写成了题为《三喜临门》的通讯在《甘肃日报》上发表。

桥坡村里生活最困难的孤儿郑万铎的成婚,实际上是桥坡村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治穷致富的生动反映,它宣布了一个墨守成规、缺吃少穿年代的结束。时隔30年后,当记者询问陈沛,当年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和胆识搞工副业和包产到户时,陈沛嘿嘿一笑说,他偷看过“天书”。听得出来,这显然是开玩笑。在记者的进一步追问下,他才道出了实情。原来,他在自荐当队长之前,是手艺很不错的油漆匠。一次他去给武威军分区的一位首长家油漆家具,无意中看到了一份中央的“红头文件”,上面有允许发展工副业生产、允许农村推行包产到户的字样。陈沛把这些话一字不漏记在心里。他知道,当时干部们怕这怕那,不敢破禁区,顶着拖着不开“禁”。自己是农民,无官一身轻,什么也不怕,只要能让农民有粮吃有钱花,就豁出来干一场。干好了,让乡亲们吃个饱饭;干不好,自己还当农民,更何况确实有中央的“红头文件”撑腰。于是,他才大胆地自荐当队长,放手发展工副业生产。

1981年,在治穷致富路上刚刚迈开大步的桥坡三队又面临新的抉择和考验。全队的耕地已经在姓“资”还是姓“社”的激烈争论中分田到户了,但队里靠全队人心血和汗水发展积累起来的工副业设施包括厂房、加工机械、机井、汽车、拖拉机等,同样面临着“五马分尸”的厄运。如何既保护这些“劳动成果”不被分光吃尽又能调动全村群众发展工副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家人陈沛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好在陈沛在自己出名以后,又认识、结交了许多有名望的人。这些名人中有省报和新华社的记者,有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有社会科学院的学者,还有亲属在香港当企业家的私交。陈沛虚心向他们讨教锦囊妙计,终于,一个在今天看起来很寻常在当年却是石破天惊的改革计划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里诞生了——将集体的工副业和公共资产全部作价分配到户,再动员群众把分到的资产值当做股份投入到即将成立的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持股农民可以在公司参加生产和管理工作,年底参加分红。

1981年12月18日,桥坡三队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打扫得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洒上了湿漉漉的水花,远远望去,“甘肃省武威县大柳乡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的会标格外醒目。邀请县上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参加成立大会的大红请柬早在一星期前就发出去了,陈沛还特意准备了几桌酒席要好好庆贺一下,但左等右等,只有村上的几个领导来了,迟迟不见县上机关干部的人影儿。焦急和无奈中,陈沛和队上的其他干部一商量,省略了领导讲话、参观祝贺一类的程序,只选择其中选举董事会、通过公司章程等重要的议程进行,准备开半天的会,只开了两小时就匆匆结束了。

事后才知道,由去参加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引发的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疑虑最终动摇了许多县级机关干部出席会议的决心,致使本应该隆重热烈召开的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在冷冷清清中收场了。

这件事使陈沛的情绪受到了影响,也使他感受到改革和创业的艰难。但他没有消沉,偷看过“天书”、受到过“高人”指教的陈沛始终坚信,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人心所向。他想,对新生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只是暂时的,改革开放的滚滚潮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就在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不久的1982年1月14日,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刊发了一则标题新闻:“甘肃省武威县出现了一个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只有20余字,但对于在困境中“爬坡”的陈沛来说,就像是迷茫中看到了旗帜,听到了号角!

陈沛并不孤独,机遇始终与他同行。1982年12月的一天,应邀参加全省多种经营会议的陈沛和原甘肃日报总编辑刘爱芝在会上相遇了。一个是闻名全省的农民企业家,一个是以为新生事物鼓与呼为己任的省报总编,两人相见恨晚,无话不谈。刘爱芝向陈沛介绍了兰州市养鸡大户高学兰的情况,建议陈沛到高学兰那里参观学习。刘爱芝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家家户户都像高学兰那样养鸡,中国农村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第二天,刘爱芝和时任甘肃省副省长的许飞青亲自陪同陈沛到高学兰家参观学习。副省长衣着朴素,见陈沛身穿雪花呢大衣,便开玩笑说,你一个农民,穿得比我省长还好,还是改革开放好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极大地鼓舞着陈沛改革创新的信心,也使他开了眼界,长了知识。会议结束回到家,他首先动员自己的妻子学习高学兰,在家里办起了存栏200只、后来发展到500只的养鸡场。农民家庭养鸡——这个在那个年代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不知割过多少次的新生事物,终于通过陈沛和妻子的带动示范,千百个“高学兰”迅速在武威县大柳、双树等乡村涌现出来了。

1981年11月9日,一场瑞雪飘落武威大地。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于忠正来桥坡调研。他深入车间,走访农户,与干部群众座谈。桥坡三队农工副商业全面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变化让他心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感受颇深,教益甚大。为此,他填词二首,以颂其绩、咏其志:“银花满地,飞车访桥坡。户户添新,笑来自心窝。力奋三秋独当先,始知甜头多。农工商副路儿宽,携手共进同乐。”“头雁高飞,群雁紧相随。五技六艺,越钻越有味。为四化誓刨穷根,自荐非我为。天高地阔任我翔,莫让闲言废志。”

省委宣传部领导踏雪而来,吟歌而去,用真情为改革创业者歌唱。

从1981年到1986年的6年间,是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陈沛个人事业上的巅峰阶段。陈沛抓企业管理,更新技术设备,淘汰落后技术、设备,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许多城市的青年也来公司上班,许多国有企业的“星期六”工程师也来这里施展才华。公司办起了腐竹、粉丝、罐头饮料、饲料加工等厂子,年产值480万元,职工450多人。

在一片繁荣的背后,乡镇企业带有共性的管理粗放、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自有流动资金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等“硬伤”也在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逐渐显露出来,只不过这些“硬伤”被一时的兴旺景象掩盖着,还没有发展到危及公司命运的时候。

1984年8月1日,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业务种类增加,业务范围扩大的新形势对新型的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由陈沛发起,在原桥坡农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武威天马联营公司。

同类推荐
  •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一世清欢,小文员,以文字为生的女子,喜欢自由,喜欢流浪,对人物传记情有独钟,爱研究每个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渴望从他人的经历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三部)

    大公报人张高峰(第三部)

    中学起,立志文章报国;“一二九”,誓言献身抗日。七七事变,阻断了求学之路;带笔从戎,起步于台儿庄战场通讯。在邹韬奋、范长江引领下踏上新闻之路,做国新社记者、为“青记”早期会员。就读武汉大学,加盟大公报社,以战地通讯员入职。一篇《豫灾实录》,触怒当局,酿成大公报停刊事件;亲历中原会战,目击国军惨败;几遭逮捕,笔耕不辍。深入西康、岷江流域,采写鲜为人知的大后方彝族地区、战时工业,留下宝贵历史记录。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9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昔日战神传

    昔日战神传

    战神之子,本成战神;凝天地之造化,聚世间之灵气,终成天地之子,控神器,战魔域,夺天界。
  • 一世倾华:霸道女王我等你

    一世倾华:霸道女王我等你

    她是拽炸天的时空帝主;他是神秘莫测的守护者。话说,为什么她会穿越?而且跟自己的时代还完全无法比较。这些个公主、皇帝们让她受不了了的说。他嘛,莫名奇妙,让她感觉是一个及其危险的人物。系统分配的任务且要完成不说,还有惩罚……什么!世界末日?一件一件的麻烦接踵而来。原来这是一场阴谋,只是因为千百年前的恩怨……但是那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的某位让她暖心,冰冷的心被捂热了呢……
  • 我的弟子怎么都是天才

    我的弟子怎么都是天才

    转生成为骗子宗师的真传弟子,继承武馆,只要不断招收废柴弟子就能成为世界最强。但是……记者:张灿大师,您能给大家讲讲您是如何将他人眼中的废柴弟子,培养成为武道天才的吗?张灿:如果我说他们都是自己变强的,你信吗?记者:啊哈哈大师真幽默,也就是说,您的弟子们其实本来就是天才,您只是在一开始就发现了他们的才华,对吗?张灿:如果我说我也是奔着废柴收的,你信吗?记者:……田苗苗(小声):师兄!你好好说!张灿:不是你让我实话实说的嘛?田苗苗(小声):劳务费!张灿:没有人比我更懂功夫!
  • 打发爱哭鬼

    打发爱哭鬼

    为了抗议奶奶擅自替她安排的婚姻,娇娇大小姐华安可在婚礼当天毅然决然演出离家记。好不容易搭上了开往台北的列车,安可松了口气,往旁边一瞥,却顿时傻眼!天哪,怎么有个虎背熊腰的大男人在座位上哭哭啼啼?瞧他盯着杂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也太猛了吧?幸好这家伙爱哭归爱哭,正义感还是有的。看她被混混骚扰,立刻义不容辞地上前帮忙“打”发。嗯……瞧他一副老实相,应该可以信任吧?反正她第一次上台北,人生地不熟的,不如就赖着他,到他家住上一阵子吧!什么?他还开了一家甜点屋?感恩哪~这下她连工作都有着落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君总想我给他生娃

    魔君总想我给他生娃

    某日,仝花栀被一个雷劈到了架空古代。她不解,明明都是穿越,怎么别人炼丹厉害,炼器牛批,画符强悍……而她却是炼丹炸鼎,炼器炸炉,画符烧纸……令她郁闷的是,她一穿越就连着被人掐了三次?最后发现他竟然是“哥哥”!
  • 我的女友是大力

    我的女友是大力

    南城千金是我指腹为婚的妻子?一般千金大小姐脾气都不好,要么就是长相特别奇特的。什么?诸葛大力?有没有搞错?不会吧真的搞错了!
  • 然后的然后!

    然后的然后!

    因为闺密让她替她送情书,让她成为一个“电灯泡”。说白了就是一个跑腿送情书的。她也想尽快的脱离“电灯泡”这个称呼。可命运折腾她,闺密让她送信的对象是:有“冰山美男”这个称号。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他是学校女生仰慕、追求的对象。可没一个女生表白成功的,他不仅没有收女生的信,而且告白他的女生后果很严重。在一次,送信的时候他居然收下了她的信,他的嘴角勾一了邪恶的一笑意味着:她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好戏才刚刚开始!她求过他放过她,可他偏不放过她,于是她就走向了冤家路窄的路了,最后恨他还是爱他呢?(请敬请期待,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第一人称是指,仅女主不用名字来表达:用“我”来表达。)
  • 长安十玖歌

    长安十玖歌

    她在闵朝是赵将军之女,祖母是前颍候之女。姑姑是穆州女帝是……是他高攀了慕知初,我们知当作不认识,好吗?
  • 凤逆天行之遥杀手妃

    凤逆天行之遥杀手妃

    21世纪的王牌杀手柳夜依,一朝重生到柳氏一族的草包六小姐身上不过不要紧,柳夜依不怕,只不过比别人辛苦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