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2500000001

第1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记农民水生花卉培植专家、企业家丁跃生(1)

初生牛犊

1994年7月,在“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大明湖公园里正召开第七届全国荷花展览会。大明湖内莲叶接天,红荷映日。荷展区内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荷花在池内、缸里、盆中争奇斗妍,如美女比美。

在会议大厅内,中外各地植荷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研讨交流各自成果。当日本教授渡边达三在他的学术报告中提到日本古莲“大贺莲”种子距今有2000年历史时,一个土头土脑的农民模样的中国青年皱起了眉头,一场学术争辩的风波在酝酿之中。而当渡边达三讲完了报告让听众自由提问时,那个土头土脑的中国青年站了起来,充满自信地问:“渡边先生,你说‘大贺莲’有2000年的历史有什么根据吗?据我所知,‘大贺莲’并没有2000年的历史。”

这一发问使大明湖大风骤起,莲叶翻浪。

而渡边先生问他:“你是什么人?”那青年说:“我是南京的农民。”

“农民?”

这一问一答让大明湖上雷霆骤响,大厅内人声哗然。

——在这专家学者云集之地,哪来这么一头“牛犊”闯进来顶撞外国的“大老虎”?

等会场静下来时,渡边达三为避免尴尬场面持续下去不好收场,便托辞说:“这个问题一言难尽,让我们散会后再交流好吗?”

散会后的争论终以渡边达三的坦然承认言过其实而告终。在交谈中渡边达三谈及南京的碗莲品种时,渡边达三说:“我刚从南京来,南京没有好的碗莲品种。”而这位中国青年农民则说:“南京不是没有好的碗莲品种,而是你没找准地方,在我的荷圃里就有名贵品种,渡边先生你愿意来看看吗?”

这交谈又让渡边达三在辗转其他各地考察之后,真的来到了他的荷圃。渡边达三对他的荷圃除了赞不绝口,还买了他700枝花,并把他接到南京,在古南都宾馆继续交谈。另一日本客商还与这位青年签订了两万元的碗莲订购单。其中“相思红”的碗莲第二年在日本获日本皇太子奖。

这位青年农民是谁?

——他就是南京郊区江浦县(现归属浦口区)城东乡龙华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地道的泥腿子农民丁跃生。而现在则是被中国同行们誉为农民企业家,被教授、学者们誉为农民水生植物专家的丁跃生。

因穷思变

丁跃生所住的龙华村是江浦县城东离城最近的一个村子。

可是在丁跃生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年代(1979年),依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挣不到一元钱”的穷日子。丁跃生和社员们一道听着队长的哨音下田插秧、耘田、施肥、割稻,和社员一道从田东头干到田西头,从日出干到日落。只不过他多了一个“记工员”的职务,因为他是高中毕业生,有“文化”。

也许是因为丁跃生身上有着父辈留给他的勇于“革命”的基因,也许是读书生活给了他善思求索的种子,也许是两年脚踏实地务农的经历给了他促使“种子”萌动的水分。而1982年村里分田到户的形势终于敲开了“千年铁莲子”的外壳,丁跃生思变的种子萌芽了,和乡亲们一样,在种好自家的两亩大田之余,各自做着“发财”的梦。

开始,丁跃生的创业之路就像许多创业者一样,他养过黄鳝、种过平菇、栽过树苗,那都是当时正“时兴”的“事业”,有人也因此发了小财。但丁跃生都失败了,不是技术不到位就是销路不畅。穷家当赔了本更是雪上加霜,有人会因此而掐死了这求变的种芽,而丁跃生则陷入了深思:技术不到位可以去学,问题是走大家都走的路即使技术到位了,产品出来了,又怎么能销得出、销得畅、销得俏?

对,要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走我自己独创的路!

敢为人先,敢为人所无,这就是成就丁跃生人生传奇的基因品质。

丁跃生从此天天往县城的图书馆跑,去看报纸、杂志,他不再是瞄着左邻右舍们的“事业”,而是放开眼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大千世界里去觅取信息。终于,他从《大众花卉》杂志上看到了王其超介绍“碗莲”的文章,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开始了他“艺莲”的人生传奇。

创业维艰

“莲花”即“荷花”,被古人喻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从《诗经》到近代诗歌,赞美荷花的诗句无数。美则美矣,而“伊人”生在“水中央”,“可远观而不可近玩”。如能让她来到人们的居室,在阳台、在庭院、在温室,时时能近距离观赏,岂不更美?这就是“碗莲”,顾名思义即长在碗中之莲,即微型莲花。这是古已有之今已失传的微型花卉品种。

说干就干,丁跃生当即给王其超先生寄去了100元,买来了100粒碗莲种子,迈开了他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时间:1984年冬天。

种子有了,怎么处理种子?

莲子被人称为“铁莲子”一点也不假,那么硬,咬不动、锤不得,不破开它埋在地下千年也不发芽。丁跃生也做过可笑的蠢事:用锥子锥,用锯子锯,都不行。

而接着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出现了:他竟然找来了《齐民要术》,从中找答案。此书的书名是在中学教科书中出现过,它是北魏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书,距今1400年。但那是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知道祖国有此一光荣历史而已,谁想到会去找来实用?那时的高中毕业也只是“文革”时期小学的四年制、初高中两年制的高中生,能读多少书?找来了他是否能看懂?

他看懂了,他知道要去在糙石上磨去一头的壳。

在其后的许多丁跃生传奇故事中,时时让人感到他有一种“书卷气”,这是他有别于千万农民企业家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事业成功的一大支柱。他的书卷气从何而来呢?既没有家学渊源,也没有经院深造,这无非是他刻苦自学所致,别无他途。

磨莲子是磨圆凸的一头呢,还是磨凹陷着花的一头呢?《齐民要术》没说,丁跃生的办法就是做试验,两头各磨10粒置于保温瓶中,看哪种能发芽(保温瓶还是从邻家借来的)。丁跃生就是这样以他的实践不断丰富着植莲技术,其后被他载入他的著作。

1985年春,丁跃生把100粒种子播种后成苗60余株;6月底有33盆开花,到1986年春翻盆得藕100多枝,因无多余盆种植,留了100枝种藕,多余的送给亲朋好友(就这100只“盆”,还是从杂品店后院的垃圾堆里捡来的废品瓦钵子,有的不圆,有的破成两半,捡回来用水泥粘上)。1986年夏100盆碗莲竞相开放,他用三轮车运到集市上销售,虽也吸引了许多人,但无人购买。有的说是假花,用手摸摸,有的说是真的,但可能是野生的;有人说买了回家也不会侍弄。总之,大家都不认识它,它太陌生了。再说那是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大家的口袋还没鼓起来,十元一盆的花也舍不得买。丁跃生只好再运回家。年年花开花落,岁岁心碎神伤。这样的状况一拖就是五年。

夫唱妻随

这没有分文收入的五年,丁跃生干了些什么?

(一)他以每年100~200盆的速度繁育着、积累着碗莲。他每天观察着、记录着碗莲生长情况。

(二)他不断与外界书信往来或亲自去拜访,参加荷展,结识同行前辈,学习技术,与全国各大植物园征集交换各种品种的种子。

(三)他为了扩大影响,打通销路,宣传碗莲种植技术,他写成了《碗莲》一书并出版。

除碗莲的事情外,还有两亩大田的农活。为了维持生计和碗莲投资,还要做草绳卖草绳的活计。这一切,除了年迈的父母给予力所能及支持外还有谁能来帮他呢?

有,那就是1986年嫁到他家来的妻子童兆琴。她是离他家不远的另一村子的农家女,比丁跃生小一岁,在同一学校读书,比丁跃生低两级。童兆琴虽是农家女,但她跟丁跃生一样勤劳、淳朴。来到他家,正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碗莲事业毫无收入只有支出,也看不到前景,可她无怨无悔,默默挑起了生活、生产,甚至“科研”重担。夏天,她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一颗汗珠摔八瓣”;冬天她在搓草绳机前脚踏着机器踏板,手捋着稻草不断“喂”进搓草机。她就在满屋的尘土中“手舞足蹈”。

嫁到他家的第二年她怀孕了,挺着大肚子照样下田弯腰插秧、割稻,照样挑着稻子、稻草与丁跃生一趟来一趟去。在生儿子的前一天,她还去菜园里栽菜浇水。儿子生下六个月,就背着儿子下田干活。公婆年迈多病,是她侍奉床侧熬送汤递药。

她不仅是干粗活、重活的劳动力,还是协助丁跃生搞科技研究的帮手。在她的鼓励下,丁跃生买了电脑,她也与他一道学电脑、上网、搜索信息、下载打印信息、资料。在丁跃生外出期间,她接替丁跃生的观察、记录培育等工作。

渡过难关了,她也没闲着享福。她学开汽车,与丁跃生一道搞异花授粉育种,用伽马射线育种,用“秋水仙”素育种;丁跃生写书写论文,她帮他搜集资料、校对、打印稿子;她现在是40岁出头的人了,但看上去还是很年轻,常去南京听讲座,学经营管理,管理着这越来越大的“家业”。

丁跃生与自己的妻子相濡以沫,他的书和论文上都署上他俩的名字。他们就像是一对一根枝上两样花色的并蒂莲,默默开放。

“斗胆”写书

1991年秋的一天,丁跃生拿着一沓书写工整的用方格稿纸写成的《碗莲》书稿走进南京出版社大楼。钱如生编辑面对着这个穿着朴素、言谈质朴的农村青年如伯乐见到千里马,竟然爽快地接下了书稿。其后又经过几次接触,第二年,他的书竟然出版了,首印5000册。一个只读了八年书的中学毕业生,种碗莲也不过四五年,竟然出书,丁跃生的传奇故事就是这样诞生了!

他为什么写书?他不是想当作家,也不是穷极无奈想赚稿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认为碗莲市场小的原因是缺乏宣传,于是斗胆从事《碗莲》一书的写作。”“贫女如花只镜知”这一奇思妙想果不其然产生了他自己也想不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让他的碗莲顺利地打开了销路。

比如说,大作家艾煊这个爱花人看了他的书,便登门造访丁跃生,造访了他的荷圃,对他的碗莲和为人赞不绝口,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介绍丁跃生和他的碗莲的美文,引来了无数爱花的花痴花迷们来看花、买花。电视台为拍《走进艾煊》的电视剧,把艾煊在荷圃与丁跃生交谈的场景也拍进去了。电视台由此而又拍了《爱莲人》的专题片,在美国中文台交流播出,引来一些美国花商,同时引起港、澳、台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客商的关注。

丁跃生还在《中国花卉报》等多种报刊上发表碗莲及荷文化的系列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各方有关花卉种植单位和个人的关注,被冷落了多年的碗莲终于被“激活”。其后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丁跃生的《碗莲·睡莲》,艾煊为此书写了序,日本也有了他的日文版本。

丁跃生写书、写稿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等于给他省下了一笔巨额广告费。这是文化效应促成的商业效果,这是丁跃生的“儒生气质”成就他事业的结果。

丁跃生1979年高中毕业即回家务农,1991年他就写此专业科技书,可以想象其间的辛苦。那时没有电脑,他的碗莲还卖不掉,他就凭着他的执著,带上几个馒头,从江浦图书馆跑到南京图书馆,再到中山植物园图书馆,找老师,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采集着每朵花的花蜜。他的书不仅是前人、今人的资料编纂,还凝聚了他五年辛苦实践的经验,有像模像样的科技含量。

育种传奇

丁跃生从一开始培植碗莲起就注意搜集、培育不同品种的碗莲、睡莲和其他水生花卉的种子。在他的事业尚未腾飞、身无分文之时,他就向各方求助不同品种的种子,甚至举债购买。在渡边达三访问他的荷圃时他已拥有了六十多个品种的碗莲,其中就有卖给渡边达三的其后在日本获皇太子奖的“相思红”。

在其后的搜寻品种中,丁跃生遇到了竞争“壁垒”,人家不愿再向他供应名贵品种。于是丁跃生在多次碰壁之后,把桌子一拍,发出了惊人之声:自己育种!

自己育种,谈何容易。

同类推荐
  • 大别山师魂

    大别山师魂

    长篇报告文学《大别山师魂》,生动记录了湖北省蕲春县第四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汪金权同志的感人事迹。二十多年来,汪老师扎根山乡,倾心育人,淡泊名利,捐资助学,以自己的青春、汗水、智慧和人格,展示了一名优秀山乡教师的良好形象,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本书以大量的一手材料,多角度、多侧面、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汪金权同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历程,深层揭示了汪金权同志的崇高境界,形象解读了汪金权同志安贫乐道、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传导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践行不辍的光荣传统。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
  • 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

    百岁老人杨绛的生命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她的生命历经了中国社会最动荡、最混乱的几十年。本书以清新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钱锺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记述了这位世纪才女充满柔情、磨难的一生,展现其如何一步步获得“先生”的赞誉,让人深刻体味到穿越荆棘的朴实平静,理解何谓“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冷王弃妃

    冷王弃妃

    他是当朝太子,与她指腹为婚,却亲手将她推进王叔怀抱。当那回眸一笑颠倒众生之际,他才惊觉,自己这一生竟输得如此彻底!他是她的六哥,与她青梅竹马,却只能看着她受尽折磨。当真相大白那一刻,他才痛恨,原来已错失一生至爱!他是残暴王爷,娶她为妃,却对她恨之入骨,赶尽杀绝。当她终于弃他而去,他才知道,原来心,早已与身一起彻底沦陷!而她,从见到他的第一眼起,就不再是自己。相爱,是两个人的事;然而我爱你,却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不求回报,只想在你面前妩媚绽放,为着心中那一个遥远梦想……
  • 九州逍遥录

    九州逍遥录

    一念天地为虚无,一语万法皆成空,天地永恒,万族争尊。九州混元谁可证,诸天杀劫荡春秋。力擎万古镇天下,不如超脱逍遥红尘中。
  • 有钱必须狂

    有钱必须狂

    欠巨额信用卡和网贷的青年叶星辰突然成了万亿财团叶家的继承人,豪车、别墅、美女相继而来。不禁大吼一声:“我年轻,我有钱,我很狂。”原本以为这就是人生巅峰了,却不料自己祖上居然出过仙,自己居然能修行。且看叶星辰如何脚踩异能者,手撕众神后裔。………………“我祖上出过皇帝。”“我祖上出过富豪。”叶星辰不屑的笑了:“呵,我的祖上出过仙。”
  • 卡冈图雅的复仇者

    卡冈图雅的复仇者

    avenger俗称复仇者,说到复仇从久远的历史中就已存在过强大的复仇者,1412年的圣女贞德被冤死在火刑的地狱中,基督山伯爵卷着地狱般的复仇之炎卷土重来,复仇者给世界带来的是绝望与死亡,血泊中挣扎的生命,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降下杀戮,只管当今人类铭记复仇者带来的灾难与深深的绝望,于是有了裁定者这一职业来给予克制复仇者,于是有了学业和专科,从中毕业的学生可以担任裁定者一职业。复仇者是当人的复仇欲与绝望和杀意狂涨至巅峰的变化产物几百年来也没出几个,但就在二纪元2010年的神域帝都出现了时隔几百年的第一个复仇者,啊哈。 "世界终将成为我的囊中之物,啦啦啦!"
  • 穿越之鬼新娘

    穿越之鬼新娘

    鬼公主被鬼王追杀未死?失忆穿越女变成鬼公主?各路人马蠢蠢欲动,是谁在推波助澜?一枚鬼王令,下落何在?究竟测出了谁的情,冷了谁的心?*******************************************匹夫其罪的倒霉女,偏偏想要一段平静的生活~~
  • 那少年

    那少年

    少年的热血,就在这里发现。而见证的你,是少年的动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残月刀

    残月刀

    残月刀的持有人必须找到《残月刀修炼秘籍》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达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最高境界!曾经是宫廷锦衣卫指挥使的他,侠肝义胆,却被迫逐出宫门。踏上找寻残月刀的慢慢长路,却又被卷入宫廷争斗之中,不得不走上漫漫逃亡之路。揭露宫廷秘史,展现武林神功,饱览芸芸众生:宫廷戏,戏中戏,戏外戏;江湖路,多凶险,明朝那段历史的漫漫画卷在此展开……-----希望书友们相互分享,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打赏!求点击!求收藏!各种求!
  • 笔友(卫斯理珍藏版)

    笔友(卫斯理珍藏版)

    白素的表妹情窦初开,打算跟通信三年的笔友伊乐见面,惟伊乐的行动遭到阻拦,二人无法相见。卫斯理为了找到伊乐,不惜冒险夜闯军事基地,发现这伊乐殊不简单……著名生物学家裴达教授遇害身亡,死状可怖,其助手兼准妹夫贝兴国当场被捕。卫斯理受委托彻查真相,但在发现案中另一关键人物亚昆之际,贝兴国却在狱中畏罪自杀……『《笔友》作了电脑「活了」的设想,被称为是中国科幻小说中最早以电脑为题材的作品。《合成》稍为触及了一下人性和兽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卫斯理故事中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一篇。』——倪匡
  • 爱情公寓之后来的我们

    爱情公寓之后来的我们

    又名《爱情公寓第六季》就像第五季完结曲的那段歌词一样:“当花瓣再次飞扬天空的时候最好的朋友还会重逢回忆点燃的灯火它永不熄灭最爱的人是不变的守候”没有遗憾,没有完结。爱情不灭,欢乐依在。爱情公寓第六季,现在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