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眼中,皇位是无比神圣的,这个至高的位置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帝国的主宰,更蕴含着安天下众生的沉重责任。所以,即使是坐上这个人人羡慕的皇位,朱棣也没有半点的轻松和懈怠,反而因为背负着天下人的幸福而不敢有丝毫的懒惰。 身为大明帝国的最高领导者,不仅要担负起安天下的重任,更要有“英雄之略”。所以,朱棣并不安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疆拓土,扩大版图一直以来都是暗藏在朱棣血液中的不安分因子,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它们便会如火山喷发般爆发出来,然后创造出经天纬地的奇迹。 明朝所指的安南地区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越南,朱元璋在位之时,采取的政策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也许是因为朱元璋是开国之君,曾经历过不少的征战,所以等到功成名就之时便也不愿意再争争抢抢。再加上年初国力衰微,也实在是没有实力再去征讨,所以对于安南地区,朱元璋的政策也十分的保守,其下达的诏书中说道:“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方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 即便是如此,朱元璋还是不放心,生怕后世子孙因为开拓疆土而不慎丢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于是多次告诫子孙和臣子们:“海外蛮夷之国有为中国患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口口相传终会被时间所淹没,为了让祖祖代代的朱氏子孙都记住自己的教诲,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非常明确的规定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
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虽然朱棣清楚的记得父亲朱元璋将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占城、安南、暹罗、苏门答腊、爪哇、白花、浡泥、西洋、湓亨、三弗齐国等列为了“不征国”的范围,但是上台后的朱棣并没有按照其父朱元璋的要求做。在朱棣的思维中,自己身为大明朝的最高领导人,就要有霸气冲天的“英雄之略”。介于此,朱棣对待中外关系的态度与朱元璋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早在秦代,安南就被设为象郡,到了汉代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朝时在安南设都尉府,此后历朝册立安南王,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初年,朱元璋册立陈氏为安南王,后国王陈氏被身为国相的黎季犛杀害,从此安南大权旁落黎氏父子。然而黎氏父子对此兵部满足,他们于建文元年杀害陈氏宗族后自立,改国号大虞,年号为元圣,季犛传位于儿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朱棣即位之初,安南的实际领导者季犛之子专门派来使臣道贺,由于当时安南国王的册立都是由明朝君主下诏方可生效,所以,季犛之子虽说已经掌握了安南的大权,但是从名义上来说并不合法。此次季犛之子派使臣前来,一是向荣登皇位的朱棣表示道贺,二是希望朱棣能够颁布诏书,使其政治身份合法化。 为了达到目的,季犛之子谎称自己是陈氏的外甥,是因为”为众所推”才“权理国事”,但“名分未正,难以率下”,所以请求朱棣赐予封爵,以正其名,并再三表示对于臣属大明的衷心。 由于刚刚上任不久,对于安南这个臣属之国,朱棣还没有深入的认识,于是便派出官员到安南地区考察,同年十一月封季犛之子为安南王,在诏书中朱棣如此说道:“覆载之中,皆朕赤子,立之司牧,惟顺民情。”季犛之子见自己的目的已达到,便将所侵占的广西思明之地归还朝廷以表衷心。 然而一年后,原安南王之孙陈天平躲过了黎氏的迫害,借道老挝逃到了南京向朱棣诉说了实情。朱棣一听怒不可斥竟拍案而起,喝道:“试主篡位,暴虐国人,而臣民共为蒙蔽,是一国皆罪人也”。 消息灵通的季犛之子很快就听说了陈天平告状的事情,于是立即表态:积极欢迎陈天平回到安南接任安南王之位。于是,朱棣便派出五十人护送陈天平回安南复位,谁知半路上季犛之子竟然痛下杀手,不仅将陈天平杀害,就是朱棣派出随行的五十人也惨遭毒手。 得知消息后,朱棣怒火中烧,不禁说道:朕为万国王,蠢尔蛮夷,乃为不道以戕其主、夺其国。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此时的安南也着实不安分,他们北侵广西、云南诸地,而且所到之地杀土官,虏民女、强财物,严重威胁着西南地区的边疆安全和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 一直以天下共享太平盛世为政治目标的朱棣,自然难以忍受安南这种无赖行为,遂以朱能为大将军,配以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两位副将军,率领八十万大军征讨安南。在出兵之前,朱棣亲自进行战前动员:“夫安南之人,皆吾赤子。今其势如在倒悬,汝往当如救焚拯溺。” 本着和平的目的,朱棣还特地要求士兵们“毋养乱,毋玩寇,毋毁庐墓,毋害稼穑,毋姿妄取货财,毋掠*女,毋杀戮降附者”,并嘱咐全体将士,抓住季氏等罪人后,从陈氏子孙中选出贤能者担任安南王,让其好生治理安南便可以班师回朝了。
安南和明军势力悬殊,最终落败,于是紧接着朱棣便下诏访求陈氏子孙,然而“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当时的官员张辅上报朱棣,说是当地的老百姓们都聚集起来表示:”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朱棣听后自然高兴,他本来就有开疆拓土的“英雄之略”,如今安南百姓就自愿成为我大明子民,那么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朱棣顺应民意,将安南改为交阯,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分司,并设立府州县等机构。安南就此成为大明帝国的一部分。朱棣以自己的“英雄之略”创造了明朝历史上开拓疆土的第一,在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彰显出自己安天下的博大政治胸怀。
““谋安”术”没有“英雄之略”哪来英雄式的功绩 历史已经证明,朱棣确实是一个心怀大理想,浑身上下流淌着英雄血脉的千古帝王。倘若没有他开拓疆土、以安天下的“英雄之略”,他又怎会违背父亲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将距离京师如此之远的安南也划归到自己的地盘,“英雄之略”出功绩,这一点在朱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每个人思想深处都曾幻想着自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然而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仍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如果真的想变得不一样,就先要用不一样的眼光和思维做看待周遭的一切。英雄式的功绩来源于英雄式的“谋略”和思想,所以,想成就丰功伟业的人们,不必再幻想,开始培养自己“英雄”式的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