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DeVinJ.SteWartr,slamiclegalOrthodoxy,p.184,theUniversityofUtahPress,1998.
如前所述,什叶派思想与苏非神秘主义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因此神智学和“完人”观念在什叶派宗教学者中一直很有影响,一些学者努力在理论上进行阐发,对神智学和什叶派伊玛目教义进行调和。伊斯法罕学派在萨法维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就显现了这种尝试的迹象。
伊斯法罕学派的奠基人是卡拉奇的外孙米尔·达玛德,但是将学派发扬光大的是毛拉·萨德拉(MullāSadrā,190b518i1)。毛拉·萨德拉综合了伊本·西那(IbnSina,980-1037)①的哲学思想、苏哈拉瓦迪(al-Suhrawardi,1154-1191)的照明学说①和什叶派宗教思想中固有的一些神秘主义因素,把伊斯兰哲学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毛拉·萨德拉的思想体系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哲学概念中的真主和《古兰经》中的真主之间没有矛盾。在他的方案中,理性的争论由直觉、主观的体验来支撑。隐秘的知识、哲学与宗教的外在方面在他的学说中结合在了一起。他的思路使得伊斯兰哲学发展数个世纪以来的一系列神秘问题得到了分析和解决的可能。在当时,这些问题都被认为超乎人类理性思考的理解范围之外。
①拉丁文名为阿维森纳,伊斯兰哲学家和医学家。哲学思想上承袭法拉比传统,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哲学,认为物质世界自安拉流溢而出,与安拉同为永恒;个人灵魂有始无终;通过理论科学最终可认知世界;相信伊斯兰教信条与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同为真理。
①苏哈拉瓦迪是波斯哲学家和神秘主义者,其著作《照明的智慧》被认为是照明学派的思想基础。在苏哈拉瓦迪看来,安拉的本质为绝对之光,它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借助光照才得以存在、显现。万物距离此光的远近不同,决定万物在宇宙中的位置。光是精神世界向物质世界过渡的中介。人的知识源自于知识的原形,系先天赋予的,人的认识过程就是光的照明过程。苏哈拉瓦迪还认为,真正智慧的获得必须依靠理性和直觉,前者可从亚里士多德、伊本·西那的哲学中获得,后者当通过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净化灵魂得到。
但是,毛拉·萨德拉的思想与逐渐在伊朗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正统什叶派学者存在很大差异。在毛拉·萨德拉看来,知识的神光从第一位先知阿丹以来,通过希腊哲学家,通过穆罕默德,通过伊玛目和苏非长老,尤其是苏非大师伊本·阿拉比,以不间断的链条流传下来。知识是纯粹的存在,是他哲学体系的基本前提。要获取知识,依靠的是神光的照耀、主观的神秘体验以及理性的思考。具体到宗教知识,毛拉·萨德拉认为只有通过解释,才能获得对《古兰经》和圣训内在含义的正确理解,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获取对“自我的科学”("ilm-enafs)的深刻理解,才能达到。至于“复活”(ma"ād),在毛拉·萨德拉那里,这是一个内在精神世界的观念,它是对起源和终结的神秘认知,而不是伊斯兰教几大信仰之一的教条,更不是来世的肉体复活。这些内容对于那些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信仰领域的宗教学者来说,纯属受到希腊异教徒影响的“创新”(bid"a)。再加上伊斯法罕学派的一些成员本来就进行苏非修炼,因此,阿拔斯二世在世期间,毛拉·萨德拉和伊斯法罕学派的一些成员就不断遭到正统什叶派宗教学者的抨击,甚至被斥责为异端。
1694年,苏丹侯赛因(Sultān-Husayn)继任为国王,他倾向于正统什叶派宗教学者,而轻视苏非派和哲学家。在什叶派著名教义学家和教法学家穆罕默德·巴基尔·马吉里希(MuhammadBāqirMajlisī,1628-1699)的领导下,什叶派正统学者发起了一场清除异己、确立正统什叶派思想的运动。他们打击苏非派和诺斯替哲学家,压制逊尼派和其他信仰组织,大力宣传以遵守教法为核心的十二伊玛目派正统教条,最终确立了正统什叶派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位,以及正统什叶派乌勒玛的稳固地位。
马吉里希的父亲穆罕默德·塔基·马吉里希(MuhammadTaqiMajliSī,1594-1659)是一个苏非修炼者,一生专注于收集和整理圣训,和伊斯法罕学派的成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马吉里希本人虽然幼年随父学习,但却致力于传播正统什叶派观念。他著述颇丰,特别是他所整理的阿拉伯文圣训集《光的海洋》(Bihāral-Anwār),是什叶派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另外他还用波斯文写作了大量宗教读本,比如《生命之泉》(Ayunal-Hayāt)、《光明之龛》(MiShkūtal-Anwār)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普通信徒中宣传什叶派信仰。
马吉里希对苏非神秘主义和贯穿在什叶派中的哲学因素深恶痛绝。对什叶派来说,隐秘的知识是存在的,但那是通过伊玛目的链条传述下来的,个人的神秘主义修炼对认识这些隐秘的知识毫无帮助。因此,马吉里希认为神秘主义严重损害了伊玛目教义,人主合一等苏非派学说被他斥为“邪恶而可憎的赘生物”①。他在著述中宣传与神秘主义认知不同的宗教观念,用更加直观教条的概念来影响普通信徒。比如他宣传的“复活”概念就与毛拉·萨德拉那种玄妙的“复活”概念完全不同,他所说的复活就是普通信徒可以理解的肉体的复活,为此他对天园和火狱做了非常详尽的描述。
①MoojanMomen,AnIntroductiontoshi’iIslam,p.115.
马吉里希致力于宣传他认为的真正的什叶派伊斯兰教,从各个方面来强化这一信仰。此前,什叶派在伊朗地区的传播主要依靠人们对阿里家族某种特殊的热爱和同情,在教义教法方面并无很深的根基。因此他对朝觐圣墓和纪念侯赛因遇难的阿术拉日这些民间的什叶派宗教实践大加鼓励,并赋予这些活动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他还强调伊玛目作为信徒与真主之间的中保人和说情者的作用,用波斯文撰写大量著作,向普通伊朗人宣传什叶派教义和教法。通过这些方法,从苏非教团那里争夺普通穆斯林,对普通信徒宣传正统什叶派的宗教观。
在马吉里希及其同伴的说服下,国王在伊斯法罕禁止并驱逐苏非派。结果,不论是苦行修持的游方苏非,还是喜好冥思玄妙哲理的什叶派学者,都感受到来自正统什叶派的巨大压力,伊斯法罕学派的影响日渐衰弱。什叶派主流思想中苏非神秘主义的影响越来越淡,而政治的色彩越来越浓。在萨法维王朝建立之前,一些什叶派学者公开表示:“真正的苏非主义就是什叶派的苏非主义。”①但是到了王朝后期,要进入什叶派正统的学术中心,学者们必须公开摒弃苏非主义。
①Nasr,Hossein,“ReligioninSafavidIran”,IranianStudies,Vol.7,No.1-2,1974,pp.271-286,p.280.
在清除什叶派信仰中的神秘主义影响同时,马吉里希还致力于对逊尼派的打击。当时,伊朗的中部和西部已基本归信什叶派,但是,归属萨法维王朝统治的阿富汗地区和西部的库尔德地区还是以逊尼派信徒为主。马吉里希建议采取强硬手段对这些逊尼派穆斯林进行清洗和打击。但强制改宗的做法并没有取得成功,相反,却激起了逊尼派穆斯林的强烈不满,并引发了阿富汗地区的叛乱。
在整个萨法维王朝,对异端的打击和清洗共出现两次高潮。前述王朝建立初期的为第一次,发生在17世纪末的这次为第二次。第一次运动以王权为首,乌勒玛阶层为辅,目的是打击异端、巩固王权,其重要目标就是那些主张末世论观念,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的苏非教团,同时打击苏非长老的精神权威和政治权威,将其追随者的忠诚转移到国王这里。而在第二次运动中,以马吉里希为首的正统派乌勒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他们在国王的许可下对逊尼派、苏非派以及什叶派中的非正统派大加挞伐,其目的旨在肃清神秘主义的影响,巩固什叶派乌勒玛阶层的宗教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其他利益。他们针对的已经不是王国初期那种注重日常苦修的民间苏非团体,而是那些注重精神修炼,带有苏非气质的精英化的学者。这一做法确实使正统什叶派乌勒玛地位得到了巩固。
1687年,马吉里希成为首都伊斯法罕的伊斯兰长老。一个什叶派宗教学者组成的体制已经形成,此后毛拉·巴施②一职的设立证明这一体制已经完全巩固。根据当时文献的记载,毛拉·巴施就是帝王之师,他应当是所有最优秀和最博学的乌勒玛的领袖,是整个宗教学术团体的首领,“当国王就宗教问题和科学的精微之处向他问询时,他就被称作毛拉·巴施。在集会和会议中,他坐在所有乌勒玛之上,国王的身边”。毛拉·巴施的地位是任何萨德尔、乌勒玛和赛义德们不可超越的。①什叶派宗教学者终于拥有了宗教方面的最高权威。这说明,从卡拉奇开始试图由宗教学者来垄断萨德尔职位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是宗教学者和波斯贵族之间经历了冲突走向融合,到了王朝后期,宗教学者的力量从另外一个路径发展起来,并最终超越了其他力量。
②关于毛拉·巴施职位的设立,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第一位毛拉·巴施就是马吉里希,而有学者认为这一职位的最早设立是在马吉里希去世后,第一位毛拉·巴施是米尔·穆罕默德·巴齐尔·赫敦-阿巴迪(Mīr,MuhammadBāqirKhātūn-ābādī,-1715)。见,Moojan,Momen,AnIntroductiontoShi"iIslam,p.114,及A.Arjomanded.,AuthorityandPoliticalCultureinShi"iSm,p.87.
①S.A.Arjomand,TheMujtahidoftheAgeandtheMullā-bāshī∶AnIntermediateStageintheInstitutionalizationofReligiousAuthorityinShi"iteIran,inSaidAmirArjomanded.,AuthorityandPoliticalCultureinShi"ism,p.86-87.
乌勒玛确立自身地位的同时也对萨法维王朝的政治命运产生了极大影响。1707年,以坎大哈为中心的一支吉尔扎伊阿富汗人的首领米尔·瓦伊斯(MīrVāis,?-1715)来到伊斯法罕。据传由于他信仰逊尼派而遭受了侮辱。随后瓦伊斯前往麦加朝觐,随身携带了一些内容明显为逊尼派所憎恶的什叶派书籍。他把这些书籍展示给圣地的逊尼派学者们,很快就有权威乌勒玛发布法特瓦,宣称反对和反叛萨法维人是合法的。②叛乱从坎大哈开始,萨法维王朝衰败不堪,无力东顾。1709年,瓦伊斯推翻萨法维王朝的坎大哈总督,成为坎大哈真正的统治者,在阿富汗地区占少数的什叶派信徒被屠杀。1720年,阿富汗人率军入侵伊朗,1722年萨法维王朝的首都伊斯法罕被攻陷,国王侯赛因(HuSayn,1694-1766在位)一世率众投降。萨法维王朝的灭亡宣告其作为“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所承担的“伊玛目代理人”的使命正式结束。
②PeterAvery,GavinHambly,andCharlesMelville,ed.,CambridgeHistoryofIran,V.7,p.706,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