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杜蘅从某国内某顶尖大学毕业,来到了威市的一所中学S中。威市是南方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也是省会,而S中则是一所全省重点中学。杜蘅自认为这个决定很明智,虽然她的所有同窗不是进了大学或者研究所,就是进了一些教育或者培训公司,只有杜蘅一人,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去南方找所重点中学定下来,她的想法虽然简单粗暴,不过的确很实际:反正将来自己也是要有孩子的,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这些年来重点中学的门槛都快高过门框了,与其到时候连该进哪座庙烧哪柱香拜哪尊佛都摸不着门道,倒不如直接打入内部,先占了这个坑。反正她一向有自知之明,打心眼儿里清楚自个儿根本不适合做什么出人头地万人之上之类的女强人梦——非(能力)不行,乃(个性)不能也。所以她找工作时直接就在度娘上搜了下目标城市的重点中学名单,然后按照网上的排名从名头最大的开始挨个儿去查每一家的招聘计划。没想到,这所全省数一数二的学校就正在大规模招聘各科教师。
杜蘅的简历寄过去很快就有了回音——那边电话通知她过去面试。杜蘅按照约定的日期长途奔袭过去,面试出乎意料地简单,隔天杜蘅就顺利得到了这个工作——毕竟顶着著名大学的硕士光环,在中学界找个工作应该还是有明显优势的,更何况,杜蘅应聘的根本就不是任课教师,而是教辅人员。
杜蘅有个表姐是老家一所中学的老师,和杜蘅关系一直很好,这几年常在她面前慨叹学校里一线教师完全不如各部门的教辅,那可是学校最轻松愉快的工作了,明明挣钱差不多,可教学的成天得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说,就算天天鞠躬尽瘁也得动不动就被领导、家长或者学生骂,死而后已都落不了好;人家教辅就是每天往小办公室里一坐,看着报纸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儿就完成任务了,跟领导还有套近乎拉关系的天然便利条件。多年的洗脑之后,杜蘅对教辅的仰慕之情早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杜蘅至今还清楚记得面试时那位副校长再三求证、难以置信的情形:“你确定要来做教辅人员吗?你知道教辅和一线教师的地位不一样吧?”
就算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杜蘅一想起当时的回答,还是直想打歪自己的嘴:“我知道我知道。没问题!”
其实杜蘅当时心想:“我当然知道啦——教辅的地位比教学的可高多了。这帮人离领导多近哪,要是去教课恐怕我傻傻教到死领导也根本不知道学校还有我这号人物吧?!”
由此可见,杜蘅的职业悲剧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而且完全可以归咎于她自己的头脑简单!
第二天杜蘅就收到了学校人事的录取通知。说实话,之前听过那么多官方非官方的关于应届生就业形势的分析预测,也做好了打硬仗甚至长期抗战的准备,却万万没想到这工作竟然是手到擒来。
回到学校的杜蘅在毕业前的半年里在准备毕业论文之余,最大的享受就是一边悠闲惬意地欣赏着同学们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乱碰乱撞,一边为自己的英明睿智心醉神迷……
顺利拿到毕业证后,杜蘅按照单位要求的报到时间准时抵达。杜蘅虔诚期待已久的职业生涯从此正式开始……
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期一周的新人入职培训。杜蘅这一批共23个新进人员,男女老少五湖四海往那儿一坐还真是颇具规模。以杜蘅的求职经验来看,很难想象一所地区重点中学能够如此大量地招聘教师,培训的第一天某位校领导倒是直接给出来了答案——该校的高中部和初中部数十年一直在一个校区,直到五年前高中部另觅校址搬到这个位于郊区的新校区。从那之后高中就开始爆炸式扩招,从原来的每个年级八个班暴增到二十个班,因此教师紧缺。最后该校领导还意味深长地补充:“你们很幸运,这是我们最后一年招这么多人了,以后就是哪科缺人哪科零星招了!”
“真实太走运了!”杜蘅暗自庆幸,更决心要牢牢占住这个位置。她当时绝对没想到,这一年之后的每一年,这所学校都在更大规模地招聘,最少二十多最多的时候竟然近四十……
岗前培训是由隶属学校办公室的人事秘书负责的,而这位人事秘书就是后来步步为营登上人生巅峰的王书记,那时的她四十七八岁,还只是“王老师”。王老师把每天的培训日程安排得很满,早八点开始,下午5点多结束,中午休息两个半小时,基本上都是各个部门主任、副主任,或者是一些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报告会之类,中间穿插着一些外出观光聚餐的活动。杜蘅这才知道,原来这所重点中学还与外面的不同公司合作,开办了两所分校,也就是私立学校,一所在本市,还有一所在邻市,堪称家大业大。
培训即将结束时,王老师通知杜蘅将去学校办公室任职,杜蘅简直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早听表姐说过,办公室一般可都是由大BOSS直接领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的超级实权部门!
紧接着,杜蘅见到了办公室负责人——苏梅华,是个与王老师年级相仿的中年女人。苏主任向杜蘅介绍了她未来的工作职责。原来,这所学校近五六年来一直都在参与一个政府背景的中外学生文化交流项目,其实就是交换生项目,不过由于学校没有对外汉语教师,所以多年来一直都只能派出自己的学生去国外交流,却始终没有接待过来自国外的交换生。今年学校一得知办公室要来个英语专业的,立马就决定下学期一开学就接俩洋学生。以后,这两个人就完全归杜蘅负责了。此外,学校其他的与外事有关的工作全部也都要协助苏主任完成。
这样的安排在杜蘅看来简直是完美至极:既可以留在最核心的部门,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人生竟然可以圆满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