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道信大师(公元580——615年),俗姓司马,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当时有名望的宗族。从小出家修道,跟僧璨祖师出家学习佛法,做沙弥时,才十四岁。
在一次大集群品,普雨正法之会上,小沙弥上前礼拜。并问三祖:“如何是佛心?”
三祖反问:“你如今是什么心?”
小沙弥答:“我今无心。”
三祖又反问:“你既无心,佛岂有心耶?”
于是小沙弥请求开示说:“愿和尚慈悲,乞赐我一种解脱法门。”
三祖问:“什么人来缠缚你?”
答曰:“没有人缚我”
三祖一语道破说:“既然无人缚你,还要求什么解脱呢!”
道信被此番点拨,豁然开朗,顿时大悟,点尘全无,洒脱自在。三祖用启发式的巧妙问答,导发了道信的智能之光。
这一番对答,言辞绝妙,发人深省,尤其一句“你既无心,佛岂有心耶?”将禅宗思想推进到了连心也没有的境界,将慧可“寻觅此心一点也找不着”发挥得淋漓尽致。耐人咀嚼寻味。
他点化道信,解脱束缚,全用提问,真是妙语连珠,智能喷发。
最后直接道出:“既然没有人束缚你,就是解脱,何必再求解脱呢?”
由此使道信顿悟,继承衣钵,成为禅宗第四代祖师。
隋炀帝大业年中,道信在吉州(今江西吉安)传法,居住庐山东林寺,有十多年之久。
后来息影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县西北)破头山,这里群山起伏,双峰秀出,林木葱幽,泉石清逸,人迹罕至。
此时,他用佛眼观察,见湖北破头山有一股紫气紫云,围绕笼罩,这些紫云是极祥瑞的示现,于是他便搬到这山上来住,并将其名改为”双峰山”。
择风水风景最好的冯茂山,筑双峰寺定居,长达三十年之久,弘法不辍,大阐宗风,接引学人。
感师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师门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僧璨知他机缘已经成熟,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道信大师为禅宗第四代祖师。
口传一偈云:
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传说道信入山当夜,有猛兽入室,匝绕而行,道信即为兽受戒,兽竟乖乖离去。道信苦心经营双峰寺,渐渐远近闻名,四方学子,闻风而至。
曾经有个孩子问道信禅师:“以往各位佛圣从何印证?”
禅师答:“廓然廓然。”
孩子说:“这样就没有佛圣了。”
禅师笑道:“那还有这种纹彩在。”
所谓“这种纹彩”委婉地批评了孩子心里,还放着有佛无法的概念,真是着落得妙。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弘忍。
道信在世七十二岁,六十年拹不着席,长坐不卧,眼睛常闭着用功办道。此非睡觉,可是一睁眼,一般人就吓得像地震似的,有不可思议成就的境界。
有次他在山上修道时,有土匪围城达一百多天,城内粮物及食水都绝罄,大师见此情形,就到城内教所有官民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念了没多久,群贼退散,井亦涌出水,这是一种感应的境界。
他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令他们改恶向善,可是他们偏要改善向恶,不听教化。四祖很耐心用各种权巧方便的法门,使他们弃邪归正。在他弘扬佛法四十多年内,所教化的众生如稻麻竹苇,度生无数。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4年),太宗派使臣请他到皇宫供养,拜他为师父。却被四祖拒绝了,托辞说∶“我年纪太老了,走路也走不动啦!我因年老多病,故不能到京城去。”
使臣回复皇帝后,皇帝说∶“回去告诉他,无论他多么老,皇帝仍要请他到宫里供养。”
使臣只得回四祖处说∶“皇帝说无论你多么老,我们仍要用轿子把大师抬去宫中供养。”
四祖答∶“不行!我真的太老了,若你一定要我去,就把我这脑袋斩下拿去,但我的心始终是不去的。”
使臣无计可施,只好据实报告皇帝说∶“这和尚真是特别古怪,也太不近人情了,他说就是将头砍了,心也不来见皇帝。”
皇帝说∶“好!你就去把他的头给我拿来。”
于是用一盒子装上一把刀交给使臣说∶“拿此刀,将他头斩来。”
但临走时皇帝又对使臣说∶“无论如何,你不能伤害这和尚。”
使臣明白后,又回到四祖处,说∶“老和尚!您到底去不去?若不去,这把刀就是用来斩您的头,拿您的头去见皇帝。”
道信祖师说∶“好啊!我的头能见到皇帝,那是我一生的光荣,你现就来斩我的头吧!”
使臣拿起刀,比划一下四祖的头。但见他果然把头伸过来了,便赶快把刀放回盒子里。
道信禅师闭着眼等他斩头,但久不见动静。于是就发脾气,咆吼道∶“喂!你怎不斩啊!”
情形跟二祖差不多的。使臣说∶“皇上吩咐我只是这么讲一讲,但不能伤害和尚您。”
道信听后哈哈大笑说∶“你现知道世界上真有不怕死的人了!”
有一天四祖告诉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要给我造一塔,我要走了。”
当塔造好了,在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闰九月二十四日,四祖无疾奄然而化。他的徒弟就把他装到石头做的塔里。
本来这塔用铁锁锁着,过了一年,门居然自动开了。徒众见四祖在里边仍端然正坐,栩栩如生,但肉都是干的。
五祖弘忍大师见其相好,非常高兴,于是用漆布把他的身体贴上金,保护其真身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