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儿童就会提出许多问题,越是好奇,问题就越多。一个儿童好问,说明他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因此,要正确地对待儿童的提问。
第一,要欢迎并鼓励儿童提问,不能对儿童的问题置之不理。平时,要鼓励儿童提问,对爱提问的儿童要表示赞许,并及时正确地回答儿童的问题。大人对儿童的提问反应积极,可以使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并继续发展。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儿童的提问,甚至嫌他们提问多、烦人而粗暴地训斥他们,使得儿童不敢再提问,对周围一切都失去应有的好奇与热情。要知道,儿童一旦失去好奇心、求知欲,要重新激起是很困难的。高尔基曾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
第二,回答儿童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那些定向性的问题(如“是什么”一类的问题)可以直接给予简单明了的回答;对于有因果关系等较复杂逻辑关系的问题,就不能简短地回答“是”与“不是”,而要引导儿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鼓励儿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
告诉他:“这些事,你上学以后读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会知道的。”这样可以鼓励他进一步学习知识。
第三,如果儿童的问题家长确实不知道,就要如实告诉儿童:“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查书或问问别人再告诉你。”事后,真得想办法查问清楚,尽可能给儿童一个满意的答复。
上述做法不仅是对儿童求知欲的一种鼓励与满足,而且也教会儿童热爱书籍、不耻下问、尊重科学知识、严谨治学等态度,并能使家长从儿童那儿得到更大的信任。反之,如果父母对自己不甚了解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是胡说一气,甚至因为怕自己不会回答而丢面子,就责骂儿童“乱问什么”,这是非常愚蠢的。这不仅扼杀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真的会使家长失去威信。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在陈宇华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买了很多的书,一有空闲的时候,就给她灌输书上的知识,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兴趣。
宇华倒是挺喜欢小汽车的,整天拿着个小汽车摆弄,并提出好多有关问题:
“爸爸,汽车为什么有4个轮子?”一天,宇华举着小汽车问。
“4个轮子才稳当么。”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随口说道。
“那,三轮车为什么是3个轮子?”
“……有3个轮子,也就稳当了……”爸爸有些不耐烦,因为他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
“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
爸爸放下了报纸,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宇华,宇华正睁大眼睛看着他。父子对视了一分钟,爸爸才缓过神来。
望着宇华乌黑但充满了疑问的大眼睛,爸爸知道该怎么做了,像是大梦初醒一般!
“好儿童,”爸爸一把把宇华扯到怀里,“来,爸爸给你讲!”
爸爸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宇华讲着。令爸爸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这次宇华竟然一动不动,昂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爸爸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
从此,父母也开始发现,宇华原来是个很爱学习的儿童:他老是在不停地提问。
“爸爸,为什么天是蓝的?”
“妈妈,为什么海水也是蓝的?”
“为什么爸妈喝的水,洗脸的水,却没有颜色?”
后来,父母就把一切地方,都当作了宇华的大教室。
饭桌上——“为什么不吃饭就会觉得饿?”“因为,人必须得吸收营养啊。像小树必须得浇水一样……”
玩耍时——“为什么轱辘是圆的?”“圆的才能转啊,方的就不行……”
散步时——“为什么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因为叶子里有叶绿素……爸爸也说不清楚,咱们回去再看看书好么?”
甚至洗脸、刷牙、洗澡的时候,父母都相信也是个课堂,在爸爸耐心的引导下,宇华的学习兴趣和对事物的好奇心一直都很浓厚。
宇华后来在清华大学汽车设计专业取得了博士学位,并被美国劳斯莱斯公司以高薪聘为设计研究工程师。
爱提问题的儿童比被动接受知识的儿童掌握知识快而且效果好。低龄儿童好奇,求知欲强,对特别想知道的事情自然记得快、记得牢。
因此,父母应当尽量培养低龄儿童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并且要鼓励儿童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纷纭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家长在培养低龄儿童的学习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低龄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是通过提问题表现出来的,所以父母们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儿童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