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绘画教育先驱、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杨景芝教授认为,低龄儿童画画不需要父母给他们讲过多知识,只要认真加以启发,帮助他们分析对象特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增强他们画画的胆量和信心就够了。
因为归根到底,教低龄儿童画画目的并不在于让他们长大当画家,而在于由此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锻炼耐心和毅力,培养踏实认真的品格,并通过写生积累创作素材。
父母对待低龄儿童的绘画兴趣,重在顺其自然、适当引导。
(1)顺其自然,适当引导
北京市某小学教师黄老师描述了她自己的成才之路,以及她在引导、培养女儿甜甜绘画兴趣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黄老师从小喜欢画画。可是在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培养幼儿兴趣特长的意识。幸亏她的母亲是一位老师,无意中发现女儿喜欢对着小人书画画的爱好后就竭力加以培养。
那时候她家里很穷,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可是只要女儿喜欢,买纸笔、颜料等“贵重物品”时总是毫不手软!
就这样,黄老师从最初的涂鸦中慢慢爱上了画画,后来立志要当一名画家,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专业领域内小有造诣。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她邻居家的小伙伴也同样喜欢画画,可是由于其父母担心画画会耽误学习,这方面的兴趣始终没有培养起来。
现在,黄老师自己也做了妈妈。她谨记自己小时候所受到的家庭熏陶,很希望女儿也走自己的老路,但牢记一切顺其自然。
有一次,她看见小女儿甜甜看见妈妈画的一只写实猫咪,竟把小脸、小嘴一股脑儿贴到猫咪上不停地进行“零距离接触”!
后来,黄老师无论手绘还是电脑绘画时,总会看到女儿兴致勃勃地前来凑热闹。她不但不轰走孩子,以便自己专心画画,相反还故意当着女儿的面画给她看。有时候甜甜兴致来了,也会煞有介事地参与其中,一会儿涮笔,一会儿沾颜料,一“画”就是一个多小时。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和“有心栽花”环境下,甜甜终于喜欢上了画画,现在已俨然成了一名小画家!
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虽然自己一心想培养甜甜学画,可是决不勉强她。因为她知道,“顺其自然 适当引导”就是自己的成长之路。
(2)学会欣赏低龄儿童画的特有天趣
不同年龄的儿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各不相同,表现在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方面就各有特点。
所以,在儿童画中,父母经常能看到其中充盈着天趣。虽然脱离实际,父母却不能批评,否则就冤枉他们了。因为在他们的观察想象中,事物“本该”是这样的。
例如:三四岁的幼儿绘画比较单纯。你让他画一只猫,孤零零地就是一只猫,只要画得像就不错了。如果要他画猫捉老鼠,往往离实际生活相差很远,猫和老鼠之间会有一大截距离。更可笑的是,他们画中的猫和老鼠往往是直立行走的。
究其原因在于,这个年龄的儿童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在他们心目中,动物既然是人的朋友,理所当然应该和人一样走路。
五六岁的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有了很大提高,画画的兴趣也更浓了。这时候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幻想自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所以出现在他们画中的多是宇宙太空、海底世界,而且他们往往还在和各种动物一起游戏呢,多浪漫!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反映儿童画童话色彩的作品。理解了这一点不难发现,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儿童画佳作最多。
总之,父母应当理解儿童画的特征,学会懂得怎样欣赏儿童画。富有天真烂漫的想象力,这是低龄儿童画的最大特征和最宝贵财富。
(3)如果有条件,可以指导低龄儿童掌握一些技巧
父母如果懂得一些绘画技巧,在低龄儿童画画时能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章法就更理想了。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是线条的,这是平面的,低龄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学到许多技巧。
例如,儿童在画鱼,你就可以模仿低龄儿童的语言告诉他:“下雨了,点一点”,儿童就真的会跟着点一点。让低龄儿童“知其然”就行,不必非得让他“知其所以然”。
孩子画完了,父母要郑重其事地把它贴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亲戚朋友来了都夸奖一番“画得真好”!这样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
(4)教低龄儿童先画爸爸、画妈妈
培养低龄儿童的画画兴趣,从让他们画爸爸、妈妈开始。
爸爸、妈妈和孩子朝夕相处,让孩子画爸爸、妈妈,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最容易。而且,由于是自己孩子的作品,父母更有一种温馨感。
例如,父亲节即将到来,一位父亲要孩子画爸爸,孩子答应了。
孩子问父亲:“我家的红墨水在哪里?”父亲说:“你要红墨水干什么?”孩子说:“我要画你的红鼻子呀!”
这样的语言只有低龄儿童说得出,这位父亲忍俊不禁。
为了不让孩子画红鼻子,父亲转移话题说:“你不要画爸爸了。你看爸爸喜欢什么东西,就把它画下来,送给爸爸作礼物吧。”
孩子回答说:“那我就画妈妈。平时你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妈妈,我把妈妈画下来送给你好了。”说完,真的画了一幅妈妈的肖像。
(5)允许低龄儿童画得不像
不同年龄的儿童,所感受到的人物形象是不同的。既然如此,就应当允许他们画得不像。因为他们的角度与成人眼光有诸多不同。
2~3岁时的幼儿,画人物通常是涂鸦圆。
他们画爸爸、妈妈的脸,都是从一个圆开始。无论这个圆多么不规则,在他们眼里这就是爸爸妈妈的脸,并为此惊喜万分。在其中植入他们最感兴趣的人体部位:眼睛、嘴巴,一幅画就完成了。
懂得这一点,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在你脸上配备了五官中的这两官,就应当感到庆幸,就应当一边夸奖、一边笑纳。
3~4岁的幼儿,画人物通常是蝌蚪人。
这时候他们不管画谁,通通都是“小蝌蚪”。一圆圆的大脑袋上不但长着头发,而且还长着四肢,整个身体都忽略不计了。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大可不必斥之为“怪胎”,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如果他们愿意改就让他改;如果他们不愿意改,就随他们吧,过了这个年龄段,这种情况就过去了。
(6)不能按照画得像不像打分
既然允许儿童画得不像,那就表明,父母平时给儿童画画打分按照是否相像来评判是多么错误!
例如,“你这哪里画的是苹果哟,我看一点都不像。”受到这样的打击,儿童以后对画画很可能就了无兴趣,或者干脆就只画父母喜欢的东西了。
正确的做法是,不看孩子画得好不好,只要他们努力去画了,就都报以掌声。如果有几个儿童一起画画,决不贬低其中的任何一个。
很多时候,儿童会“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画画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一句评语。本来满怀希望想得表扬的,结果不但没表扬而且还批评他们画得不好,这会让他们多么扫兴!
有时孩子会主动问你:“妈妈,你看我今天画得好还是昨天画得好?”这时千万不要上当,不要简单回答哪一张好。
正确的回答是,“这两张画虽然不一样,可都蛮好的,我们把它一起贴起来吧!”儿童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