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给低龄儿童讲故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7种技巧,促进低龄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1)布置任务
讲故事之前交给儿童些任务。如要求儿童记住故事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让儿童带着任务听故事,而不仅仅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低龄儿童的注意力。
(2)巧设疑问
讲故事时,父母可利用故事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引导低龄儿童进行思考,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问题难度要适中,让低龄儿童能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考作出正确的回答。
(3)鼓励提问
问题是发展思维的起点,父母对孩子的好问应多加鼓励,引导孩子用听故事、查资料、做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4)复述要求
听完故事后要求低龄儿童复述内容大意,既可增强其记忆力,又能提高儿语表达能力。对低龄儿童语言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
(5)要求表演
让儿童把听过的故事,通过肢体动作、言语、道具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儿童获得情绪上的愉悦,帮助低龄儿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接续
有些故事听完后让人意犹未尽,在此情况下,儿童总会追问“后来呢?”不妨趁此机会,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故事续编下去,他一定会兴趣盎然的。
(7)配音
可以让儿童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风雨声、雷声、流水声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低龄儿童的语言思维。
当然,聪明的父母还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创造各种训练方法。其实,只要父母善于开动脑筋,就一定能用故事这把金钥匙,开启低龄儿童的智能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