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扬雄
人需要交往。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一辈子不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与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是不可能的。
人类社会需要交往。人类要生存、发展,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交活动,就必然发生人们之间的交往。只有通过相互交往,人们才会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彼此通力合作,才能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友谊的大家庭之中。
我国有着文明交往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小雅》中,就反映了人们强烈的交往愿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
这段诗的意思是说,鸟闻伐木,从幽谷迁于乔木,嘤嘤发出求友不失其群的呼声。以此比喻社会的人,也应有其至亲好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把社会交往活动从自然阶段升华到了自觉阶段,诸子百家差不多都谈到了文明交往之道。到了唐宋时期,以文会友形式的社交活动空前活跃,正像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讲的那样:“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南宋的大学问家吕东莱也讲:“学者,平居相聚,最为有益。”大文学家范仲淹就经常请当代名士孙复、胡瑗、石介等,与自己同住一处,夜晚拈灯切磋学问,以致灯烟将帐顶都熏黑了。这种高雅的交往方式,为世代人们所推崇。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交往亦不断向着高层次发展。如今,人们已把是否具有社交能力,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人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所贡献,就必须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社会交往的科学方法,努力做到文明交往。
那么,如何做到文明交往呢?
要做到文明交往,就要很好地借鉴古人文明交往的经验。古代的交往虽与今日有所不同,但那时关于文明交往的经验和论述,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例如,汉代扬雄讲的“上交不谄,下交不骄”(《法言·修身篇》),让人们在交往中既不低声下气,又不高傲怠慢,这仍应成为今日交往的一条原则,因为它显示了人格的力量。《礼记》中讲的“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教导人们在交往中要防止在行动、态度、语言三个方面的失误,这仍然是今日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文明交往,就要尊重他人。这是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文明交往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在交往中一定要学会尊重人。就是说,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感情,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劳动。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在交往中创造出一种文明、和谐、温暖的气氛。
要做到文明交往,就要诚实待人。诚实在交往中极为重要,是人际关系中最宝贵、最闪光、最纯洁的纽带。只有以诚为本,以心换心,才能在交往的旅途中盛开文明之花。
要做到文明交往,就要礼貌待人。人非禽兽,言行要有礼貌。《礼记·曲礼上》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禽;猩猩能言,不离走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乎?”人要言而有礼,行而有矩,文雅谦和,不吐恶语,举止庄重,彬彬有礼,这样的交往不仅会带来愉悦,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与进步。
要做到文明交往,就要谨防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的现象发生,努力做到“三十忌”:
交谈面孔忌死板,说话切忌吐脏言;
听话之时忌摇头,待客之时忌冷淡;
举止切忌失风度,为人切忌耍手腕;
议事切忌死抬杠,求事切忌强人难;
涉外切忌出洋相,玩笑切忌揭人短;
聚谈切忌自吹嘘,访友切忌传闲言;
诤友忠告忌积怨,批评他人忌简单;
交友切忌互利用,朋友切忌轻断弦;
社交往来忌虚伪,同事遇难忌旁观;
合作切忌互猜疑,待人接物忌偏见;
已应之事忌失信,说到做到忌空谈;
参加活动忌迟到,赴约切忌晚时间;
做事切忌失原则,办事切忌太死板;
未定之事忌许愿,已定之事忌拖延;
做人切忌失人格,行路切忌往后看。
我们应该记住上述“三十忌”,培养文明交往的好习惯,为我们的交往更加文明、更加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