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5400000104

第104章 程门立雪与朱子嫁女双美谈

疾学在于尊师。

——《吕氏春秋》

青少年朋友,当你扬起生活的风帆,航行在生活之海的时候,当你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时候,当你捧起金灿灿的奖杯、胸前戴上闪亮亮的奖章的时候,你想过没有,是谁交给你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谁引导你走出混沌迷茫的原野,在你空洞洞的心田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老师。是的,老师是智慧的象征,是人生的向导,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

如今,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数事实也说明老师对社会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老师的作用,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从辩证的关系阐述了从师解惑的道理。柳宗元在他的《师友箴》里也说过:“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他以从师的角度发出了不从师不能使事业成功的感叹。可见从师求学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

如今,我们的青年正处在高科技到来的时代,有许多新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我们的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像人梯一样扶助我们攀登到科学的新高峰。所以,我们应该懂得从师求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明、健康的环境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几千年来,在我国保持着从师尊师的优良传统,正如《吕氏春秋》卷四《劝学》篇所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疾学在于尊师。”时至今日还流传的许多古代从师尊师的佳话,现在看来,仍值得我们青年记取、学习。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程颐的学生。他四十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尺许深。这就是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由来。要从师,首先要尊师,这才是学生的本分。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宋朝的黄斡是朱熹的学生,有一次,他去拜望朱熹,不巧朱熹外出,他就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客店里等候,两个月里没脱衣服,以便老师回来马上求见。朱熹知道了这件事后,感慨地说:“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还把女儿嫁给了他。现在看来,杨时与黄斡办事有点死板,这是由于当时历史的局限,可是从中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与求知的渴望。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从师、尊师是有一定的规范的,学生必须遵循。如《礼记》上说,“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遇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就是说,和老师一块行走,不要越过道路同别人说话,路上遇见了老师要很快地走向老师,拱手站立。老师和自己讲话就回答,不和自己说话就很快地退下。还说,坐在先生旁边时,等先生问完了话再回答,向先生提问要起立,回答先生的问题也要起立。这些规定有的近于繁文缛节,但是却体现了一种尊师的精神,其中有的规定现在我们还在沿用。

人们常说老师是向导,也有人把老师称作导师,这是很切合实际的。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能得到老师的指点,那么就像迷航的船只看到了航标灯塔一样,能够认准航向,鼓起风帆,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如今我们的学校基本上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条件,有完善齐全的教学设备,有各种学科的教师为我们传授专业知识。可是由于条件优越了,有的同学忽视了尊师的重要性。有的不按时到校听课,有的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百般挑剔,或抓住老师的某一点缺欠进行嗤笑。这些都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些做法,都有悖于从师必尊的传统美德,是应该坚决予以纠正的。

从师无长少,虚心要为本。有的青年认为自己学的东西不少了,可以不去拜老师了。岂不知世上千百行工作,行行有能人,一个人的知识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世上的知识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从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们不要小看那些地位比自己低、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只要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都要去尊敬他们。后汉的荀淑是一位有名的学者,有一次他在旅途中遇到黄宪,当时黄宪才十四岁,荀淑和黄宪谈论了一天,还不舍得离去,后来他竟称比自己年龄小很多岁的黄宪为师。唐朝初年有一个叫王通的少年,十五岁开始讲学,当时房玄龄、李靖、魏征都是很有名望、很有地位的人,都去听王通讲课。汉时的郑玄是一位通六艺取百家的经学家,他七十岁时还从刘洪学习《乾象历法》。古人真心诚意地尊敬老师,以实事求是、如饥似渴的态度去求学,那么我们今天的青年人不是更应该从师必尊,脚踏实地去向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吗?

同类推荐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人类理想境界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人类理想境界

    本书内容包括:难免不幸;英雄的不幸;适者生存;厌烦与兴奋;疲劳的工作;妒忌心理;犯罪意识等。
  •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也名《劝忍百箴》,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津梁!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决不是“忍声吞气”,不是懦弱、胆怯,“忍”是大智大勇者的无敌心法!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热门推荐
  • 冷王妖娆妃

    冷王妖娆妃

    他,一袭白衣胜雪,拒人于千里之外,唯独对她柔情似水……“小东西……”“你才是东西呢!”“那我也只能是你的……”“我不要!”“当真?”“当真!”“这可由不得你……”
  • 众神杀之黑暗神王传

    众神杀之黑暗神王传

    这是众神篇章的开始,也是善与恶交织的道路。被选定之人,到底会是屈从,还是坚守自我?
  • 愚人的国度

    愚人的国度

    “老婆大人,我刚刚去外面买东西的时候看到那老板的女儿和外面的宝贝好像啊,咋一看还以为是我们的女儿呢?”某人无比惊讶的说。“是吗?男的?女的?该不会是你在外面偷生的吧!”杨子琳挑眉邪恶地盯着某人看,“没有的事,我可是最乖的,我亲亲的老婆大人,我就是那灰太狼,你红太狼,天生一对啊!”“额,我看我这辈子是闻不到羊肉香了。”“没关系,老公我这里还有猪肉呢。“随着一声惊呼,某琳就被扑倒了……
  • 酷帅父子档:捡回来的极品妻

    酷帅父子档:捡回来的极品妻

    【全文完】初次相见,冷面首长救她于房东毒口、走私贩枪下;再相见,又从两个醉酒男魔爪中救出差点被辱的她。那时的她人如其名温柔弱小,为与他相配,女人决定踏上从军道路。什么,不答应?那还不好办嘛...且看小白兔如何化身为‘狐’驯服冰山首长!
  • 江寒传

    江寒传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前路还有多漫长,一个内蒙姑娘怎样闯出那一番景象来!穿越而来的江寒不得已,女扮男装,行走于天下间,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临去秋波那一转,回眸一笑百媚生,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她,哪个才是她该选择的良人……
  • 神之泪I

    神之泪I

    神泪落,八极崩,天地变,阴阳转,五荒尽,四海归。只是,最后的最后,终究还是一无所有。
  • 幸福渔场

    幸福渔场

    “过去,亚洲鲤鱼在美国人们的眼里,是可恨的外来入侵物种。人们捕捉到它们,直接扔掉或者绞碎当作肥料。可自从程的幸福渔场问世后,它成了美国人喜爱的美食,餐桌上的常客!”——纽约时报“曾经世界各国的食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有着别具一格的饮食习惯。然而程改变了这一切,他让中国菜统一了全球!甚至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环球时报“不一样的渔场文,带给你不一样的享受。”——风月十九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村姑戏“呆”夫

    穿越:村姑戏“呆”夫

    穿越还种田?真是太无聊。没想到竟被林语赶上了!什么?自己最得意的技能在这里禁用?日子总得过,看在借了别人身体,还带记忆的份上,顺带帮她报个小仇、斗斗极品打发时间吧。被逼亲了?捡个“呆”夫挡一挡好了!某语:呆子,帮个忙,娶了我?呆子:我不娶媳妇!诚恳:帮个忙嘛,今天娶明天休也成,行不?半晌:那行!
  • 汪精卫第四卷

    汪精卫第四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