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和他的母亲在“最近的将来”在任何第三国见面。
这封信,通过苏联新闻媒介广为传播,轰动一时。最为难堪者,自然是蒋经国的父亲蒋介石。
蒋经国发表“致母亲”的“反蒋公开信”后不久,又写了一封信给斯大林,请求批准他回国,但是未被理睬。同时,受当时苏联国内“左”倾错误的影响,蒋经国被解除副厂长的职务,候补党员资格亦被取消。归国之事遥遥无期。
然而,就在此时,中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突变。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契机,全面内战停息,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蒋经国的个人命运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从1925年到1937年,蒋经国在苏联滞留了整整12年。在此期间,遭蒋介石遗弃但协议“离婚不离家”的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曾屡屡向蒋介石催要儿子,蒋介石也通过各种渠道打探自己惟一的亲骨肉的消息,然而音讯皆无,生死莫辨。1936年,蒋廷黼出任中国驻苏大使。行前,蒋介石委托宋美龄转告他,希望他帮助寻找蒋经国,并设法接其回国。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中讲:
西安事变期间,中共代表周恩来曾与蒋介石叙师生之谊,蒋介石乘势询问蒋经国的下落,周恩来告诉蒋介石,其子蒋经国在苏联颇受优待,蒋氏微露思子之意,周即满口答应将助他父子团聚。不久恩来通过中共驻莫斯科的代表把蒋介石思子之情转达给斯大林。斯大林出于在中国建立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考虑,同意放蒋经国返国,并接见了蒋经国,对他说:“你虽然在苏联已经十三年了,但你是个中国人。你们国家和人民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你应该回中国去,为你们的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在蒋廷黼的帮助下,1937年3月25日,蒋经国携妻子芬娜、儿子爱伦、女儿爱理从莫斯科启程返国。
十几年的留苏生活,在蒋经国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感情颇深。从15岁的稚气少年到27岁的成熟青年,蒋经国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这里度过的。学校、部队、工厂、农村,各种经历都亲身体验过,接受过鲜花、掌声,也承受过打击、磨难,可谓沧桑历尽,爱恨交织,一生不曾释怀。这抹不去的一页,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涯,影响至为深远。
西安事变后,蒋经国于1937年3月回国,拜见蒋宋后,回故乡溪口补办了俭朴的婚礼,并接受洗脑学习,读“古人之书”和“孙文学说”,并写出旅俄报告,与马列主义决裂。
蒋经国归循着12年前来莫斯科时相反的路线,经陆路横穿西伯利亚,到海参崴改乘邮轮经香港到上海。到达香港时,蒋纬国奉命专程前来迎接。1925年蒋经国、蒋纬国兄弟俩广州分手时,分别年仅15岁、9岁,而今相逢,都已是勃勃青年了。
对于蒋经国的归国,蒋介石的心情颇为复杂。他一方面非常想念自己的亲生骨肉,但另一方面对蒋经国在苏联发表的那些过激言论颇难鉴谅。因为蒋经国在苏联长达12年,又曾是共产党员,蒋介石也不能不怀有戒心,从而严加防范,绝对禁止他再与任何左派人士接触。传说,蒋经国由上海至南京拜见蒋介石、宋美龄时,蒋介石曾有意冷落蒋经国,让他苦等了两个星期。后来经陈布雷进言缓解,蒋介石才传谕召晤。
蒋介石问蒋经国归国的打算,蒋经国表示,愿在政治、工业间,任择其一。蒋介石吩咐,先拜见宋美龄,然后回溪口去见生母,休息调整一番,然后再论工作,来日方长。蒋经国深知在“中国的第一家庭”政治因素的重要性与微妙之处,只能是违背自己的诺言,服从父命,先去拜认了宋美龄“妈妈”,以讨蒋介石、宋美龄的欢心。蒋介石见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也异常高兴,当即为洋儿媳取中文名“芳孃”,冠夫姓后成为蒋芳孃,后改为蒋方良。同时,按蒋氏谱系,为孙子爱伦取名孝文,为孙女爱理取名孝章。对于蒋经国的恭敬态度,宋美龄也颇满意,她送给蒋经国10万元巨款作为认母的见面礼。
1937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蒋经国27岁生日,他挑选这一天,由南京至杭州携妻挈子返归溪口,与母亲团聚。
这一天的溪口,热闹异常。街上人来人往,标语横额、工商界人士做的红条纸旗随处可见。丰镐房内更是喜庆盈门。下午2时,一辆漂亮的雪佛蓝小汽车载着蒋经国夫妇、爱伦和毛庆祥4人由西驶来,在欢迎人群的口号和鞭炮声中,停在丰镐房大门口。舅父毛懋卿和姑丈宋周运、竺芝珊等人率一批长辈在门外迎候。
因为经国离家日久,为了试试他的眼力,家人决定将蒋经国母子相会的地点放在客厅。客厅里坐着十来个壮年和老年妇女,她们是:毛氏、姚冶诚、大姑蒋瑞春、小姑蒋瑞莲、姨妈毛意凤、大舅母毛懋卿夫人,小舅母张定根、嫂子孙维梅以及毛氏的法释姊妹张月娥、陈志坚、任富娥等。
在亲友们的簇拥下,蒋经国、芬娜、爱伦、爱理走向客厅,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此时的蒋经国,一眼望见亲娘坐于客厅正中,便急步踏上,抱膝跪下,放声大哭!芬娜和爱伦、爱理也上前跪哭!毛氏早已心酸,经不住儿子的哭,母子抱头痛哭!一时间哭声震天,凄楚异常!在众人的劝说下,久别重逢的母子才止住悲声。毛氏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母子相会,本是喜事,不应该哭,但这是喜哭。”
第3天,蒋经国遵循溪口乡俗,补办了婚礼。
蒋介石让刚刚返国的蒋经国隐居溪口,可谓用心良苦。他担心蒋经国和后母宋美龄合不来,经常在一起势必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而让蒋经国回家乡,既可缓和矛盾,同时又可使他在生母毛福梅身边尽孝,去抚慰那被蒋介石遗弃多年的发妻的孤寂和相思之苦。而更为重要的一层意义,是溪口老家环境安静、稳定,变化无多,利于经过12年之久共产党教育和马克思主义陶冶,“中毒已深”的蒋经国“洗心革面”,修身养性。因此,蒋经国回乡补办完婚礼之后,就奉父命携妻子儿女,住进“小洋房”别墅,除就近探望小时候常去的至亲好友以外,每日深居书房,闭门读书。
一是读些蒋介石亲自指定的《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家书》等古籍,回过头来接受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洗礼。蒋介石自己奉曾国藩为稀世圣贤,自然希望蒋经国也父规子随。蒋经国回忆说:
我回国以后,父亲要我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尤其对于前者,特别注重。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书的第几篇替回信,要我细细去阅读。
二是读些《总理全集》和《民国十五年以前的蒋介石先生》之类的书籍,并做三民主义的阅读笔记。蒋经国说:
父亲因为我童年就已出国,而在国外时间又太久,怕我对中国固有的道德哲学与建国精神没有深切的了解,所以,又特别指示我研读国父遗教。
此外,蒋经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向蒋介石写一份详细的《旅俄报告》,重新认识在苏联的一段生活,以彻底消除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为了帮助蒋经国补习中文,研读古书,蒋介石给他请来了一位教师,名叫徐道邻,是北洋军阀徐树铮之子,当时任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秘书,为政学系少壮分子,颇受蒋介石器重,以后官至国民党行政院副秘书长。徐道邻同他的意大利籍妻子和一个保姆就住在“小洋房”楼下。
当时到“小洋房”就教的,还有毛福梅推荐的武岭学校国文教员黄寄慈。蒋经国自己也请来了留苏同学高理文、表弟竺培凤等同来伴读。其时,张学良以“读书”名义被蒋介石软禁在雪窦寺,蒋经国也曾奉命与张学良一道在雪窦寺读书。据蒋经国说:“张学良专攻《明史》,我读《朱子纲目》、《阳明全书》和《曾文正公家书》。”
对于蒋经国这段在溪口家乡“洗脑”式的读书生活,蒋介石虽不在侧,但却抓得很紧,家信频频,进行“遥控”。
他再三叮嘱蒋经国“要读古文”,要深刻理解“孙文学说一书,实为中国哲学之基础,而三民主义则为中国哲学的具体表现。”他催促蒋经国赶紧完成“旅俄报告”,目的是使经国“常自省览”,与马列主义彻底决裂。
二、青年才俊
1939年,蒋经国出任赣州专员,提出“除暴安良和建设新赣州”的口号。赣州地区为之肃然。人称赣州为“苏联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经国结束了宁静的读书生活,由奉化到了重庆。不久,政学系首脑、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迎合蒋介石的心意,于1938年1月任命蒋经国为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这是蒋经国回国后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蒋经国也很想去江西施展一下他从苏联学到的一套本事,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于是很快走马上任。
蒋经国到职后不久,就与仅仅想借“太子”自重而并不欲蒋经国有所作为的熊式辉发生了矛盾,熊式辉就将蒋经国从实权之位的保安处调出,改任虚职江西政治讲习院学生总队总队长。1938年5月,熊式辉又以江西省政府的名义发表公告,任命蒋经国为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新兵督练处长,让他离开南昌到赣州集训保安团队。
新兵督练处设在临川温泉。蒋经国搬用苏联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改造”国民党旧军队。他首先提出,连队要经济公开,赏罚公开,不准打骂士兵,不准克扣士兵伙食,注意改善士兵生活。其次,他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康乐活动,以活跃官兵精神,造成朝气蓬勃的气象。对于军官教育,则反复宣传王阳明学说。他还遵从乃父蒋介石的一贯作法,把《增补曾胡治兵语录》、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列为军官必读书籍。
他在作风上也与众不同,不作威作福,经常下连队同官兵一起吃住。很快,赣州的新兵训练出现了新气象,蒋经国声名大振。蒋经国把这一段督练新兵的过程,编了一本《温泉练兵实纪》,借以宣扬他练兵的成绩,同时也是向其父交的“考试答卷”。蒋介石对儿子初涉政界、军界即崭露头角十分得意,曾指示国民党一些部队派人到江西新兵督练处参观。
临川温泉练兵,是蒋经国事业的开始,为他以后在政治、军事上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1939年3月,熊式辉任命蒋经国为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6月任保安司令,接替已声名狼藉的复兴社分子刘已达,公署在赣州。蒋经国成为赣南大权统揽于一身的最高行政长官,第一次独当一面。
赣南是革命老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工农红军在这里进行过英勇的斗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国民党军队重踞赣南后,勾结土豪劣绅横征暴敛,鱼肉人民,政治一片黑暗。蒋经国就任后就面临着收拾烂摊子的局面,压力颇大。当时蒋经国年近30,血气方刚,由苏联回来才两年,革命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尚未染上旧官僚习气,加上其父蒋介石的大力支持,因而能雷厉风行地采取一些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他提出“除暴安良”的口号,打击地方恶霸、流氓地痞的气焰,恢复地方秩序。由于他敢用严厉手段地付一切与他作对的人,赣州的土豪劣绅一时有所收敛,政令基本上得以通行。其次,他强调严惩贪污,整饬吏治,提倡“公仆”精神。他常常微服出访,深入民间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他厉行禁烟、禁赌、禁娼,改良社会风气,并且认真执行。对于明知故犯的高官大吏及其亲属,也丝毫不稍加纵容地处以极刑,使得烟、赌、娼等恶习大为减少。
蒋经国初到赣南,便提出一个“建设新赣南”的提纲草案,并得到蒋介石的首肯,大加赞赏。1940年,蒋经国正式公布“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提出了建设新赣南五大目标、人民的义务与权利、新赣南精神建设五大目标、新赣南人四大要件、理想政治、现代国民、新的人生观、新赣南家训、官民合作公约等九项具体措施。蒋经国说,它体现出了“中国将来所应走之理想路线”,它所规定的各项方案就是要使“中国未来之建设,能在赣南首先获得实验”。
在这个“三年计划”取得一定成效之后,蒋经国又推出“新赣南建设五年计划”。他解释五年建设计划的特点是:(一)全面性的国民经济建设;(二)革命性的改造社会建设;(三)群众性的社会劳动建设;(四)创造性的现代科学建设。这个从1944年到1948年的五年计划,因日军窜犯赣南而告完结,未得实施。
蒋经国在赣南推行新政,雄心勃勃。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赣南这块试验区内搞出一个国民党的样板来,以诋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深刻影响。他经常将所谓“新赣南”同当时享誉中外的革命圣地陕甘宁相比。向外界宣传说:“共产党有陕北,国民党有赣南,谁成功,谁失败,以后看。”在蒋经国的治理整顿下,原本落后混乱的赣南也的的确确出现了一些新气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蒋青天”的称号竟成为一时之誉,经过国民党的大力宣传,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蒋介石对其子在建设新赣南中取得的政绩也十分满意,他曾于1942年6月19日写信给蒋经国勉励道:
儿任专员已是三载,人民爱戴,建设进步,时用快慰!惟人生立志全在日新月异,自强不息;切勿因誉生骄,盖善始者实繁,而克终者甚寡,不能不深警惕,勉为人子也。
1943年12月,蒋经国被蒋介石调到重庆任职,虽然名义上仍兼赣州专员,实际上从此离开赣南。蒋经国的赣南6年,是他日后发迹的起点。赣南新政的激进改革,虽然一度被国民党的保守指责为“赤化”,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中国版”,但是赞赏、支持者也大有人在;认为给已陈腐的国民党统治带来了一番新气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蒋经国“强人”之势初呈,引起国民党各派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为他由地方至中央、由赣南走向全国赢得了政治资本。
在抗日时期蒋经国插手共青团,训练青年军,“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鼓舞青年从军杀敌,又利用青干校培养青年人才,以为己用。
1940年6月以前,蒋经国还不是国民党员和三民主义青年团员。直到这年6月,他带职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期受训一个月,才取得国民党员和三民主义青年团员的资格。从此,他在三青团的地位便迅速擢升。7月,被任命为三青团临时中央干事。8月,又被指定为三青团江西支团筹备主任。但三青团首脑康泽却“不识时务”,利用职权,未征求蒋经国同意就指定了江西三青团支部的主要干部,使蒋经国成了空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