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翁部长和陆教授所讲的进行一下补充。首先向匡迪同志表示祝贺,因为这两本书不仅是出版物,它对于教师和学生、研究人员会有比较长远的影响。
钢铁工业的重要性大家已经讲了很多,中国人在2500年以前发明的用生铁炼钢是世界文明的基础,当然中国的发展是中间落后了一段,现在又赶上变成世界第一了,我们将来还要继续发展。这是因为不仅我们,世界上还有许多正处在发展中的国家,他们对于钢铁的需要还在增加,所以钢铁大有前途。再过三四十年,我们的技术可能还要更新,也许那个时候要换成匡迪同志一再提倡的用氢气炼钢,而不是现在这样,完全是新的另外一套,所以从这个角度,我同意翁部长讲的,对人才的培养是要干未来40年的。而20~40年后,钢铁工业的技术是怎样的,今天谁也说不出来,这其中有资源问题、技术问题、控制问题等等,所以如何培养人才至关重要。培养人才不仅为今天发挥作用,更要立足未来。我们作为高等学校的成员之一,我觉得我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不然怎么中央总提出来要创新呢,就是我们现在培养的人不够创新。
要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我认为有待全国教育界、研究界和产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匡迪同志除了抓科研、抓基础研究以及其他一系列的事情以外,他对整个教育的关心非常突出。中国工程院有个教育委员会,在改组的过程中,匡迪同志主动请缨,这说明匡迪同志已经从这个角度不仅看到今天,也看到要为明天和后天需要的人才付出更大的努力。
匡迪同志到了工程院,抓那么多的事情的同时还亲自抓工程教育,这对于我们面向未来40~50年是很重要的。工程院工程教育委员会在匡迪同志的领导下会把这项工作做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预见到国家人才需求,真正要使工科的学生,也包括钢铁工业的学生对钢铁工业有兴趣,甚至吸引中学生愿意念钢铁工业这个专业。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懂得钢铁工业的重要性,而且让他们在高中阶段,最晚进入大学后头一年就让他们对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教育部现在狠抓产学研结合问题,就是希望拿实际来吸引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专业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有兴趣。不然的话就像匡迪同志讲的,即使报了这个专业的学生也不想念这个专业。现在全国大学里有6~7万人学材料的,其中20%~30%的学生准备将来进入钢铁产业。学生读完高中进大学,并不了解钢铁工业,而且钢铁工业给人的印象是傻大黑粗,太老了,已经好几千年了。我们企业、工业、研究部门要共同努力,学生一进来,甚至在高中的时候就要使他们看到这个行业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脉的、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复兴的行业。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现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待发展中国家还得靠钢铁,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把眼光看得远一点,我们应该也能够帮他们建立起这样一个基础工业,所以我们应该从各方面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期做出努力。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跟朱元璋交朋友的时候要趁他要饭的时候交,不能等他做皇帝的时候交,所以我们是否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和待发展国家培养重工业需要的人才是很重要的。钢铁工业不仅培养钢铁人,整个重工业的基础都得靠钢铁,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考虑自己怎么能够改进,另一方面我们应考虑怎么共同支持匡迪同志所主持的工程院的教育委员会进行改革,同时希望产业部门配合,使年轻人从高中起就对钢铁工业感兴趣。如果不这么做,即使现在念钢铁专业的有6~7万毕业生,以后也会丢掉2~3万的,我们应考虑怎么让这些人留下,把他们教好。虽然未来怎么教我们现在还不清楚,30年以后的技术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们总有办法让他们感兴趣,为未来做出贡献。同时希望产业部门能够支持工程院,使匡迪同志领导下的教育委员会能够对我们的工程教育做出比较重要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