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同事:
刚才老师们、同志们讲的很多话让我很汗颜,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大家讲的那么好。
我是新中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51年前,我跨入钢铁摇篮,当时的梦想或者人生的理想,就是要把壮丽的青春献给祖国的钢铁事业。正像宋院长刚才说的,这是我们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事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国家没有钢铁是不行的。没有钢铁,我们汽车年产量现在就不能达到400多万辆。如果汽车所有的钢材要进口,一辆汽车平均就需要1吨多钢铁;如果没有钢铁,我们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因为每一艘船舶都需用钢铁来制造;没有钢铁,我们人民生活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情况,因为所有的白色家电都需要冷轧薄板,所有的高速公路、铁路都需要钢铁,就连我们的居民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也需要48公斤钢材。我们的行业是很平凡的,很艰苦的,或者说待遇也不是很丰厚的,但是这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没有钢铁就没有国家的国防,也没有我们今天的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的繁荣。
今天大家来参加这个会,正像宋院长说的,不是为了我的两本书,而是为了中国的钢铁工业。作为我来说,我觉得这两本书记录的不是我个人的成绩,或者说不是我一个人的贡献,而是我们同时代人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包括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包括不是在我们这个梯队里面,但是我请教过、合作过的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师、教授。这两本文选现在来看,有些文章的内容是肤浅的,或者说现在来看,这些论文可以不收在里面,但是经过编辑,经过我们上海大学钢铁冶金重点学科实验室讨论,觉得它记录了我们中国钢铁科技工作者所走过的道路,所以还是把它放进去了。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科技工作记录,而是对我国几代钢铁工作者走过道路的一个小小缩影。我再次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感谢;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老一辈钢铁冶金专业的学者、院士、我的老师们身体健康,永葆青春,继续为我们发挥导航、领航的作用;希望我的同龄人,我们这些长期奋斗在钢铁战线上的同志,以“钢铁未成强国,同志仍需努力”来互勉。
今天,我把我们梯队一些年轻的博导都请来了,他们都不到50岁,主要不是来为我捧场,而是来感受一下我们老一代钢铁工作者对你们的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努力奋斗,继续努力。我们今天到场的还有很多企业界的杰出代表,包括鞍钢、武钢、宝钢、首钢,还有钢铁研究总院、钢铁设计总院的同志们、朋友们,我真诚地希望能够继续合作,共同奋斗。
中国钢铁工业的明天要靠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一个单位、一个人不可能把这个任务攻克下来。最后我要说,我将永远坚持自己的人生哲学: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对事业充满热诚,对同志、对朋友永远真诚。希望大家在看了这本文选以后,指出谬误、不足之处,文字是不能改了,但是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全部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