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的各位同志,各位前辈:
我高兴能出席今天的《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的首发式。文选出版后,使我们看到了徐匡迪同志在冶金、钢铁科学技术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看到了徐匡迪同志几十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这是徐匡迪同志人生奋斗的记录。我衷心祝贺文选的出版!
在技术科学领域里,聂总在20世纪50年代曾说过,要出成果、出人才。基础研究是发现自然界的现象和建立新理论,技术科学就是要做出新成果,有了成果,人们才认同你的成就。我们的“两弹一星”做成了,有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把中国变成了核大国和空间技术大国,全世界才承认中国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我们说,“两弹一星”是中国技术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技术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过去五十多年来,我们的冶金工业、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几乎从零开始,去年钢产量2.7亿吨,十种有色金属生产了1300万吨,都是世界第一。冶金工业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内涵,中国现在能成为冶金大国,是我们科技界的骄傲。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老一代科学家和教授们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很多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能把我们的冶金、钢铁行业推到世界的前沿,这是中国技术科学的伟大成就。解放初期钢铁产量还不到20万吨,改革开放以来,从20世纪70年代的2000万吨到现在提高了10倍,达到年产2.7亿吨。特别是在这20年中,我们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科技工作有了成果,取得了成就,就必然会造就出一批人才。举例说,长江三峡工程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坝,是全世界最大的发电站,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现在已是竣工在望。三峡工程的成功就把中国的水电、水利、水土建筑、输电系统等有关的技术科学和产业推进到世界的前沿。等到三峡运转起来以后,中国的水利工程师、电力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师、大型设备制造的工程师都将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辩的第一流科技人才。有了强大的冶金工业,有了钢铁和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大量供应,我们才可能有发展制造业的基础,工业化、现代化才有了希望。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冶金,包括有色、钢铁在内,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奠基性、支柱性的产业。没有这些产业的发展,根本不能设想建那么多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矿山和工厂。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冶金工业,使清末民初以来众多革命家和实业家们一百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我们的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事业还处在起始阶段。人们寄希望于冶金战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能继续努力奋斗,保持和提高中国材料工业在世界上的前沿地位。我们应该找个机会为我们的冶金行业开一次庆祝会,庆祝他们取得了世界第一流的成就,为这么一个巨大的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应该大力报道,让广大人民知道,冶金行业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化建设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为使冶金产业和材料工业继续前进,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强大的力量,支持国家的持续发展,在世界上保持前沿地位,还应该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从事像冶金这样的基础性技术科学的研究开发。应让青年人懂得,冶金技术和材料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条件,也是当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具有光明的前景和永不衰退的未来。
匡迪同志几十年来,无论是在科教育人、在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在生产技术实践,还是在经济建设和政府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徐匡迪同志在上海任市长期间,在改革开放、工业建设和市政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的上海仍在他留下的足迹和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匡迪同志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以来,高举科学技术的旗帜,开拓创新,诚心诚意地为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国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尽责尽力。他敬重老一代科学家,也尊敬同代人,爱护青年。他能够团结同志,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和大家合作得很好。
《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的出版记录了作者对发展中国钢铁事业的贡献,也在更大的视野下反映了中国冶金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能够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青年学习冶金和材料科学,投入到对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事业中来。中国通向现代化的路还相当长,要实现工业化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富强、人民真正幸福的国家。我相信《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的出版对激励同行和指引未来都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