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不是生下来就异常地坚强,都有脆弱的一面。社会排斥和当众羞辱总是为人所惧,为人所避。就像害怕被动物咬、怕从高处落下或害怕被逼到一处透不过气来的洞穴里一样。这就导致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情形:有些人害怕当众难堪,他们回避对我们完整的生活如此重要的一些社会情境。虽然多数人习惯上把这类症状称作社交恐惧症,但就求助者真实的感受而言,“恐怖”比“恐惧”一词来的更贴切。“恐惧”往往指的是一种常态的表征,而“恐怖”则具有突发和持续加剧的含义。就我对求助者的内心体察看,令他们最痛苦主要还是在社交方面的各种各样“恐怖”感受。但在这里我们还是暂时延用“社交恐惧症”这个称谓。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随处可见,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脸红、视线恐怖、对视恐怖、表情恐怖、异性恐怖、口吃恐怖、书写痉挛恐怖、体臭恐怖、聚餐恐怖、会议发言恐怖等。
在社交恐惧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当中,社交焦虑局限在非常具体类型的社交活动之中。只要这些情形能够得以成功回避,这些人都可以十分完美地发挥所有功能。也许最常见的一种担心是当众讲话。只要想到要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话,或者当着公司的人做报告,就足以引发一身冷汗。你对当众羞辱感到如此担心,因为这会让大家看到你的错处或不足之处。你有可能说些无知的话、愚蠢的话,或者令人非常难堪的话,或者会有话说不出来,紧张得脸红、发抖、出汗,或者因为担心而浑身僵硬,直挺挺地愣在那里。
强烈的焦虑对人的表现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有可能使问题永久化。例如,一位公司经理偶尔一次和客户吃饭,由于合同事关重大或者由于天知道的其他什么原因,端酒杯的时候手部出现了轻微的颤抖,有一些酒水洒了出来。他回家后,非常的懊悔,严厉的自我抨击后,暗下决心,心中一直惦记着下次一定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一定不要再抖。但很不幸的是,手因为他持续的担忧和关注又再一次“神奇”地产生颤抖,于是患者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类似还有脸红、面部肌肉僵硬痉挛、当众书写签字痉挛、不合时宜地出汗、说话声音颤抖等等。
有时候,社交恐惧症更为普遍。恐惧不仅仅因为一种具体的情境而触发,而是对任何类型的社会交往极普遍的回应。你会辞职,因为你无法与人面对,无法约人出来会面,除非其他所有客人都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人,否则不愿参加任何聚会。到极端的时候,人会害怕任何涉及与其他人交往的情形。这些什么都怕的人倾向于独自生活,或者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倾向于寻找允许独自一人工作的职业,避免与陌生人接触,甚至有可能只在家里呆着。
如果有下述情况,你则有可能具有社交恐惧症:
(1)担心在社交场合出丑,也害怕当众表现某种动作。
(2)努力回避社交或表演性场合,如果非去不可,则会极端紧张,或者会发生恐惧。
(3)因为躲避社交场合而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害羞是正常的,我们大部分人在新的环境下都可能会产生一点点害羞的感觉,尤其是当这些活动涉及与陌生人打交道,并且要扮演新的角色时。除非自己的回避越过了正常的害羞界线,并且在妨碍你的成长和获取生活经验,使你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否则就不要给自己下这个诊断。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自觉意识都很强,担心批评、出丑、被人拒绝,社交场合是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坚决回避的恶梦。你感觉令人痛苦的害羞、无能为力、不敢表露自己,特别是当遇到新环境或必须去做一件不太熟悉的事情时,也有的则相反,陌生的环境表现自然而特别担忧惧怕的倒是都和自己相识的熟悉的环境。你对说错话做错事或有什么伤颜面的躯体反应担忧得无以复加。你总在批评自己的一举一动,总在挑自己的毛病。你对哪怕最轻微的拒绝暗示也极其敏感,别人稍有批评,你都会五脏俱焚。因为总在想着如何渡过难关,因此每一件细小的人际接触都会变成巨大的挑战。你扔给自己的压力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当中屡屡出错、表现别扭、措辞失当。你会特别依赖少数几个亲密的长期的人际关系,这使你陷在非常狭窄的几个交际圈中。如果你建立起一些私密的人际关系,那多半是在家人或工作伙伴当中,而且是他们主动建立的。你越是怕社交,就越是会落在同事后面,无法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也越是笨手笨脚、经验不足。你回避的时间越长,你越是会感到落于人后,感觉自己再难赶上去。
(1)让自己经常处于松弛状态。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常常过于关心自己的表现会引起他人怎样的反应,因此心情常处于紧张状态。当你与人交往处于羞怯或紧张气氛中时,应尽量用玩笑或幽默来自我解脱。当你脸红时应尽量忘却它,不要担心别人是否会在意——其实你在别人心目中,并不如你自己所想的那么窘迫,如果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所应当想的人或事上,你应会渐渐忘记自己的不自在。心理学家认为,松弛是克服社交恐惧心理的关键。
(2)树立信心。在社会交往中不要总是否定自己,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让自卑心理左右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遇事多采取主动态度。当你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时,你可能感到羞怯、恐惧。这时,应想到恐惧并不等于失败,胜利者比失败往往多的就是一份勇气。当你大胆尝试着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现实要比想像的简单、容易得多。
(3)改变你的身体语言。恐惧的人往往给人以孤僻、冷傲的表象特征,而实际上他们内心深感胆怯、孤独与渴望交流,但因为其表象使人们无法了解这些信息,反而回应以远离和同样的冷傲不屑,从而令恐惧的人越发感到不安。改变这种状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身体语言。人际交往的身体语言中,最具魅力的是微笑。微笑是友善的表示、自信的象征,微笑可以使你摆脱窘境,可以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可以化解朋友间的误会,同时微笑可以减少你羞怯的感觉。
(4)学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关键时刻表现自己。要训练自己与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的胆量与能力。遇到聚会、联谊时要善于寻找时机与周围的人攀谈,关键时刻要勇于表现自己。如主持会议、晚会、演讲会等,让那些不了解你甚至小看你的人刮目相看。
(5)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了解了专家的一些建议,或听取朋友关于交际的成功经验,并不能让你一夜间就能完全克服社交恐惧心理。事实上你内心深处仍感到恐惧。但是,只要你不断和人们沟通,努力去克服羞怯心理,那么你就能拥有自信与大方的笑容。
(6)做有心人,记下你感到不安的事情。当你记下你的害怕与担心时,你会觉得这些害怕和担心不可思议,而且完全没有必要。但这却是极有效的自我心理治疗方法,并且你可以为此预先做好克服它的准备。比如你演讲时,拿讲稿的手会抖,那你不妨把讲稿夹在写字板上,这样拿在手上就可能不会抖了。再比如去面试,也许你担心交谈当中会缺乏应变能力,那么你不妨在交谈前先猜想对方将怎样提问,把要回答的话想好,甚至自言自语地进行不懈的练习。这样就能临场不惧,应付自如。
快乐的女人不攀比
女人爱扎堆爱聊天,并且一聊起家长里短来就没完没了,所以在生活中才有“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法。乍看起来,这种“逢场作戏”挺热闹的,但热闹归热闹,不和谐的音符还是处处可见的,例如攀比。因为女人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并因此心境难平。于是,只要一有机会,她们就和对方不断攀比。
房子的面积、孩子的学习成绩、丈夫的事业和地位等等,如此的大事小事都会成为女人攀比的对象。她们在攀比之中,或是心满意足、趾高气扬;或是孤芳自赏;或是醋意大发、怨气横生,总之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如果有人知道女人的这个毛病,忍让一些,想要息事宁人,其结果往往是对方把别人的谦和有礼当成软弱、淡泊超脱当作无能,在争斗比试中活得有滋有味。实际上,这种纯人事而非工作的斥力,正是让我们活得苦、活得累、活得不舒心又难以改变的缘由。
刘斐就是一个爱攀比的女性,她的家庭不算富裕,但是她看见同事张会计买了辆新车,就觉得自己也应该买一辆。于是她便借钱买了一辆和张会计的车一模一样的,甚至连车身的颜色都一模一样的车。
刘斐觉得开车美极了,可以戴上墨镜四处飞奔,可以在人多的地方到处炫耀。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买了车还不算完事,还得要买油,还得交纳保险养路费等等。这给本身就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很多经济负担。是啊!有着攀比心的人确实会很累,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借着外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攀比作为一种无聊的消遣,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好处,女人在无休止的攀比中煎熬着心灵,进行着最无用又最催人衰老的“战争”,在时间的推移中,既失去了外在的美丽,又失去了内在的美好。
我们一定要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偶尔给错了,多给了,他还会收回去,收的时候也会多收,连本带利。对女人而言,不要处处攀比。当在攀比的过程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要埋怨上天的不公,也不要去渴求别人的怜悯。任何方式的同情都是廉价的,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努力找到生命的另一个窗口,去唤醒黎明,在痛苦中崛起,才会展现你最美的一面。
1.树立平和坦然的竞争心理
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时,不要盯着别人的成绩怨恨,更不要把别人拉下马,而是要采取正当的策略和手段,在“干”字上狠下工夫。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肯定别人的成绩,虚心向别人学习。
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胸怀宽阔,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而心胸狭窄的人,才容易产生嫉妒。
4.摆正自己的虚荣心
(1)追求真善美。
(2)克服盲目攀比心理,一定要比就和自己的过去相比,看看各方面有没有进步。
(3)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
高薪不等于高兴
身在职场,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份满意的薪水,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说高薪就是一切。在一部很受欢迎的电视剧——《刘老根》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很有哲理。这就告诉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高兴,不是所谓的高薪。
上海电大财会专业的张裴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被一家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她就拿到6000元的工资,事务所还对她承诺,一年后她的收入就可翻一番。于是,拿了高薪的张裴很快成为同学们欣羡和追逐的目标,她自己也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
然而,工作几个月后,张裴的腰板就再也挺不起来了。每天,她至少要工作10多个小时,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她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这还不是主要的,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她那工作没思路、工作方法陈旧却不允许提意见的顶头上司,她工作干出成绩,这位上司就阴阳怪气地说她运气好,下次肯定做砸;她工作若有了失误,这位上司便会暴跳如雷地指责她。
最后,张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抱着“宁可不挣钱、也不受这份气”的想法辞去高薪工作,重新找了份薪水比原来少一半,却能正常上下班、人际关系融洽的公司工作。她说:“通过这件事我清醒了很多,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快乐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高薪工作中。”
据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人尽管拿着高薪,却感觉幸福指数并不高。而半数以上的人为跳槽方便,只肯与公司签一年工作合同。
专家指出,快乐与否,要看用于情感交流的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现实情况是,收入虽然高,但金钱不能与快乐直接对应,高薪不等于高兴。不少人忙得歇不下来,根本没有与家人和朋友、同事充分聊天沟通及享受生活的时间。如此这样就会产生被工作、被时间奴役的感觉。
有没有既高薪又高兴的职业呢?没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入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是有代价的,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日、无休止的应酬、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难以排遣的压力、健康受损、衰老加速……面对高薪下的高责任、高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和回避,而是如何调节高薪高压下不高兴的心态。
1.按部就班地行动
事业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进程当中寻找到快乐,他们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让时间听从自己的安排。
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在自己的备忘录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务均匀地分配在日程之内。这样做,不但每天可以轻松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于时间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当天的这一部分工作组织到完美。因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后紧,最后让自己慌手慌脚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样的效率与业绩,是不可能超越一贯按部就班地行动的人的。
2.永远现在进行时
有时候,对你而言,结束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一小时呆来得有趣。客户的电话非今天打吗?不如先和朋友在上聊几句,因为明天他就出远门了,而客户大概明天还在本城吧!如果明天客户不在,周五相信他一定在办公室里,不如索性周五再说吧……
绝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交给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想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遥远的下个世纪好了,做个“我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哪怕只是拿起电话,和客户说说你刚才想到的那个创意,让他觉得你是一个主动的热情的服务者。工作在此时此刻,是让我们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3.做个“恺撒大帝”
很多人对金钱的观念麻木而淡薄,从好里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的确是没什么追求和上进心,不太在意生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