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对别人有偏见。当发现自己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时,一定要换一下位置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偏见在影响自己,因为很多敏感出于个人的偏见。因此,当有了某种疑虑时,不妨先调查一下,看一看猜疑与事实是否相符。
(2)增强自信心,增加良好的自我感觉。只要自己真诚、热情,就会增加自己的吸引力,所以对自己要有信心。同时要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群体活动,在群体中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
(3)加强沟通。尊重性的询问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心胸要宽广。遇事应该乐观一些,大度一些,不要对人和事情都过于敏感。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宽容,不能斤斤计较,处处表现出比较在意别人的态度,如果时间过长,会让人产生与你交往不舒服的感受。有些时候不要太要面子,有些时候放低些自尊,反倒会赢来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不要苛求完美
从心理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身边事物的一种过分极端的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理想标准和道德标准都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
事事苛求完美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比如,让自己保持优雅的姿态、不俗的气质、温柔的谈吐,这就是为自己定了一个过高的理想标准,而且也带有强迫的特征;会为一个自认为不优雅的姿态就紧张焦虑,这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追求完美的正常心态。
这些所谓的完美主义者表面上看都很自负,其实内心深处却是非常自卑。比如,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在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且总是不知足,也很少肯定自己。不知足就不快乐,周围的人也一样不快乐。所以,学会欣赏别人和自己是很重要的,它是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完美的角色,完美主义者常常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中。比如,很想可又不敢融入到群体中去,怕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给自己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带给自己的却只有沉重的压力和深深的自责。对于别人的褒奖,只会感到诚惶诚恐,认为自己还差得很远。违心地满足别人的要求,委屈自己,打肿脸来充胖子。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界发现有这样一类求治者:他们是成功的商人、艺术家、医生、律师和社会活动家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如鱼得水,出类拔萃,但他们的努力并未给他们带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
心理治疗专家们发现他们具有这样一些共性:他们的成功既不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也不能带来一个完整、独立的自我感受。他们寻找心理治疗以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意义,并克服空虚感。
相关的专家发现这类人的自我系统处于分离状态:一方面,当他们获得成功时,他们可以体验欢欣;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层的无价值感和自卑感。正是这种匮乏导致了他们将无所不能的完美主义倾向当作护身的盔甲。他们抱怨所有的成功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自己。
这些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几乎全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父母对孩子树立的标准太高、太完美,在任何时候都是贬低他们而不加赞美。于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就学会了总爱找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配被赞扬和被尊重,并以自我挑剔和自责为习惯,甚至产生了一种自虐的“快感”。
改变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当事人重新树立评价自己的标准,改掉原来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全面否定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纸上,坦然愉悦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
有人问一位走红的国际女影星是否觉得自己长得完美,她说:“不,我长得并不完美。我觉得正因为长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让观众更能接受我。”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人生并非上帝为人类设计的陷阱,好让他谴责我们的失败。人生也不是一盘棋,如果走错一步那么步步皆错。人生其实就像踢足球,即使最伟大的球星也会在比赛中失误,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发挥最佳水平,但不能要求自己脚脚都是妙传甚至是射门得分。
可见,醉心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是不完美的。因为“完美”毕竟是抽象的,只有生活才是具体的。生活中有不少“完美”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相反,生活中有许多遗憾是无法避免的。假如我们在心理上战胜了这些,我们的内心就会稳健许多,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的事,一定就会达到完美。应认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论,要为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风格而努力。
“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时,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经具备。
字典中“完美主义”是指对事物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完美主义并不完全是坏东西,对于某些人和职业甚至还是很必要的,比如音乐、美术、服装设计等。但是如果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坚决地和完美主义决裂。
(1)对“失败”要重新认识。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2)宽以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3)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
(4)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目标定得太高,形同虚设,反而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很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何必让自己太紧张
看到这个题目,突然想起了赵本山的那句经典的台词:我叫不紧张。为什么会把自己叫做“不紧张”,原因恰恰心里太紧张了。其实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残酷的淘汰机制,很少有人能做到坦然地面对,并且没有一丝的紧张和压力。适度的紧张会激发人的潜力,但长年不断的紧张感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指按在了你生命的快进键上。整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你不能总像拉满的弓,随时处于紧张状态。
在心理学中,精神紧张被分成了三个级别:弱、适度、加强。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提高做事效率的有效途径。但过度的精神紧张,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造成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我封闭、急躁、激动、恼怒,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可导致性格变态,少数人还会自杀。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自杀率之高是举世闻名的,其原因与他们的社会竞争过于激烈,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精神紧张之中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紧张情绪不可避免,万一被它所人染也不要紧张,重要的是尽快把它调整到正常的状态。我们注意到,人们大都习惯于这样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样告诫自己:“别紧张!”“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因此,如何消除紧张情绪,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1.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
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像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你应告诫自己:“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2.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
(1)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
(2)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
(3)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4)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听音乐、跳舞等。
(5)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
(6)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
3.桌上放个“微笑的苹果”
将一只红苹果放在桌子上会有助于消除紧张的情绪。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正在接受紧张的数字测试的人置于一个弥漫红苹果香味的房间里,他的紧张情绪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所以你可以去超市买一些香味比较浓郁的富士苹果或者蛇果。买来的新苹果还可以在上面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当你紧张或者心情抑郁的时候看着可爱的笑脸,就会轻松愉快起来的。
4.一本便笺一支笔
当一个有计划的人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紧迫的时间时,往往表现得从容不迫,有时候他们仅仅得益于一支笔和一本便笺纸。把要做的事情记录在纸上,但每张纸上记录的事情不要超过5项。这样,你就更可能按时完成纸条上的任务,而且还能有助于提高成就感,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如果事情实在多得忙不过来,也可以把一些事情分别列在几张便笺纸上,一张张去完成。
5.准备一个握力器
在你的办公桌上准备一个握力器或是一个网球,每当感到紧张时可以拿起它抓握几下,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男性。美国焦虑症治疗中心主任卡迪说:“当出现紧张的心绪时,抓握运动刚好能够使我们紧张时的‘战斗和逃跑’反应得到释放。”
豁达让你受欢迎
对于一个职场丽人而言,豁达往往会让她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宽容开朗则是创造和谐气氛的调节剂。事实证明,一个人自身的豁达开朗是引起他人愉快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豁达开朗的人通常比较宽容,能够对上司和同事的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会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他们。这样的人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也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根据调查,长寿者大都心胸开阔、不易发怒、性格豪爽、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办事爽快轻松、说话诙谐风趣,同时又很善于工作。拥有豁达的心胸,自然容易长期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有力地保护大脑机能,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正常功能的良好发挥,使机体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如此,才能延缓脏器的衰老进程、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毋庸置疑,心胸狭窄、忧愁多者,患病机会多;而心胸豁达、乐观向上者,患病机会少。其实这也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豁达、开朗是实现自我满足的源泉和令人产生轻松愉快从而赢得上司、同事和客户喜爱的重要因素。因为,豁达开朗能使人实事求是地、坦白真实地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评价。而且还敢向自己和他人公开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让别人了解自己,善于自我认识,敢于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获得一个真实自我的反馈。豁达对于职场女性而言,这有利于激活其创造性的愉快的心境来代替忧郁、苦恼的情结。因此说,行走在职场中的人,必须要有宽宏大量的心理,这样你才不会吃亏。
作为职场女性,要真正地做到豁达开朗,就必须气度宏大,胸襟宽广,因此需要学会“容人”,这是具有豁达开朗情绪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容人之短
用人时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事实证明,凡是能宽容人短处而大胆用人长处的人,多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些才能出众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较突出,正所谓“有高峰必有深谷”。在选人用人上,应该切忌求全责备。为此,也要具有用人不疑的胸怀,即选用一个人后,应该对其以诚相待,切忌猜疑。这是容人之短的一种深层表现,也是获得豁达开朗情绪的思想基础。
2.容人之才
要善于容忍那些才能高于自己的人。人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在一个单位里,肯定会有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如果能把某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紧紧团结在身边,就会培养出取各家之长于一身的素养,使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
3.容人之过
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但犯了错误不一定是坏事,因为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正视错误可以使人变得聪明敏捷。而且,容人过错可以调动犯有过错的人的积极性。因为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容忍有过错的人本身,对有过错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就足以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成绩。特别是他们犯错误而受到社会歧视和冷落之后,其最大愿望往往就是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重新获得同事的认可与社会的肯定。如果你一旦为他提供了这种机会,他会感激你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会迸发出超乎常人的热情和干劲,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