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APCA)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续服务处,结合其他农业专业组织,设计研发了“欢迎莅临农场”组织网络,为农场规划明确定位,并为其提供观光农业的促销策略。“欢迎莅临农场”明确规范了每个系列农场接待客人的规模、服务人员,对餐饮类农场--“农场客栈”还规定,餐饮必须使用当地生产的农产品,使用当地烹调法,以呈现出本地乡土美食的特色,如使用的不是自产产品,则需标示出产地。此外,它还规定客栈的外观建筑特性必须按照当地的风格来设计,以强化农场的淳朴风格。
2.意大利
意大利是南欧重要的农业国,拥有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多万家,农业部门年实现附加值约300亿欧元。
意大利早在1865年就开始注重观光农业的发展,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田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截至1996年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观光农业活动,仅托斯卡那大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农业旅游者就达20万人次。
意大利的观光农业现已成为该国第三产业中一支新的生力军,农业旅游与现代化的都市、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的田园生态环境相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了城乡关系。随着意大利人民休闲观念的进一步变化,促使观光农业加速发展。
3.西班牙
西班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推出观光农业,政府出资修建观光农业社区,为游客提供徒步、骑马、滑翔、登山、漂流等多种休闲活动;85%的游客利用周末驾车前往100~150千米以内的农场,开展观光农业活动。
此外,其他许多欧洲国家都纷纷开展观光农业。荷兰的观光农业主要体现在农场的露营,以及与骑自行车游、徒步游、骑马游等沿途活动相关的各种农场服务。英国伦敦城郊沿绿化带建有许多公园和野餐地,供市民游憩。在德国,观光农业也很有广度和深度,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一带的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已经成为德国旅游产品中的一张王牌。
(二)亚洲国家
1.日本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出现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情况:一面是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另一面是农村人口的过于稀少。在此背景下,日本农村地区(包括山村)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了“观光化”(即向旅游方向发展)现象,当时被称为“农村观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时期。到处出现了利用民间资本大规模地开发休养地(度假村)和进行旅游开发的热潮。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北海道的“综合休养地”,长崎县的主题公园--“荷兰村”和三重县志摩的“西班牙村”等相继建成。
日本观光农业的发展,从借鉴法国、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先进经验开始,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至今已迈上了新的台阶。1991年制定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同时由于都市绿地的丧失及人性的回复导向等诸多因素的互动,使得市民农园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客源增加,设施也更加完善。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1)日本观光农业的形式
(1)观光农园观光农园是城市居民非日常性的休闲场所,在日本许多地方都有。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导致城郊地区日益成为住宅地,以致靠近大都市的农园业主们将经营方向转移到观光农业方面了,同时大都市周边地区日益成为观光旅游胜地而处在旅游线路上,并进而被“观光化”了。
这些农园都根据经营特点依季节对市民实行开放,而且来客甚多。从经营状况来看,大型农园由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前景普遍看好;而有些中小型农园由于资金不足,又没有停放观光巴士的停车场,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以致客人稀少、经营状况不理想。此外,有些农园因为缺乏经营经验和必要的技巧导致其经营惨淡;有的则能及时转变经营理念,采取联合经营或连锁经营的方式以求得生存和扩大生产规模。
为使观光农园的经营走上正轨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a.力图延长农园使用年限;b.通过提供饮食和从产地直接销售土特产品及商品指南等方式以增加附加值;c.建立共同宣传与共同洽谈的体制等;d.与周边地区的观光胜地和住宿行业开展合作;e.以近距离旅游市场的“一日游”客人为主要客源向他们提供能使其快乐度过半天至一天的空间和必要设施。这些做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市民农园与观光农园相似,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比较注重参与性。园地是市民从农民手里租来的(在日本,只要支付一点土地使用费,便可租到一定面积的土地),市民承租园地后主要靠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如刨土、施肥、购苗选种、种菜(树)、浇水等,并尝试进行农田管理。农协还专门派农艺师到现场进行专业指导。一方面,市民通过参加各种田间劳动,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文化,并从中学习农作技术,了解植物生长习性,从而达到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民将土地出租收取租金,平日可帮助忙于工作的市民照顾农田,收入要远高于自己种田,因而这是一项委托方和受托方共同受益的事。
日本主要大城市都有市民农园,且随着人们需求的扩张,农园不断增多。如东京练马区便设有市民农园,供市民利用节假日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据统计,东京地区每年到农园参加劳作、体验农业乐趣的市民约达3.8万人次。不少地方除拥有综合性的农园外,还依据农园承租使用对象的不同分别建立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农园。如针对老年人设立了老年人农园,为儿童设立学童农园。在学童农园里经常可以见到或插秧或割稻的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身影。尽管日本水稻种植和收割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但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增进对农艺的了解,特地开设了此类必修课,以便使学生们都有亲自体验农业的机会。
(3)农业公园从1980年起,日本农业公园开始不断增加,其面积日益扩大。就其内部设施而言,农业公园大多拥有温室、植物园、样本园和游园等;从运作情况来看,一般具有农业生产与加工功能、农业实习与进修功能、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展览与参观学习功能、休闲功能、农产品销售以及饮食和住宿等功能。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合性或综合性场所。
日本的农业公园一般建在城郊地区或位于交通沿线,但其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因地势不同而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如大阪府利用山坡发展山间葡萄),有的则采用先进的玻璃温室、营养液栽培等技术(如周年葡萄农业公园、多层悬挂式番茄、草莓栽培、采摘蔬菜等),有的甚至发展了加工业,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供前来观光旅游的市民选购或上市出售。从其内容来看,有些农园里搞得特别丰富,既有花卉又有果树,还有各种蔬菜等。从种类看,主要有葡萄类、柑橘类、草莓类、芋艿类、柿子类、生梨类以及垂钓类等。今后,这些农业公园将日益走向专业化,经营一些特定产品,如青森县的苹果、鸟取县的梨、新潟县的稻米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如果以某种特定物种为主题进行经营,将出现城市中主题公园性质的农业主题公园。
在诸多农业公园当中,神户市的农业公园和果树与花卉公园最为突出,无论其规模还是内容都很引人注目。前者拥有葡萄酒酿造设施、葡萄园、体验农场、实习馆、饭店和西餐馆等;后者设有果树与花卉馆、园艺科技馆、果树园与广场等。对于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来客可以观看、学习、体验、品尝、购买,享受到多种乐趣。公园周围是良田美景,里面则拥有美观、清洁而又舒适的设施与空间。人们在空闲时只要购买一张门票,便可以在农园里自由自在地观光,既可以观赏到争奇斗艳、芳香四溢的鲜花,又可以目睹生机勃勃的蔬菜,还可以亲自采摘和品尝各种鲜嫩的水果。
日本观光农业园大多建在城市周边地区和铁路、公路沿线等交通便利地区,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2)日本观光农业的类型
从观光和农业的关系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农村空间提供型:利用农村优美的空间环境,为使游客能在那儿作短暂或长期逗留而提供场所之类型。这种类型大致可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风景观光型主要是将美景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并对道路及观景地区进行必要的整修,以便将景色完美地展现给游客。
b.农村公园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针对到农村旅游的“一日游”客人而开发的。其中包括观光农园(如葡萄园、苹果园、草莓园等)、观光牧场和市民农园等。所不同的是,观光农园和观光牧场皆以一般游客为对象,而市民农园则是以想亲身体验农作的人为对象,因而其设施也不一样。
c.农村度假(休养)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对环境、设施的配套建设与服务等措施招揽客人。主要形式有自然休养村(家乡休闲村)、民宿村和别墅村等。前者因为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或指导而向度假村方面发展;而后者(民间的别墅村和特定的俱乐部等)则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建设,以建立“理想之乡”为目标。
(2)体验交流型:从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地方虽然没有对游客所使用的空间和设施进行整修,但是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和交流活动同样实现了观光农业。通过农村举办的活动,既扩大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又使城里的孩子亲身体验了农业和农村生活,加深了他们对农业及农村的了解。这种类型是力图通过有组织的行为促进体验与交流活动,一般是通过实行“家乡会员制度”的形式来实现的,主要针对来自大城市的游客,举办地多为偏远的农村以及没有兴建特别设施的农村等。这种类型又可细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乡村活动型农村地区每年都要举行插秧节和祈祷庄稼丰收的农业节(如葡萄节)等活动以及某些具有传统性的季节活动(如樱花节,夏季神社祭祀)。
b.农业体验型近几年来,日本全国各地都开展“山村留学”。去农村进行“体验修学旅行”(吃住在农村,并帮助干农活)之风很盛行。其背景是一方面,因为人们对农村的环境和生活等重要因素的认识提高了。另一方面,以体验农业为目的的体验农场也纷纷在各地建立起来。不过,这些活动虽称为观光,但其社会教育的色彩更为浓厚。
c.家乡会员型日本全国各地都推行“家乡会员制”、“主人制度”(如森林的主人、日本牛的主人)和“特别町(镇)民制度”(三岛镇)。采取这种形式的大多数地区能够通过募集“家乡会员”,获得入会费,并每年向会员邮寄数次“家乡包装袋”和“家乡商品”。对成为“家乡会员”的人来说,除获得这些物品外,一般还能享受免费使用当地设施等方面的优惠。
(3)农产品提供型(即直接向游客提供本地农产品的类型):这种类型大致可分为销售物产与提供饮食两类。前者主要是位于果树栽种地带、道路沿线的直销店、市镇村和农协等销售本地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物产馆以及早市和露天市场等;后者主要为乡村餐馆和农场西餐馆,如荞麦产地的荞麦店、奶酪地区(牧场)的牛奶西餐馆和牛肉产地的牛排西餐馆等。
有些地方提供单一旅游产品,有些地方提供复合型产品(如爱知县足助镇除拥有风景秀丽的香岚溪外,还有供游人进行多种体验的“三州足助屋敷”以及多种住宿设施)。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其观光类型及其特征也不一样。
2.韩国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村地区人口减少、老龄化趋势严重、年轻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了农村的社会萧条、就业机会不足、农产品价格低廉等现象,引发了农村家庭收入的不稳定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韩国政府决定把发展绿色观光农业作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方案,以便激活农村的基础产业。为了推动观光农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目前韩国的观光农业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缆等,均由政府出资、建设,而所有的娱乐设施则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同时银行提供低息贷款为当地农民建立建设观光农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1)韩国的观光农业目前主要有以下类型
(1)自然学习型基础设施+动植物园、民俗资料馆、食堂、校园等。
(2)周末农园型基础设施+周末农园、农器具仓库、住宿设施、食堂、特产品销售处、钓鱼、游乐场等。
(3)身心修炼型基础设施+野营场、民俗资料馆、运动场、游泳馆、其他。
(4)农村修养型基础设施+住宿设施、食堂、野营场、休息所、特产售货地、其他。
(2)韩国观光农业的良好效应
(1)经济效应增加了税收,开发了地域产业,维持企业盈利,增加消费支出,提供工作机会,促进生产等。
(2)文化、社会效应学术、教育水平提高,信息发送(知名度增加、形象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设施得到改善,地区的环境得到整顿,促进了全球化,服务意识增强,促进人与物、信息之间的交流,居民的意识革新等。
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观光农业也正在蓬勃发展。如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城郊建立了农林旅游区,并举行国家农业节活动。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府就大力倡导花园城市运动,20世纪80年代政府又建立了十大农业科技园,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新加坡现已成为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东方旅游王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则充分利用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开发热带观光农业,吸引大批各国游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外汇收入增长。
(三)美洲国家
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农村地广人稀。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