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足够的睡眠,人们就会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加速大脑机能衰退,引发心血管疾病,引起肌肤血管微循环不畅,出现提前衰老的症状,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1.疾病与睡姿
您也许会觉得很可笑,睡觉摆POSE谁不会呀?怎么舒服怎么摆呗。不过,可别小看睡相,这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
在一夜的睡眠过程中,人是不可能保持一个睡姿到天明的,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在变换着姿势睡觉,这样更有利于解乏和恢复体力。
对一个健康人来说,不必过分计较自己的睡眠姿势,一般人以侧卧,尤其是右侧卧位为佳。仰卧入睡时四肢肌肉得不到放松,睡熟之后手会不自觉地搭压在胸上,容易引起噩梦;俯卧时胸腹部受压,口鼻易被枕头捂住,还容易“落枕”。侧卧时四肢放松,活动范围不大,不易打鼾。
但是,对于患有某种疾病的人而言,讲究一下睡眠姿势就很有必要。因为很多疾病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而诱发或加重的。所以,主动或被动采取保护性睡姿,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症状都是有益的。
(1)心脏病患者:
心脏代偿功能尚好者,可向右侧卧。若已出现心衰,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脑血栓:
动脉硬化若采取侧卧位睡姿,势必加重血流障碍,宜改为仰卧睡姿。
(3)肺部疾患:
两边肺部都有病的人,最好是仰睡。如果左肺有病,适宜左侧睡;右肺有病,则宜右侧睡。
(4)高血压:
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姿应为半卧位或侧卧位,可使用长方形宽大枕头,使头和肩部都枕上。
(5)胆石症:
不宜左侧卧。因为胆囊位于上腹部,形如一只小酒瓶。当人体向左侧卧时,胆囊“瓶口”朝下方,“瓶底”朝上方。这样,胆囊结石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落入“瓶颈部”而发生嵌顿,引起胆绞痛发作。因此应尽可能平卧或向右侧睡。
(6)腰背痛:
宜侧卧睡,这样可以使肌肉完全松弛,避免肌肉牵拉紧张、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或加重腰背痛。
(7)中耳炎:
脓汁会灌满患侧耳道,为使脓汁引流通畅,可采取患侧卧位,以促使脓液排出。
(8)鼻中隔偏曲、鼻息肉:
应向与偏曲方向相反的方向、未生长鼻息肉一侧卧位入睡,即向鼻腔相对通气的一侧侧卧入睡,这样就减少了夜间用口呼吸的发生概率,保持口鼻气流的通畅,避免晨起感到头晕、咽干等不适。
(9)心肌炎、哮喘、心力衰竭:
采取半躺半坐的睡姿,可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肺部瘀血,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有利于症状的缓解与休息。
(10)胃溃疡:
胃溃疡病人宜提倡左侧卧位。如果向右侧卧,从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回流量大大多于正常情况,而且持续不断,可引起胃部灼痛。
(11)颈椎病:
睡觉时应把枕头放在颈下,不要让颈部悬空,也不要突然剧烈地翻身。如能枕用颈椎保健枕自然更好。
2.长期服用安眠药的危害
在多数情况下,失眠是偶然的、暂时的。例如某种原因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考虑问题过多时,就有可能出现短时间的失眠。这不是失眠症,可以顺其自然,除非精神刺激特别强烈,否则不必服安眠药。
严格地说,安眠药只适用于急性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引起的暂时性失眠,或者用于重性精神病的睡眠障碍。对于通常的失眠症患者来说,安眠药是弊多利少。服药后虽然整夜入睡,但积极睡眠严重不足,因而早晨醒来仍然昏昏沉沉,好像没睡一样。这会使失眠症变得更加复杂。
而且,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即药物的作用越来越低;同时扰乱了脑组织的正常物质代谢,以致产生药物依赖性,即通常所说的药物成瘾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出现的危害有:
(1)宿醉:服用某些安眠药,夜间睡眠会明显改善,但部分人白天还会昏昏沉沉,头脑并不清醒。在医学上,这就叫宿醉现象。
(2)依赖性或成瘾性:一旦形成依赖,就离不开安眠药,会把它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例如,临睡前必须服用或确信床边备有安眠药以便随时服用;如果不用安眠药就难以人睡或通宵不眠,失眠比用药前更严重;可因缺药而高度紧张,而且有全身难受的感觉,出现生理、情绪、行为以及认识能力方面的综合症状。
长期服用安眠药的病人极易发生安眠药依赖性。
(3)戒断症状:长期用药者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如失眠、激越、坐卧不安、烦躁等症状。
(4)反应减慢:长期服用安眠药,人的记忆力将会减退、反应减慢。
(5)记忆力减退: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使认知能力降低,记忆力和智力减退。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更加明显。国外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安眠药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6)呼吸抑制:某些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对安眠药特别敏感,有时一般剂量也可引起过度镇静作用而发生意外;
呼吸功能不全的人,即使小量的安眠药也有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加重,甚至因严重呼吸抑制而死亡;
患有限塞性睡眠呼吸不足综合征的病人,往往因睡眠差而被当作失眠症,错误地给予安眠药治疗,结果可使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发生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度延长而死亡。
(7)睡眠异常:服用安眠药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睡眠不完全相同。病人往往有噩梦多、定时早醒和白天嗜睡现象,对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均不利。
(8)神经精神症状:长期或大量服用安眠药的人,还可出现头痛、易激动、不愿交际、口中怪味、步履不稳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精神症状。
(9)可致死亡: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会成为毒剂,吞服大量安眠药可致死亡。
3.疯狂爱上睡眠的病
如果一个人晚上睡眠的时间充足,没有药物的影响,也没有新陈代谢或内分泌的问题,白天还是太想睡觉,就可以说是“嗜睡”了。
中医称嗜睡为“多寐症”,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
嗜睡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易发生的时间不合适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尽管睡眠可以发生的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
嗜睡通常最初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比较晚。一旦出现嗜睡的现象,它会伴随你终生。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
嗜睡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然而,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因为引起白天睡意过多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都能产生这种症状。
嗜睡,轻者只是精神恍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还能照样进行,不一定频频打瞌睡。中等度者只有在精神放松时,例如吃过饭后、看电视、听音乐,才容易睡着。重度的病人就比较麻烦,在必须全神灌注的场合,例如站立值勤、吃饭、开车、与重要上司、客户会谈,也会无法控制得睡着,这种人就不合适从事驾驶、警卫、高楼建筑、塔台指挥等疏忽不得的工作。
常见的嗜睡疾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作性昏睡症和夜间肌肉挛缩症等三种。
所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在睡觉当中有间歇性的呼吸停止,常合并有肥胖、大量鼾声和高血压,大部分病人都是成年男性,偶而也会有女性或小孩。
家里如果有肥胖爱打呼的小朋友,上课中频频梦见周公,成绩老是挂在车尾,要注意他的扁桃腺和腺样体是不是太肥大了,他可能不是IQ不如人家,只不过是有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罢了。
至于发作性昏睡症,也就是白天过度想睡觉,有的病人在激动后(如大笑、咳嗽)会阵发性昏厥,有的在睡觉时有幻觉或睡眠中麻痹的现象。这种病人在欧美国家并不稀少,病人甚至自组联谊会,互相交换信息,互相帮助。但是在国内较为罕见,大概只有从事睡眠医学的人才会特别注意。
另外的夜间肌肉挛缩症,则是睡觉当中,肢体(通常下肢)间歇性的抽筋,因为脚的肌肉老是抽动不停,睡眠受到干扰,没有办法进入第三、四期的深睡期,第二天早上醒来,总觉得没有睡足,会间断的打瞌睡。
遇到这些白日过度嗜睡的病人,通常在排除中枢神经、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的问题后,会施行整夜的睡眠监测。如果怀疑是夜间肌肉挛缩症,会加上整夜的胫肌肌电图监测。如果是怀疑发作性昏睡症,白天还要施行多重入睡时间检查。
4.打鼾的危害
打呼噜的病人以前认为是睡的香,但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它可能是一种病态。打鼾的人时常被别人抱怨,和同室或者配偶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令打鼾者烦恼。然而打鼾更大的危害是引起呼吸暂停。
早在199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鼾症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学者把打呼噜确定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病症,是症候群,与27种疾病有关。
打呼噜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另外还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中枢性的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通道狭窄,主要是气管平面以上的上呼吸道狭窄都可以引起打鼾甚至呼吸暂停,具体包括: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引起鼻部狭窄。
咽部狭窄:扁桃体肥大,咽部松弛,悬雍垂过长。
舌体肥大,舌根部肿瘤、舌后缀等引起咽腔狭窄。
颌面部发育畸形,如小颌畸形等,肥胖。
小儿多由于扁桃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
打鼾者的气道比正常人狭窄,严重时气道可以完全阻塞,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气体不能进入肺部,造成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等,甚至发生睡眠中猝死。
如何界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呢?每停顿10秒以上为一次呼吸暂停。睡眠一小时,有5次以上大于10秒的停顿,或睡眠7小时中,大于10秒的停顿在30次左右,即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正常人在睡眠时呼吸均匀,氧气摄入量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要。而每晚7小时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则有300~400秒处于无氧吸入状态,血氧浓度低于正常值约8~10%。
这样夜复一夜,年复一年,支离破碎的睡眠,使氧气摄入明显减少,身体各重要部位缺血缺氧,诱发各种严重疾病,如果脑细胞组织持续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脑细胞的不可逆性死亡。
53%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在夜间睡眠时,近来研究表明打鼾与呼吸暂停是脑血管病一个独立的发病诱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呼噜在夜间死亡率急剧增加,未经治疗的打呼噜,病史在5年左右的死亡率为11%~13%,每小时呼吸暂停大于15次,8年打呼噜病史者,死亡率37%,因丈夫打鼾而有72.5%的妻子每晚睡眠少1~2小时,或有30.6%从鼾声中惊醒。9.7%的妇女因丈夫的鼾声而导致神经衰弱(因为打呼噜造成婚姻破裂的无从考证)。由此可知,打呼噜绝不是正常现象而是严重疾病,是诱发其它疾病的罪恶之源。
专家表示,如果晚上打鼾,且伴有以下症状,则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需立刻治疗:
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
睡眠反复憋醒、睡眠不宁、诱发癫痫;
睡不解乏、白天困倦、嗜睡;
睡醒后血压升高;
睡眠浅、睡醒后头痛;
夜间睡眠心绞痛、心律紊乱;
夜间睡眠遗尿、夜尿增多;
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学习能力降低;
白天似睡非睡,工作、开会、吃饭时也难以抑制的入睡;
阳痿、性欲减退;
老年痴呆。
5.如何治疗打鼾
打鼾的诊断并不困难,用录音机录下患者的鼾声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它常可提供有用的诊断线索;患者的爱人对其配偶打鼾持续的年头、每周打鼾的次数、鼾声的性质等情况一般会做出较为详细准确的描述;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睡眠及呼吸情况等。
目前用于治疗打鼾的方法不下数百种,打呼噜的病人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决定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1)药物疗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打呼噜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及舌根三处发生狭窄、阻塞,再加上睡眠时咽部软组织松弛、舌根后坠等导致气流不能自由通过咽部的气道。目前国内外能治疗打呼噜的药物有不少,乙酰唑胺、甲状腺素片促进新陈代谢。
使用药物还要注意对症下药:
对内分泌疾病引起的打鼾要治疗原发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该口服甲状腺素片;
肢端肥大症的患者应该应用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药物;
对鼻炎患者应用鼻粘膜收缩剂滴鼻,保持鼻腔通畅,可使部分人的鼾声减低。
(2)手术治疗
要根据阻塞的平面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有鼻阻塞的病人应该进行鼻部的手术,使鼻道通畅。
咽部狭窄的病人可以行腭咽成形术,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部分悬雍垂及扁桃体,增大咽部的间隙,从而治疗打鼾,它是目前治疗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耳鼻喉科及口腔科手术矫正鼻部及下颌骨畸形、切除咽口周围的软组织常可去除解剖狭窄,使鼾音减轻。
儿童患者的打鼾常常是由于腺样体或扁挑体增生引起,手术切除这些增生肥大的软组织,疗效甚佳。
另外小颌的病人容易舌后坠,可以做正颌等手术。
(3)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
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是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它是一种很有发展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使咽部的组织消融,体积缩小,并可以缩小肥厚的舌体。由于是采用低温治疗,局部反应小,基本上无痛苦,不出血或者出血甚少,操作时间短,可在门诊接受治疗,主要适用于鼻腔、咽部狭窄及舌体肥大的病人。
(4)持续正压通气机及口矫器
持续正压通气机(CPAP)主要原理是通过睡眠时配戴一小型CPAP机,使面罩与呼吸机相连,类似吹气球的原理,将咽部狭窄的部分扩大。每一个病人需要的压力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医生利用多导睡眠图检查来确定一个合适的压力。CPAP机可以明显提高血中氧的含量,适用于中重度打鼾及其它治疗方法失败的病人。
(5)止鼾舌托矫正
特征是“口腔器官矫正型”,即遵循打鼾的机制,做成半口假牙套状,睡觉时戴入口中,固定于牙床上,通过其上特殊的生物功能材料,直接作用于患者发生口腔变形的部位——上面的软腭和下面的大舌头,然后依据物理力学的矫正原理,恢复患者口腔内部器官的正确位置和形态,形成一个畅通的呼吸道,达到减少甚至从根本上消除打鼾和憋气的目的。
(6)膳食与生活注意事项
①戒酒。尤其是睡前禁饮酒。酒精可抑制呼吸,引起或加重打鼾;
②戒烟。吸烟刺激上气道,引起粘膜水肿,加重打鼾。吸烟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只会让已经堵塞的鼻腔和呼吸道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