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物工程在理论研究上可与国际水平抗衡,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一些新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但由于产业开发没跟上,数十年后的今天,不得不大量引进别人的东西。中国新崛起的生物技术目前在国际上是中等偏上,在亚洲则处于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但中国的生物工程水平却不及日本的几十分之一。技术如果没有开发,躺在实验室里就永远是技术”。
一直以来,陈章良从事的都是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的克隆上。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研究出了抗虫、抗病的转基因植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如今,陈章良在植物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农业等课题研究上已经是硕果累累,而最令别人羡慕的却是兼具科学家和成功企业老板的双重身份。由于一直都致力于开创中国的生物工程企业,因而陈章良特别喜欢别人称他为“老板”。站在生物科学前沿的他,更加懂得了技术产业化对中国的意义。
陈章良曾感慨地说:“中国的生物工程在理论研究上可与国际水平抗衡,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一些新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但由于产业开发没跟上,数十年后的今天,不得不大量引进别人的东西。中国新崛起的生物技术目前在国际上是中等偏上,在亚洲则处于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但中国的生物工程水平却不及日本的几十分之一。技术如果没有开发,躺在实验室里就永远是技术”。
1992年,以将开创中国的生物工程作为天职,陈章良以企业家的智慧,与别人一起在北大未名湖畔成功创建了目前中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之一的“北大未名生物集团公司”,从此开始致力于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实践,并很快发展成为拥有17家子公司的企业。随后,他们又创建了中国北大生物城——一个********最大的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生物工程产业基地。
曾经,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生物工程,曾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因此,为了寻找一个好的项目,从而带动中国基因工程产业的发展,陈章良将目标定在了a-1b干扰素(赛若金)技术上。有了这一目标,陈章良便开始了艰辛的研究。终于,通过坚持不懈的钻研与努力,他与技术发明人侯云德和企业成功领导者潘爱华一起成功开发了a-1b干扰素,并从研制成功到大规模生产,接连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的生物工程药物;卫生部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国家第一类新药证书;中国“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第一批国家火炬项目。
当a-1b干扰素实验室的研究顺利完成之后,有一外国专家曾断言说:“中国要实现干扰素的产业化,只能是天方夜谭。”然而,科兴生物工程公司的创立,一下子打破了这一预言。在过去的5年中,科兴人创造了“从一项技术到成熟的产品——赛若金,从一个企业到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基地”的奇迹。到1996年,科兴的销售额达到了6000万元,两年后,又被改写为2亿元,利税增长了近12倍。从此,“赛若金”一跃成为了中国干扰素的第一品牌,并且连续3年所占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60%,为中国基因工程谱写出了一个华丽的乐章。
此外,在开创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同时,陈章良也为中国的大学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他曾说:“随着信息业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大学将是更加开放的大学,大学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科研基地,大学的围墙将会逐渐消失。”
为了引领中国的生物工程向产业化发展,陈章良付出了许多心血,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成功开创了中国生物工程产业,他的这种奋斗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