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来自农民家庭的科学家,李振声严谨而不失温和,衣着朴素却精神矍铄,他始终都在为中国人民的“吃粮”问题奔波忙碌着。面对李振声,一般人都很难将他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联系起来。很多人也都很难想到,这位慈祥朴实的老者就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对于捐奖,他总持淡然态度
“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体的,大家都付出劳动,报酬理应每人都有。”
“我没觉得把奖金捐出去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很淡然,没想到会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响。其实,我之所以会把奖金捐出去,首先就是因为我取得的成就确实来自于集体的艰苦奋斗,另外,我们都是从艰苦年代走过来的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物质条件要求。子女们收入也很稳定,有这个条件把奖金捐出来。当初决定把奖金捐出去,是很自然的想法,没有要突出自己的意思。”
对于李振声来说,钱财就是身外之物,一直以来,他都将自己获得的奖金与同事、学生们一起平分。对此,他说:“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体的,大家都付出劳动,报酬理应每人都有。”
当初,在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李振声就不同意为自己申请评奖。他说:“我觉得国家已经给了我很多荣誉,但这是集体的成就……所里一直坚持,大家觉得应该参加评奖。”
据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数额是500万元,其中的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剩下的50万元属于获奖人个人所得。而李振声表示,将会把50万元的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中国科学研究院发育所,作为一笔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在荣誉面前,李振声显得非常淡定,他说:“我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平常也就是粗茶淡饭,生活上我也很知足。”说话间,谦逊和蔼的微笑也一直挂在脸上,他的淡泊很快就感染了周围每个人。李振声就是这样一位不为名利,只为科研工作的执着追求者。
对于很多人争论李振声捐奖一事,李振声说:“我没觉得把奖金捐出去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很淡然,没想到会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响。其实,我之所以会把奖金捐出去,首先就是因为我取得的成就确实来自于集体的艰苦奋斗,另外,我们都是从艰苦年代走过来的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物质条件要求。子女们收入也很稳定,有这个条件把奖金捐出来。当初决定把奖金捐出去,是很自然的想法,没有要突出自己的意思。”“我的做法不应该成为先例。获奖者将奖金留下用于贴补家用,改善生活,合情合理。如果有的获奖者本身家里就有实际困难,就更应该把奖金留下,安排好生活,才能更好地搞科研。”他接着说。
曾经,在2006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全国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得主之一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绝领奖。当时,美国《纽约时报》以“佩雷尔曼,你在哪里”来表达对这位不追逐名利的天才数学家的敬佩之情。纽约州立大学数学家迈克尔?安德森更是高度评价说道:“佩雷尔曼来过了,解决了问题,其他的一切对于他都是肤浅的。”其实,李振声的行为也正是如此。
不管别人对李振声捐奖这一事如何评论,李振声那崇高的人格魅力都已使他成为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高扬的是社会道德的风范,的确令人可敬可佩。
此外,在生活中,李振声很是节俭。在实验站调查时,他从来都不搞特殊,而是和大家一起吃住,他也从不浪费粮食,因为他深知农民种田不容易。身教重于言教,和他一起工作的很多同事和学生都深受感染,慢慢地也都将节俭朴素的作风融入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巨奖面前,李振声依然很淡定,而且还无私地将其捐献出去,生活中,他又将节俭朴素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这种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美德,尤为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