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讲究。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随园食单》上,就曾对上菜程序做过如下论述:“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袁枚的这段话,总结了中餐宴会上菜的一般程序。
目前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为:冷盘→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1.中餐的上菜原则
中餐宴会上菜掌握的原则是:先冷后热,先菜后点,先咸后甜,先炒后烧,先清淡后肥厚,先优质后一般。
基本原则,既不可千篇一律,又要按照中餐宴会相对稳定的上菜程序进行。因为中国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种宴会种类,如著名的燕翅席、鱼翅席、海参席、全羊席、全鸭席、全素席、满汉全席等。地方菜系不同,宴会席面不同,其菜肴设计安排也就不同。在上菜程序上,也不会完全相同。例如全鸭席的主菜,北京烤鸭,就不作为头菜上,而是作为最后一道大菜上的,人们称其为“千呼万唤始出来”。又如上点心的时间,各地习惯亦有不同,有的是在宴会进行中上,有的是在宴会将结束时上;有的甜、咸点心一起上,有的则分别上。这都是根据宴席的类型、特点和需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定。
2.各地上菜的顺序
但是,中餐宴席的款式很多,上菜的顺序各地又有不同的顺序,如果将其分类归并,大体上有如下四种类型:
★北方型
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北方宴席格局大都比较朴实,菜名一目了然,数量上也因需而定,注重实效,不一定都要追求“吉数”和讲究单双,反映了中原大地饮食文化特色:古朴、自然、大方、庄重。
其上菜程序大体上是:第一道冷荤,有时也带果碟等;第二道热菜,以大件带熘炒的形式编排;第三道汤点形式,以面食为主体。
★西南型
主要是云、贵、川三省。西南型的酒筵格局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菜品简易醒目,注重乡土风味,突出当地的名特原料,装盘也较丰满,大多数席面物美价廉,颇耐品尝。
其上菜程序多为:第一道冷菜,彩盘带单碟;第二道热菜,一般是热炒与大菜;第三道小吃;第四道饭菜,以小炒或泡菜为主;第五道水果,多用当地名品。
★华东型
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还有湖北、湖南等地。华东宴席格局比较注重情韵和文采,菜品秀丽,讲究层次,突出鱼米之乡的特点,烹调精细,并时常融注诗情画意与典故传说。
其上菜程序一般是:第一道冷碟,大都成双数;第二道热炒,也是双数;第三道大菜,包括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品和座汤;第四道饭点,米食、面食兼备;第五道茶果,其数目视席面规格而定。
★华南型
主要是广东与广西,福建和台湾也受其影响。华南型的酒筵格局与热带气候相适应,菜名艳美,用料珍奇,席面精巧,档次一般偏高,讲究“吉利”与时序,服务更系上乘,商品经济的特征最为明显。
其上菜程序是:开席汤→冷盘→大菜→热荤→饭点(米食为主,面食为辅)→茶果。
以上四种宴席格局,分别反映出黄河、辽河、长江、珠江流域的食风与食礼。它们和我国四大菜系的辐射区域基本上是一致的,从中也可看出酒筵与菜系之间的密切的依附关系。
3.注意事项
★如有两桌或两桌以上的宴席,上菜要看主桌,但上菜的数量和时间应大体一致,不可有厚此薄彼之嫌。
★一般情况下,上一道新菜就要把旧菜撤出去,但遇到特殊情况,如有的客人还想吃这道菜,或主人喜欢桌上丰盛,应将旧菜推向副主位一边,把新菜摆在桌中或主宾处。撤去旧菜前须事先经主人同意。
★如果上鸡、鸭、鹅、鱼、全猪、全羊等有头有尾的菜或椭圆形菜盘,头的一边或椭圆形菜盘纵向的一边,一定要朝向正主位。
★如果所上的菜有配作料食用的,一定要配齐再上,一般是先上作料后上菜,也可以作料、菜一起上。
★各道菜肴上齐后,服务人员应告诉主人,然后换上小碗上饭。客人用餐后,送上热茶,放在每一餐碟的右边,随即撤去餐具,只留下酒杯、茶杯,后上甜菜、甜点心,最后上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