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健康 远离疾病
近年来,患高血压的人数始终在增多,而控制率仍然偏低。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而心血管病是最常见的人口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控制高血压,最好的办法是做好一级预防,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四大基石,就是最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措施。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余万,其中75%不同程度致残,每年还新发病150万人。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中,由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的比例还是很高。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2亿人,每年还新增300万人以上。
健康的“第一杀手”
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
在国外,高血压被称为“No.1Killer”即“第一杀手”,原因是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病又是人口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又有大量的新理论、新药物问世,取得了许多卓越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每年又有大量的健康人加入了高血压的队伍。总的来说是:病人越来越多,大家仍需努力。
三个趋势值得注意。
一、注意力前移。过去认为140mmHg/90mmHg是高血压,120mmHg/80mmHg是正常。现在认为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这一部分人群,尤其是130mmHg/85mmHg以上的人群属于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经三年随访,其中有高达1/3的人变成了高血压,即使未进入高血压,他们也比120mmHg/80mmHg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美国学者把他们称为高血压前期,欧洲学者称为正常高值。保护这部分人群,不让他们变成高血压已成为当务之急。他们是最容易受教育、受保护的,投入最少,收效最大。采用“四大基石”,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使变成高血压的人减少一半以上。而一旦变成高血压,则大多需要终身治疗,不仅耗费巨大,而且一部分将因心脑肾合并症致残致死,何不“今天缝一针,胜过明天缝10针”,“一两预防胜过一磅治疗”?
二、更加重视联合用药。过去用药注意单种药,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用一种药能控制的人不到一半,一半以上的人需要联合用药。在用药上,使用一些小剂量的复方用药,协同正作用,抵消副作用,使降压效果更强,副作用更小,成为新的趋势。是1/1=3或1/1=4的效果。所以小剂量复方制剂日益受欢迎。
三、经过长达20年研究,发现防治高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三个关键因素。
1.降压幅度。确实把血压降下来。
2.降压的稳定程度。24小时内血压反复升降对靶器官是不利的,因此,短效应降压药尽量不用。
3.降压的同时不要激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靶器官得到最理想的保护。许多长效药,都有这样的保护作用。
这三关把住了,不但降压的效果好,保护靶器官的效果也最好。
高血压研究已经100多年了,自1896年发明了血压计,到现在一百多年了,虽然研究成果很多,新药也很多,国产的,国外的,便宜的,贵的,但高血压发病率不但没有下降,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升高,控制率也不高,归根结底还是预防不到位。另外,药物还要符合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稳定降压,价格合理才能被广泛应用。
所以高血压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在预防方面,维多利亚宣言的四大基石作用最大。而四大基石中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因素。美国心脏病学会奠基人,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先生曾引用英国谚语说:“No hurry,No worry,No hypertemion.”意思是: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充分强调了神经系统、精神压力在四大因素中的重要性,当然不是绝对的。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多因素影响,不过,心理确实很重要。
运动方面提倡多走路,人类600万年的自然进化,人的体型、脸形、解剖、生理,一切都适合直立行走。步行健身是美国一代名医怀特博士所倡导的,不仅使身体脂肪减少,肌肉增多,线条优美,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人体体质、体能提高,各种疾病减少。
另外,戒烟可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限酒(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喝酒,饮酒会增加对降压药的抗药性)。少量酒对健康人有益,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总之,如能按照健康四大基石去做,不仅有理念,还有持之以恒的行动,那么,就能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平均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我国来说,就是高血压病人减少,可以减少5000万。
高血压健康食谱
膳食结构应像一座春天的花园,百花争艳,满园芳菲,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教条。
膳食作为一种文化,正如艺术一样,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南,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膳食应品种繁多,花样齐全,兼色香味。膳食结构应像一座春天的花园,百花争艳,满园芳菲,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教条。
高血压病人有胖瘦之分,食谱可分为三类:减肥食谱、日常食谱、节假日食谱。
如果病人肥胖,先要记住: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这三种食谱可灵活掌握,交替使用,最关键的一条是保持理想体重。理想的体重是健康的重要指标。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监测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强危险因素。
减肥食谱:每日总热量1200~1400千卡,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适用。
热量1200-1400千卡
內容:粮:3两瘦肉类:2两牛奶:250克
鸡蛋:1个蔬菜:2斤油:15克盐:3克
分配:
早餐:绿豆麦片粥1两
煮老鸡蛋1个
香油拌芹菜5两
牛奶1碗
午餐:米饭1两
蒜泥拌白肉(瘦)1两
拍黄瓜5两
生西红柿5两
晚餐:扒鸡(瘦)3两
熬白菜(木耳、虾皮少许)5两
馒头1两
做法:
1.绿豆和薏仁预先泡水一碗。
2.锅内放5碗水,放绿豆与薏仁煮至熟软。
3.放入麦片与冰糖略煮3~5分钟。可以热饮或冰凉再食。
绿豆麦片粥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不胖的患者,日常食谱:每日总热量1800~2000千卡,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适用。
热量1800~2000千卡
內容:粮:6两瘦肉类:2两牛奶:250克
鸡蛋:1个蔬菜:1斤豆制品:2两水果:5两
油:20克盐:5克分配:早餐:燕麦片粥1两煮老鸡蛋1个馒头1两牛奶1碗牛餐:米饭2两清蒸鱼2两炒肉丝蒜苗(肉丝半两)3两海带汤1两苹果、香蕉共5两晚餐:玉米粥或豆粥1两窝窝头1两肉片冬笋1两(肉片1两)白菜炖油豆腐白菜4两、油豆腐1两材料调味料蒜苔200克盐适量肉丝150克酒2大匙蒜4粒太白粉1大匙油3大匙做法:1.蒜苔切段,蒜拍扁,肉丝加太白粉拌匀。2.热锅后放3大匙油加热,先炒蒜与肉丝。
3.肉丝变色后,放入蒜苔拌炒,加酒、盐拌炒入味,即可盛盘。周末、节假日食谱:每日总热量2400~2600千卡。周末、节假日适用。热量2400~2600千卡內容:粮:8两瘦肉类:3~4两牛奶:250克蔬菜:1~1.5斤豆制品:2两水果:5两油:30克盐:7克分配:早餐:燕麦片粥1两面包1两牛奶1碗盐水毛豆半两,香油拌莴笋丝3两午餐:咖喱鸡饭3两素炒生菜5两沙锅豆腐适量梨、苹果共5两晚餐:排骨汤面3两鸡片茭白鸡肉1两浇汁双花3两荸荠虾仁3两材料调味料芋头300克酱油半碗。
五花肉500克高汤2碗
蒜4粒糖1大匙
油适量
做法:
1.芋头去皮,切块。五花肉切块。两者分别放入加热的油中过一下。
2.锅内放入全部的调味料煮沸,放入五花肉用中小火煮15分钟。再放入芋头煮10分钟左右。
材料调味料
茭白2只盐、酒少许
鸡胸肉100克
胡萝卜50克太白粉1大匙
豌豆夹10个高汤2/3碗
蒜4粒盐1小匙
油3大匙
做法:
1.鸡胸肉切片,加盐、酒腌15分钟,加太白粉拌匀。
2.茭白荀切片,胡萝卜切片,豌豆荚去筋,蒜拍扁。
3.鸡片放入煮沸的水中烫一下即捞起,胡萝卜与豌豆荚也烫过。
4.热锅后,放3大匙油加热,放入蒜炒香,倒入茭白拌,倒入高汤后,倒入鸡肉,胡萝卜,豌豆荚拌,加盐调味。
由于各人体重及劳动量不同,热能消耗可相差1倍以上,因而含量可相应调整。大致固定后,可以粮换粮,以肉换肉,以豆制品换豆制品,以菜换菜来增加花色品种。如瘦肉类可用瘦猪肉、瘦牛肉、羊肉、鸡肉、各种海鱼、河鱼虾、兔肉、甲鱼等。豆制品可用豆腐、豆腐干、豆腐丝、豆泡、腐竹等。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风者应按病情、按医嘱适当调整。
同时不同品种食物也可互换,例如:主食1两=切面1两半=白薯(红薯、芋头)2两半:水果半斤。瘦猪肉类1两=大鸡蛋1个=牛奶半斤:鱼2两=带骨鸡3两:豆腐豆腐2两=豆制品1两。
另外,除常吃粗粮、鱼,豆制品和绿叶菜外,还应注意多进食一些有一定补钙、降脂、抗凝、降压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牛奶、燕麦片、黑木耳、香菇、西红柿、西兰花、洋葱、大蒜、红薯、玉米,胡萝卜、豆芽、荠菜、芹菜、山楂、海藻类食物、苹果等。
节假日或平时常吃些熬得较软的什锦豆粥或各种适合自己口味的粥,不仅营养丰富均衡,还有助于调整妇女更年期内分泌紊乱。苏东坡说:长寿方法很简单,“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物的多样、均衡、适量,对保障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对人体一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要引爆心性猝死的“定时炸弹”
1985年,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讲台上;国际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加拿大籍医学家谢华真教授因急性心梗猝死在旅途中;2004年4月8曰,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猝死,享年54岁;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在上午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0岁;国外一位著名政治家,在听取汇报时,因心情激动,15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小时后去世。
猝死犹如晴天霹雳
在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和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內学术讨论申,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为了国际统一则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三种,而不统称为猝死,以免标准混乱。由于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胰腺炎,还有剧烈运动等都可以造成猝死,这里主要谈谈由非外伤性、意外发生的心性死亡,重点为1小时和6小时内死亡的。
生老病死本如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这是指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的自然凋亡。而中年得病,身心煎熬,人财两空的病理死亡常令人惋惜。如果是中年猝死,则犹如晴天霹雳,无论对亲人或对社会都是人生最大的打击。调查表明:在人生43种“生活事件”中,中年丧偶位居榜首,得100分(表示最严重)远超过坐牢(63分),而如果是猝死,得分还要再增加,真可谓肝肠寸断,确非一般入所能承受。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猝死的研究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直至今天,仍是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早在2400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真心痛……朝发夕死”的记载。考古学发现,长沙马王堆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经解剖,冠状动脉左前降枝有95%狭窄,胃内有138颗半甜瓜子,据推断,可能是该贵妇人一次饱餐后突发心性猝死。而现代医学上,第一例有明确病历记载和尸体解剖的心性猝死是英国外科医生亨特,他性情暴躁,在一次医院内学术讨论中,因激烈争吵而当场倒地死亡。
猝死有明确的“引爆”因素
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
心性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但并不是无原因发生。心性猝死是在有一定内外病理因素上的“爆发”过程,因此它不发生在健康心脏上,不眷顾正常人。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人不同的极为复杂、极为精细的,有些迄今尚未清楚的过程。但形象地比喻,心性猝死可以理解为由“定时炸弹”(即基本病理因素)加“引爆操作”(即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定时炸弹”是什么呢?它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由于斑块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不同,而最主要的是稳定性不同,有的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很厚,从不破裂。大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就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以数年计,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而再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的或全部的堵塞,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人还健康生活,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病人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立即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所致。
这里要特別说明的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和冠心病猝死虽是同一性质的病变,但却是程度差异很大的三个阶段。据大宗病理解剖报告,几乎从儿童就可见到主动脉内膜有脂肪沉积,男性30岁以上斑块发展明显加快增多,40岁左右已接近60%,60岁以上约8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人体有强大的代偿稳定机能,这些并不等于冠心病。临床上,冠心病要根据多项参数综合诊断或冠状动脉造影有至少一枝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方可诊断,因此就少得多。而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每500~2000人中每年才有1人发生。而以猝死出现的就只占其中的13%~30%左右,就更少了。
而猝死病人的大多数都是有明确“引爆”因素的,其中以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酗酒,饱餐,剧烈运动,寒冷,豪饮冰冷饮料等为主。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已充分证明了基本病理病变即“定时炸弹”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诱发因素,即“引爆”更是起关键作用。所幸,这两者都是可以预防的。
从小抓起,少造“定时炸弹”
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在军火库,有很多炸弹,而管理严格,却不会爆炸,也同样安全。然而如果只有一枚炸弹,但不小心着火,立即会引发大爆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因为他们的动脉硬化斑块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也即炸弹多,但猝死也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保养自己,即军火库管理严格,爆炸也少;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因此,猝死的预防一是要从小预防,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少造炸弹;二是要善于养生,严防炸弹引爆,最好是双管齐下。
从小预防能有多大效果呢?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在全球独占鳌头,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带头重视,大力开展预防。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达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而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形成鲜明对照,充分说明了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