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7200000018

第18章 稻作发展看农民的经济意识变迁——以广西武鸣县陆斡镇二塘村八队为例(6)

1983年,武鸣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塘村八队也在这时开始实行每年调整土地的“包产到户”体制。农民获得了支配自身劳动和生产资料的自由,但由于技术水平所限,而且没有多少生产投资,农民的水田仍然是以种水稻为主,在刚分到户几年里,水稻亩产量并不比集体化的时候高。在20年的逐步发展中,种稻技术又有新的进步。

(一)选种与育秧

种的谷种分两类,一类是杂优品种,全部需要到市场上买回,一类是传统常规品种,都是自己留选。留种的稻又分糯稻和籼稻。准备留种的品种,先要观察选择在田里长得较好的田块,在收割后与其他稻谷区分开来,单独晒干保存。谷种不能晒得太干,最好是六七成干,太干的谷种难发芽。糯谷的谷种收割与籼稻不一样,传统的方法是一穗一穗的用禾剪剪下,成把捆在一起,拿回家后挂在室内的墙上晾干。过几个月或到要育秧时才用手将谷粒掠下,或用棍子打下来。

在播种之前,要浸种催芽。种早造时先用冷水浸泡两天,浸种的水要高出种子3寸左右。第三和第四天要进行催芽处理,即用温水洒到谷种上,然后用尼龙纸密封覆盖保温,利用高温催芽,第五天种子已长出一定的芽,这时可以播种。种晚造时气温足够高,不用特别催芽。

秧田要在浸种期间经过二犁三耙,再放水浸漫。在播种前还要起畦,将田里的水放掉一些,水不能漫过畦,要保持在垄。播种时用手将谷种均匀地撒在畦上,然后用抹墙用的工具将谷种压到泥土里,也有的人用手压。这是使用抛秧技术之前的情况。1998年后大量使用的抛秧技术,播种育秧与原来有所不同。

按抛秧技术要求,要使用秧盘育秧。秧盘是由硬塑料膜制成的长方形盘状物,盘深约2厘米,底部形成蜂窝状小杯,杯底有通透的小孔。根据技术推广员所讲,要挖水塘的肥泥放入盘中,谷种要放在小杯里。这样做非常麻烦,要花很多人工。结果在抛秧技术推广的第一年即1997年,只有包括一个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在内的5户人采用了抛秧技术。村干部和组长是按上级要求带头使用新技术的。另外几户是比较相信技术的农民。有两户农民并没有完全按农技推广员的要求做,他们育秧用的泥不是塘泥,而直接用秧田里的泥,谷种也没有完全放到秧盘的杯上,而是跟原先撒谷种一样均匀撒在秧盘上,然后用抹墙用的工具将谷种抹进小杯里。结果证明,这种做法也有效,秧苗同样长得好。抛秧比插秧要省力省时许多。1998年早造,80%的农户采用了抛秧技术,到1998年晚造,所有的农户都进行了抛秧。而育秧的做法都是用田泥和均匀撒种的方法。抛秧技术一开始不被大量采用,原因除育秧的要求太过繁琐外,还有农民对新技术的怀疑,害怕抛下的秧长不起来。在第一年少数抛秧之后,秧开始时在田里东倒西歪,有的村民看到这种情况,认为这样肯定不行。抛秧的农户心里也没把握,有人将倒得厉害的秧苗插好。约10天后,秧苗长好了,抛下时歪倒的也同样长起来。最后无论是禾苗长势还是亩产量,抛秧田并不比插秧田差。村民对抛秧技术的顾虑消除了,于是就大量应用这一技术。村民H是最早采用抛秧技术者之一,他比较相信政府,所以一推广这一技术他就采用了。刚抛下秧时,秧苗歪倒现象严重。别的村民看了说这地样肯定长不好,他的妻子也骂他,说这样是乱来,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些疑虑。过了10多天后,秧苗长好了,别人说这样还真行,H的妻子也没话说了。之后抛秧技术被广泛采用。现在的情况,正如一位村民所说,每家都是抛秧,即使你出钱叫人插秧,人家也不愿做。

抛秧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是在农民包产到户、实行商品经济多年以后进行的。这一技术的推广者是政府部门,目的是增加国家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种稻农民增收。这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首先,农民开始对这一新技术并不了解,技术推广使用的办法是“示范”,要求村干部带动。这是颇为有效的方法,传统上村干部是比较相信“上级”的,有“配合上级工作”的习惯。因此对于“上级”的要求,大多采取遵照执行的态度。

其次,对普通村民来说,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不管你说得如何好,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他不会贸然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即是说,现在的农民仍然具有“无先例的事不做,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保守生产意识。就抛秧来说,在育秧和栽秧两个环节与村民熟悉的原有技术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抛下的秧东倒西歪的样子,与过去插下的秧稳当整齐的情况相比,差别实在太大,以至于习惯了插秧的村民,从心理上不能接受新技术。以旧的观念考虑,认为新的、与过去情形相矛盾的状况肯定“不行”。这一事件说明,农民在传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倾向,一旦遇到新的与原有认知倾向相矛盾的实践,会拒绝新的实践。也就是说,实践(或称物质世界)变了,农民的意识不一定也马上能适应实践的变化,它很可能要落后于实践的变化。

另外,农民对新实践也会作经济上的盘算,然后再以“合算”或“不合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尽管这种盘算只是粗略的,未经精确量化。在抛秧技术推广中,农民一开始不愿使用,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育秧要挖塘泥太累太麻烦,谷种要点放也烦琐。这是就对劳动进行盘算后觉得“不合算”。

农民最后接受了抛秧技术,是因为在育秧环节的技术要求经过了变通,而且抛秧的最终效果好,如此一来,使用这一技术显然“合算”。由于结果是好的,村民们也就接受了抛下后东倒西歪的情形,不再认为这样是“不行”的了。这表明李秋洪说的传统农民“以经验积累为特征的生产认识过程”现在也还如此,但通过示范,农民也乐于接受新技术。

回到育秧过程。用秧盘育秧,秧田同样要平整起畦,畦的宽度为两个秧盘宽。畦面要放上农家肥(现在一般是沼气料)和少量化肥(尿素、复合肥等),还要放上地虫灵(一种农药),先要摆好秧盘,用塑料瓢装上垄中的烂泥倒入秧盘之中,再用扫把在秧盘上将泥扫匀,使泥均匀进入每个小杯之中,在秧盘上撒谷种,再将谷种弄到小杯里。撒好谷种后的管理就是看水,一般不能让水漫过畦面。如果天气太旱,可以放水漫过畦一两小时,然后就要放掉水。

春季天太冷时,播种后的头几天要用地膜覆盖保温。用地膜时天气热就要翻开地膜散热,不然秧会烂死。

过去插秧的秧要长1个月。现在抛秧用的秧只要长10多天就可以抛秧了。秧盘里的秧,要在抛秧之前让土干一些,这样才方便抛秧。但又不能太干,土太干容易散掉。

(二)插秧或抛秧

插秧或抛秧的田要犁过一次或两次,一般要耙三次,也有人耙五次。最后一次耙田之前,要放肥料到田里,每亩用农家肥10担左右,水稻专用肥35到40公斤。专用肥是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特点研制而成的,含氯、枸溶性磷肥等成分,1990年代初开始用,在那之前用的是碳酸氢氨、过磷酸钙和尿素,每亩田的化肥总量控制在50公斤以内。放好肥料再耙一次田,就可以插田了。

插田首先要拔秧,用手小心将秧苗从秧田拔起,在水中洗去秧根泥,然后用稻草捆成把。再用畚箕挑到准备插秧的田,一把一把地将秧抛到田中,然后人再下到田中,解开秧把一株株的插下。插的秧根据品种定每株大小,常规稻每株在4~6苗之间,杂交稻为1或2苗。行距约为5寸,株距约为3寸。

抛秧则是人将秧分好后,站在田中将秧一一株株投下。使用秧盘育秧,在拔秧时非常容易,而抛秧时人也不需要弯腰伸手触泥,因此效率要高许多。以一个劳动力而言,传统的拔秧和插秧,一天连拔带插只能完成0.3亩面积;而使用抛秧技术,一个人从拔秧到抛好,一天可完成1亩田的面积,劳动效率是原来的3倍。

(三)田间管理

插好秧之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耘田和看水。在使用除草剂之前一直需要耘田。田里的水平时要高出土面两三寸,露出水面的泥容易长杂草。第一次耘田在插好秧后10到15天之间。耘田时将水放干,用脚在田中秧苗行间踩过,将杂草踩进泥土之中。耘过之后要让田干晒两天才放水。如果耙田时放的肥料不够,一般在第一次耘田前还要放肥料。此后每隔20天左右耘田一次,一般前后要耘三次以上。有的人一见田里长草就去耘田,共耘四五次。待禾苗长势旺盛、长得较高时,杂草就难以长出来了,即不再需要耘田。

除草剂在1990年代初开始使用,使用除草剂之后,田里不再长杂草,也就不用耘田了。除草剂在秧插下一周之后,跟尿素拌在一起撒下。

耘田所需的劳动,一般情况下每亩耘一次需一个劳动力两天时间。如果田干硬的话则需要2到3天。以总共耘田3次算,每亩田至少需要一个劳动力6天时间来完成耘田工作。

晒田是另一项田间管理工作。秧苗分蘖后要进行第一次晒田,将水放干,晒到人踩上后泥不沾脚的程度,之后又要放水淹田。过一个月后晒第二次田,晒至田有鸡爪大的裂缝为准。然后又放水淹田。在禾苗抽穗饱满后,要将水放干,之后一直到收割水稻之后。收割水稻的时候田是干的。

每造水稻一般需要打两次农药,根据农技部门的病虫害防治指导而用。长期以来形成了用高毒农药的习惯。到2003年,甲铵磷之类的高毒农药仍然是主要使用的防虫农药品种。井冈霉素则是治病的主要农药品种。

(四)水稻的收获

水稻的收获方式主要是在稻田中割下和脱粒,然后用木车拉回家。

早稻在农历6月下旬收割。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就将水放干,到收割时田已经非常干燥了,收割比较方便。先用锯齿式禾镰将禾割下,割的部位大约在禾秆高出地面3至5寸的地方,割下的禾放成一小堆一小堆的,人用来提禾的工具是两根提手中间一根一尺多长的绳子做成的,将绳子绕在禾上,手握提手,就可提起一捆禾。脱粒工具现在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打谷梯,一种是柴油机带动的转筒式脱粒机。

打谷梯是传统的脱粒工具,在解放前就使用。主体是一个四方体木架,四方体木架中间是一块由一根根木条钉成的梯状块,每根木条之间宽两三寸。木梯块的长度比四方体的宽要长,所以只能斜放在四方体内,并且可以活动,可以与四方体垂直或平行。四方体的四面有三面用薄膜或编织袋封住。打谷的时候,地上放一块竹席,打谷梯就竖放在竹席上,将木梯块放成与地面大致平行。人就站在四方体没有封闭的一面上,面向四方体内,双手提禾捆,用力将穗尾一端朝木梯块打去,谷粒纷纷落到竹席上。打完之后,用袋子将竹席上的稻谷装好,放在牛车里拉回家晒干。也有人用塑料布代替竹席。

现在木制打谷梯已经很少,笔者2003年晚造收获时看到二塘村八队只有一户人使用。在1980年代,出现了铁制的打谷梯。完全用钢铁制成,梯状块部分是圆弧形的,用钢筋代替了原来的木条,一根根的钢筋焊接在钢架上,每根钢筋之间间隔约为8厘米。钢架四角都有圆环,可以插上竹竿为支架。然后用塑料布将打谷梯三面围起。如同传统打谷梯一样使用。

另一种脱粒工具是转筒式打谷机,主要部位是一个转筒,转筒上有铁条弯成三角形做成的齿。由柴油机带动,逆时针转动。人手提禾把,将穗尾放到转筒上,转筒转动。将谷粒打下落到地上,地上往往用一块大塑料布垫住,让谷粒落到上面便于收集。

转筒式打谷机在70年代已经使用,当时是脚踏带动的,在集体化时推广,包产到户后也用了几年。村民觉得用脚踩打谷机太累,还不如用打谷梯,只用手打不用脚踩,没那么累。1980年代中后期就逐渐不用脚踏式打谷机。铁制打谷梯出现后,由于小巧轻便,又好使用,价钱便宜,很受群众欢迎,1990年代用得最多。到2000年前后,逐渐有些农民使用柴油机带动的转筒打谷机。在别的地方在1980年代就有人用了,但柴油机比较贵,在近两年的价格为700多元钱。从效率上说,使用柴油机带动的打谷机和使用打谷梯相差不多。使用柴油机的成本较高,所以它在村民比较富裕以后才得以使用。使用木制打谷梯的那一户人比较穷,而使用柴油机的一般家境较好。另外柴油机比较重,需两个青壮劳动力抬。所以老年人和家庭务农劳动力少的农户,即使家里经济状况较好,也还是喜欢使用铁制打谷梯,而不愿买柴油机用。

打谷后的稻草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可利用资源。村民的牛现在都不放养,而是拴在一个地方或关在牛栏里,用稻草或甘蔗叶喂养。另外,现在村民一般不去砍柴,燃料主要是沼气,在沼气不足时,有时也用稻草做燃料。所以,村民总是用牛车将稻草拉回储备起来。

最近的一两年,稻作技术又有了新的进展。县里开始推广免耕抛秧技术,即大田不再需要犁田和耙田,只需用药使禾蔸腐烂,就可以直接抛秧到田上了。这一技术2003年下半年刚在二塘村推广,二塘村八队有一个村干和另一户村民已经这样做了。由于意外的原因(秧苗被福寿螺吃了许多),效果不够理想,产量较低。但已有部分人表示将在2004年春季也使用免耕抛秧的技术。

另一个变化是在水稻收获方面。2003年夏收,有江苏派来的联合收割机可以帮助收割水稻。联合收割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割禾和脱粒工作,代替人工进行水稻收获工作。联合收割机帮收割,每亩田收费50元。夏收的时候许多农民都想请机收,由于收割机台数有限,整个二塘村只请来两台,部分农民想请机收而请不到,只能仍然手工收割。2003年秋收,二塘村委又请来了联合收割机,却只有很少农民愿请机收,结果收割机没在二塘村作业,而去了别的村子。二塘村八队农民的解释是这样的:夏收时气候太热,太阳太大,自己收水稻非常辛苦,而且,夏收还要赶农时,所以,大家都想请机收。秋收的情况有所不同,这时天气已经凉了,也不用赶农时,在田里干活显得轻松,另外,晚造的水稻谷粒比较容易落下,自己用手打并不吃力,而机收容易使谷粒掉到田上,浪费了。所以秋收时农民想自己收水稻。

收割机事件反映农民是精于算计的群体,他们对经济活动的成本效益分析,考虑的因素不仅有金钱上的得失,还有时间、人的舒适程度等因素。因此,如果我们把“理性”一词理解为“符合逻辑的,遵从常理的”,那么,这一事件反映出农民就是“理性”的。当然,这种理性与完全的经济学意义上“理性”有所不同,经济学意义的理性只考虑经济利益。

二、水稻种植面积递减的趋势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感动一生的义勇故事

    树人文库-感动一生的义勇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平民历史

    平民历史

    本书记录的故事,都发生在60-70年代动荡无序的中国。如果你曾经历过文革时期的暴风骤雨,如果你曾度过苦乐交融的知青岁月。如果你曾是77年艰难而又幸运的大学生,那么,40年前在时代磨难中经历过的一切苦乐与血泪,真正的历史是不容忘却的。本书试图给你的记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个人“心灵史”的视角,呈现给你平民心中最深切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张新泉的诗

    张新泉的诗

    本书是著名诗人张新泉先生近十年的诗作结集,收录诗歌一百多首,按创作时间分上下两辑,由吉狄马加作序。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新泉的诗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关注眼前和民生,不做无病呻吟,他的诗歌中有铁器的撞击之声,铿锵冷冽。
  • 无路方成

    无路方成

    茫然间张开双手,手上写着阿墨二字,不过,阿墨是谁?为何师尊虚妄为他与天斗,那莫忘神尊又是谁?四人与莫忘如出同源,又是为何?无到底是主魂还是自我意识体?兽林之中有何物,竟引得天地色变破修真界,以仙界为桥,直奔那远古仙域而去。为一朵花,寻其三世三生看一介尊者如何去寻他生命中的本命之花,一步步走向巅峰
  • 娱乐总裁的影后娇妻

    娱乐总裁的影后娇妻

    他,是白手起家,黑白通吃,高冷狂霸拽的帝少,多年前,却被孤儿的她所救。她,是父母双亡的孤儿,无依无靠。多年前,却救了一个男孩。十四年后,自己签约的娱乐公司的大BASS却突然通知自己说:“现在,我是你经纪人了。”
  • 西游本纪

    西游本纪

    牛魔王跟铁扇公主结婚的时候,孙悟空还在五指山服刑,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不解,于是问土地公:我大哥牛魔王这么丑,居然都结婚了,我这么帅,却活活当了五百年的处男,你说还有没有天理?土地公说:你整天说你大哥长得丑,他到底丑到什么地步?孙悟空猛吸了一口烟,想了想说:当年他妈生他的时候,拉了一坨屎,于是低头看了一眼,以为自己生了双胞胎!
  • 那眼星辰

    那眼星辰

    那年初夏,星辰万千,奈何心语无声,再回首,仅剩下美好的回忆,哪怕当初那么的不甘。
  • 穿越之仙子落红尘

    穿越之仙子落红尘

    有一天,某上仙,跟随着师尊“仙岳尊者”到了一个地方,嗯!仙气环绕,是个好地方,正想着问问师尊,哪找的地方,转头一看,突然一黑。哦!就这样穿越了!到了这里成了东风国的“圣女殿下!”这里好无聊肿么办?玩手机啊!手机没电了怎么办?充呗!怎么充?看见天上那闪电没,去充喽!结果某上仙一个不小心,被电了。某别国太子关心道:“你没事吧?”月辰刚想大骂,嘴一张,一缕黑烟直冒了出来,呜呜,能没事吗,你倒是试试啊!最后,还是时冷时热的皇上“夙千寻”给亲自安慰着!
  • 一部小仙

    一部小仙

    一花一世界,一心一个人!花落黄土灭,心死何谓人!莫言他人悲,确怪天意遂!
  • 重生之说一次我爱你

    重生之说一次我爱你

    “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只是因为我喜欢你吗?李陌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么我再也不会爱上你!”……再次醒来穆天心决定做回自己,狠虐渣男渣女,将家族事业壮大,过上自己的幸福小日子,只是这个一直撒泼卖萌摇尾巴的忠犬是谁?
  • 三世九鼎

    三世九鼎

    第七任天下共主禹帝仙逝于会稽山巅,穷奇惊现大荒,九州风云突变。少年荆若木九死一生,逃难他乡,背负着血海深仇,一步步揭开惊天阴谋。正可谓:千里大荒,天下几经易主;万丈苍穹,风云多少变幻。曾一叹命运种种,奈何世事天定。我欲问遍江山,英雄何不随来,一刀为伴,一剑了缘,半盏残酒醉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