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方空防压制或称反雷达任务,实为雷达或地对空导弹操作员与想使前两者出局的攻击机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早期的反辐射导弹,如德州仪器公司的AGM-45A“百舌鸟”,缺乏高速性能与使用弹性,不能在雷达操作员明了他们正被攻击与采取关机及改变雷达频率等措施前击中目标。现代化导弹,如德州仪器公司的AGM-88A高速反辐射导弹或英国航太公司的空射反辐射导弹为了提供对敌方的空防压制所需的优势,让护航攻击机安全到达其目标。海湾战争中发射了很多枚的高速反辐射导弹,且美国海军及空军空防压制出击,造成伊拉克在开战第2天以后便将他们的雷达关机。高速反辐射导弹经证明在预设程式为“距离未知”模式下是有效的,在此模式下将已知雷达的频率及坐标等细节在起飞前输入导弹,或从1架以其APR-7雷达侦测系统标定一个敌方雷达的F-4G野鼬机上输入飞行中的导弹。海湾战争中这套组合以极具破坏性的效能运作。高速反辐射导弹的2127.3千米/小时的高速性的意味着,其可以使许多伊拉克雷达操作员在还未弄清有1枚导弹正向他们飞来之前被击中。
攻击机倾向装备高科技感测装备以使其武器可达到全天候及夜间投射。
热影像或前视红外线科技使用电脑转换红外线辐射成为与电视画面相似的影像。现有的系统,如低空导航暨夜间目标红外线吊舱,提供的优质影像使攻击机能于夜间安全地进行低空域飞行。这些系统,在与AVO-23铺路尖钉或AVO-26铺路大头钉等激光标定器连线后,可使“精灵”炸弹于夜间击中目标。那些激光制导炸弹在海湾战争攻击时清晰无比的影像全部是由热影像/前视红外线感测器录下来的。
没有热影像装备的飞机由目标标定雷达于夜间或恶劣气候下提供必要的资讯。现代的地形追沿雷达提供飞行乘员前方地表的重要地图,显示山坡、河川、建筑物及其他显著的特征,以用于精确的轰炸。许多美国军机现已装有以NAVSTAR卫星为主的全球定位系统终端机,以使机员接收自卫星传来的导航资讯。全球位系统在海湾战争期间的使用非常成功。
定反辐射导弹并非唯一可用于攻击机对敌方空防施行自卫的系统。大部分现代攻击机配有雷达警告接收器,在飞机被(多具)雷达照射,或被敌人以地对空导弹锁住时警告飞行员。凭借适当的警告,飞行员可以抛射干扰丝或热焰弹分别用来欺瞒雷达制导或热寻标导弹。有些飞机机身内置干扰器,或在挂架上外挂干扰吊舱。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及德国空军有专门生产的干扰飞机与攻击机一同进入战场。美国的EF-111A“大乌鸦”、EA-6B“徘徊者”及DC-130H“罗盘号音”等飞机都参加了海湾战争,而且在伊拉克上空颇有成效。例如:“罗盘号”音的机员专门监听伊拉克空防管制员,不论何时只要管制员试图下令攻击联军飞机,他们都用“重金属”音乐干扰。
“轰炸机无往不胜”是30年代制空权热衷人士的口号。渐渐地,在越战及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前苏联的地对空导弹获得极大成功后,这句话就不再适用了。自60年代晚期开始,美国空军拟订一个高度机密的计划,以制造出1架雷达搜索不到的攻击机。其成果就是F-117A隐形战斗机,这架战斗机在海湾战争期间颇受关注。美国空军官方称隐形为“低度被观测性”技术,且否认这项技术会使F-117A完全不被雷达“看到”。为使F-117A的雷达吸收材料及其能使雷达讯号发散的机体外形发挥最佳效能,F-117A必须依照非常精密的高度变化飞行。
隐形技术仍处萌芽阶段。F-117是当时唯一全面采用隐形科学技术的第一线军用机。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如何,这种技术将成为攻击机的标准特征,且大大增加它们对严密防守的敌方阵地的攻击能力。
如同海湾战争中作战纪录显示,F-117A在参加战术打击任务时,可能是现今最有效率的载人穿透飞机。依雷达穿透上的特有表现,F-117A已经符合其规格,但以受到限制的航速及飞行操纵性能为代价。毫无疑问,其后继者如洛克希德F-22A超级明星,美国空军先进战术战斗机脱颖而出的赢家,将把航速、飞行高度及飞行操纵性能的提升与隐形性能结合为一体。
攻击机是作战飞机的一种,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或浅近战役纵深内的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所以,国外也称之为“近距空中支援飞机”或“直接空中支援飞机”。 攻击机跨入喷气时代的时间略晚于战斗轰炸机。在早期问世的喷气式攻击机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是美国的A-4舰载攻击机(绰号“空中之鹰”)。该机是美国在吸取朝鲜战争的经验的基础上研制的,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战术攻击和常规轰炸。
一、攻击机概述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集成全面性、多层次的空防。坚固的据点防卫力量雄厚,常以诸如机场、地面雷达及指挥哨站等关键地点为中心,而运输上的瓶颈,像通过地形特征上收缩的地点,如道路及桥梁通常亦会拥有分布为佳的空中攻击防卫。
我们知道,有的地区对空火力分布薄弱,而这些地区在雷达的涵盖上有缺口及遮蔽。仔细的计划可带领攻击武力绕过防卫坚强区域且作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包括选择飞行路径使敌人直至最后一刻仍在猜测真正的攻击目标是什么,尽管剧烈的航道改变等做法会使燃油状况更加危急,且增加了留在敌人领空的风险。这里,任务计划也包括在指定重量负载下,使燃油及武装载量取得平衡。
任务高度变化是选择特定打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高度处的最大速度或巡航速度的燃油消耗经济性虽有改善,但飞机被雷达侦测到的机会将会增加,几乎是提早警告敌方防卫,除非在极高高度,否则飞机将发现自己正处在许多种远射程地对空导弹的包围之中。且高高度飞行无益于精确的对敌打击。
中高度通常是合理的折衷,置飞机于许多地对空系统有效到达射程之上,且提供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而侦测距离仍非常有益于中高度处经由地面绘图雷达,特别是用多普勒波束锐化模式,确定达到精确目标定位,以及精确的俯冲攻击。
低高度穿透也兼具优缺点:有时可避开所有的侦测,且暴露自身的时间仅以秒计,对防卫系统追踪及开火而言时间太短。另一方面来说,其结合导航及目标标定的困难,精确的瞄准也成问题,且没有特殊装备不能于夜间或恶劣气候下执行飞行任务。最后使得耗油加剧并限制航程。
近年强调的是低高度穿透,但中高度及高高度者也可用于某些情况:高高度高速穿透实为装载远攻导弹之战略轰炸机的本职,但在防卫薄弱处及主动与被动反制手段的协助下,和在与敌人全部防卫力遭遇之前就发射武器。虽然这种攻击方式可用于对地面目标,但在海上更为有效。
中高度穿透极度依赖反制手段及防卫压制,当其对适度防卫有效时,经常显示此法在现今战场上显不足的疑虑。1983年,一支美国航舰特遣舰队发动对黎巴嫩的打击中,损失“入侵者”及“海盗式”各一的两架飞机。地面防空系统不仅对超低空域穿透造成须解决的当务之急,若不重视此领域,可能无益于其他层空域的防卫,但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付任何除最弱防卫目标之外的中高度穿透将需要大量后援,包括“野鼬”空防压制用机与诸如EA-6“徘徊者”及EF-111“大乌鸦”等专门化电子作战用机,加上战斗机实施扫荡暨阻拦巡逻。
超低空域攻击机飞行于一个由高度、航速及飞行性能适当界定的看不见的走廊中。这条走廊依不同飞机,依其阵风反应及该机种是否具备专门的低飞用航空电子设备而定。低空飞行系统为最重要的一项是:各种防空系统摧毁飞机的效率各有高低,但若飞机因航电失灵而撞毁于地面,则地面的摧毁效率是100%。
可能的任务高度变化侧廓通常为高去-低攻-低攻-高回,在经济的巡航速度下以超高度接近对方领空,继而渐降至低空域行高速度的次音速穿透。返航行程则反前述之道而行,尽管若遭遇敌方战斗机及燃油条件允许时,低空域出走可为超音速。像这样的程序本身即有损害敌人的能力:测试显示1架在低空域超音速飞机产生的震波能损坏敏感的电子设备,掀翻轻型车辆且造成士兵们听觉上的伤害。
攻击机作战的下一个难题是导航。最基本的方法是在方格上定出目标,且以地图、罗盘、码表及大量敏锐心智以直线路径飞抵。
这种方法只在需要浅度穿透下于晴天对抗不复杂目标时有用,但上面三个条件都成立是少见的,而现代攻击战机配备不同复杂程度的导航/攻击系统。理想上,路径应事先小心地计划,以延迟飞机被侦测到的时间,避开防卫重点,依我方的意图混淆防卫的一方,而最后,提供一条最佳可能去接近目标的航低空域打击走廊线,而兼具最适合脱逃的航向。
飞行员工作负荷颇高,必须在低空域准确地操纵飞机于航线上,不断机警地注意前方的障碍物、背后的敌机与无所不在的地对空导弹,辨识转向点及若未有足够装备能力飞越地域气候时作航线调整以绕过。
二、攻击机避险战术
由于风速、风向及大气压力的变化,使空速表上的空速不同于地面相对速度,借能输入飞越地面真实速度至电脑中的多普勒原理则可增加精确度。就如同用于海猎鹰的移动地图显示器提供飞越地表时连续更新位置,否则通常以座标形式提供在抬头显示器或低头显示器上。导航点可存于电脑,告知飞行员何时转弯及幅度为多少。抬头显示器极具价值,当低空域处飞行员以人工操纵时,尽可能避免低头看座舱里面,尽管低头显示器一般置于仪表板顶部,飞行员视野范围内。
战争不会在日落后停止,而黑暗和不良视况减弱依靠光学操作对空武器的威力,但云、雨及雾则戏剧性的减弱红外线归向导弹的效能。这样有助于攻击机无损地穿透防卫,但兼有精确导航至目标的困难,且需更复杂的航电装备,经常需要第2个机员来分担工作负荷。2名机员所增加的能力也包括更多有力的反制装备可供操作。
在操作攻击机时,首要任务是让飞机能像在白天一样进行同样的低空域任务,意指避免撞地,是现存3个不同功能的系统。前视红外线仪于座舱中显示电视画质的画面,可使飞行员和白天一样操作,尽管其视野大受限制。前视红外线仪提供夜间能力,但其在不良天候时,能力严重受限,且于现今服役时,前视红外线用在夜间攻击多于目标穿透。如今发展中的是低空导航暨夜间红外线标定,其提供F-16、A-10及其他战机24小时战力。
其次是地形回避雷达,其于飞机前延伸一个椭圆截面雷达扫描及耦合一个电脑产生的平面以警告前方升起的地形且闪现飞行路径到一具屏幕上。可预设不同的距地净高:常用的是76米、152米、或305米。也可任意设定介于上述值之间。此系统并不能防止飞行员撞地,只提供避免其发生所需资讯。
最后一项是地形追沿雷达。其与自动驾驶仪连结,实际操纵飞机贴近预设高度飞越地表。还可选择不同的距地净高,通常介于60米~305米间,并可选择不同程度之驾乘感,一般为硬调、中等及软调。硬调的驾乘感以乘员之舒适作可观代价,而使飞机保持最近于选定的高度,所以通常只在穿越敌方强大防卫区时选用。其他设定则依据所受威胁选择。切换至自动地形追沿飞行并不表示飞行员将无所事事:除监看导航功能、燃油状况外,他仍注意地形追沿雷达的显示以确定其是否运作正常。
深入穿透任务上导航系统须做周期性的更新,以获一击中的之无目视接触轰炸所需的精度。通常贮于磁带且输入座舱内电脑的飞行计划中,会贮有数个反射雷达或表示雷达的定点,当飞机接近这些点时,不须太靠近,雷达将作数次扫描且确定上述定点的精确位置。此资讯被输入电脑,然后更新飞机的实际位置,提供非常高的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