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轰炸机
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战斗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的最成功的飞机之一。“蚊”式飞机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代名机。到后来出现的“火神”轰炸机、“勇士”轰炸机、“胜利者”轰炸机等知名战机,都是英国轰炸机的经典之作。图104
一、艾尔克公司DH.4
应英国航空部设计一种新型日间轰炸机的要求,德·哈维兰在200BHP发动机的基础上,设计了艾尔克DH.4型轰炸机。德·哈维兰采用了一台直列式活塞发动机,简化了牵引式螺旋桨的设计,脱离了传统的转子发动机的窠臼。然而,飞行员和观察员相隔很远,显得很保守,而且阻碍了空中联络,并成为一个隐患。英国的分包商共生产了1449架该型机,但由于BHP型发动机生产滞后,部分生产型战机采用了其他发动机。
到1918年春天,DH.4型机已经装备了9个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团,也在皇家海军航空兵中服役。DH.4型机参与了摧毁“齐柏林”飞艇旗舰——L.7号的战斗。DH.4型机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生产,三家公司共生产了4846架,其中大部分由400马力的“解放”12型发动机提供动力。除了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外,DH.4型机还广泛用于民用,如农作物喷洒农药和航空测绘等。
二、艾尔克公司DH.9/DH.9.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对英国的持续空袭,促使英国空军扩充了一倍,并为大多数新的飞行中队装备了日间轰炸机。DH.4型机的表现符合预期;但德·哈维兰已经在试图消除该型机的一个显著缺陷,将飞行员和观察员的位置背靠背安排在一起,这种改型编号为DH.9型机。该型机装备的西德利“美洲虎”发动机仅能提供230马力(172千瓦)的动力,因而早期生产型的DH.9型机的飞行性能不如DH.4型机。从1917年12月起,该型机开始在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和空军服役。“美洲虎”发动机并不可靠,因此这种新战机的升限大打折扣。但一旦不再挂载炸弹,DH.9型机就变身为一种很好的战机,部分原因在于与DH.4型机相比,DH.9型机上飞行员和观察员联络更为顺畅。5
1918年8月,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的DH.9型机飞行中队开始换装DH.9A型机,后者由美国生产的帕卡德“自由”发动机提供动力。这种发动机提升了战机的性能,使DH.9A型机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三、“惠特利”式轰炸机
1934年7月,作为同年启动的重整军备计划的基础,英国空军部发布了B.3/34号需求报告,声称军方需要一种新式重型轰炸机。空军部提出新型轰炸机必需具备以下几点标准:新型轰炸机须为全金属结构悬臂式单翼机,其先进配置包括密封式驾驶舱、伸缩式主起落架、机翼内侧的副翼,动力装置由2台高功率活塞式发动机组成,驱动可变距螺旋桨,武器装备包括内置式可携载炸弹和炮塔式自卫武器。1935年8月,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按照上述规格设计了A.W.38型轰炸机,在该设计刚刚完成之后便获得了订单。1935年8月,当局同惠特沃思公司签署了初始生产80架该型机的生产合同。1936年3月17曰,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动力装置为2台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老虎”Ⅸ型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每台额定功率为593千瓦(795马力),驱动1台三桨德·哈维兰金属双距螺旋桨。1937年2月,第二架原型机制造完毕,配置了由2台“老虎”Ⅺ型星型发动机组成的更高功率的动力装置。此时,第一架原型机已经结束了正式试验,首批34架“惠特利”MK-I型轰炸机也已经基本制造完毕。图106
第一种“惠特利”式作战标准机型的机长21.11米(69英尺3英寸),除此之外,该机型与“惠特利”MK-V型定型机的尺寸相同。载弹量达1524千克(3360磅),炸弹放置在机身下部武器舱和机翼小型隔舱内。自卫武器仅为2挺7.7毫米(0.303英寸)口径“维克斯”K式旋转式机枪,分别安装在动力驱动的前炮塔(纳什-汤普森公司出品)与A.W.38型尾炮塔(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出品)之内。从第35架飞机开始,“惠特利”轰炸机的生产标准更新为改良型“惠特利”MK-Ⅱ型标准,为了完成此前下达的总量80架的采购订单,从1938年1月开始,公司开始生产46架该型轰炸机。“惠特利”MK-Ⅱ型轰炸机配置新式“老虎”Ⅷ型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每台额定功率为630千瓦(845马力),各配置1台双速增压器,这是英国皇家空军作战飞机首次配置双速增压器。“惠特利”MK-Ⅲ型轰炸机基本上是在MK-Ⅱ型基础上通过提高进攻与自卫攻击能力而推出的新机型,该型机从1938年开始共生产了80架。
在发展“惠特利”MK-Ⅲ型轰炸机的同时,设计人员清楚地意识到,“惠特利”式基础机型需要更强劲的动力来驱动,以便与后续机型中逐渐增加的重量相适应,同时也能适当提高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于是,设计人员决定不再发展“老虎”发动机,转而将“惠特利”轰炸机的动力装置更新为2台罗尔斯一罗伊斯“隼”式V形活塞式发动机。随后,将3架“惠特利”MK-I型轰炸机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了改装,动力装置更新为2台“隼”Ⅱ型发动机,当飞机在4875米(16000英尺)高空飞行时,每台发动机推力达768千瓦(1030马力),各驱动1台“罗托尔”式三桨恒速螺旋桨。随后,该式轰炸机的成批生产机型为“惠特利”MK-Ⅳ型,动力装置为2台“隼”Ⅳ型发动机,每台起飞推力为768千瓦(1030马力)。该型轰炸机共生产了33架,1939年4月,首架“惠特利”式MK-Ⅳ型轰炸机开始试飞,并于同年5月向军方交付。除了动力装置之外,“惠特利”MK-Ⅳ型轰炸机采取的其他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对自卫武器的改进。在早期机型中,配置的是人工操纵式尾炮塔,塔内安装1挺7.7毫米(0.303英寸)口径机枪,而MK-Ⅳ型轰炸机采用了动力操纵式尾炮塔,塔内配置1挺7.7毫米(0.303英寸)口径“勃朗宁”机枪。此外,还在机头水平瞄准板后面设置了更具优势的轰炸员位置,从而提高飞机的进攻能力。
“惠特利”MK-V型轰炸机基本上是在“惠特利”MK-ⅣA型的基础上实施升级改装措施后推出的新机型,共制造了1466架,远远高出“惠特利”轰炸机其他型号的总产量。该型机在MK-ⅣA型轰炸机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将双垂尾进行改装,配置直线机翼前缘,取代MK-ⅣA型的曲线机翼前缘,将后机身延长0.38米(1英尺3英寸),以便为后机枪手提供更大的火力攻击范围;在机翼前缘添加充气式除冰橡胶带,同时将油箱的容积进一步增加。从1940年8月起,“惠特利”MK-V型轰炸机开始向军方交付。1940年5月,时值德国进攻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西北部地区),为了尽可能增强英国空中进攻与防御力量,英国当局将“惠特利”MK-V型轰炸机列为英国最优先生产的5种战机机型之一,另外4种机型分别为布里斯托尔公司“布林海姆”式轰炸机、维克斯公司“惠灵顿”式轰炸机、霍克公司“飓风”式和海上飞机公司“喷火”式战斗机。1943年6月,最后一架“惠特利”MK-V型轰炸机交付完毕。就在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当时由于“惠特利”式轰炸机飞行速度较慢,因此主要用来承担夜间轰炸任务。
作为一种夜间轰炸机,“惠特利”式轰炸机系列机型并没有获得特别重大的成功,但它却在英国各型轰炸机中获得了多项著名的第一:第一种往德国本土投掷炸弹的轰炸机;第一种轰炸德国城市的轰炸机;第一种出现在柏林上空的轰炸机(实施散发传单的任务);第一种在意大利1940年参战之后对其发动攻击的轰炸机。1942年4月,“惠特利”MK-V型轰炸机退出英国一线轰炸机部队。1942年,一线部队储存的部分“惠特利”MK-V型轰炸机构成了第一次“千架轰炸机”袭击科隆时的兵力。
四、“兰开斯特”轰炸机
“兰开斯特”轰炸机作为二战中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战机种,累计出击156192架次,雄居全英之首。累计投弹608612吨,占皇家空军战时总投弹量的三分之二。图107
二战期间,英国空军的四引擎“曼彻斯特”III型原型机于1940年1月9日进行了首飞,当即表现出良好的飞行性能和可靠性。随后,新机型安装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机首、机尾、背部和机腹都安装了炮塔,增大了载油量,配置了自动充气救生筏,并于1940年10月31日进行了试飞。由于新机型与早先的双引擎型号区别极大,所以有必要重新命名,这样,“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就诞生了。图108
1943年5月,“兰开斯特”担负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攻击行动。5月16至17日夜间,第617轰炸机中队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执行了代号为“惩罚行动”的飞行任务——攻击德国工业中心周围的水坝,进而衰减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图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军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成功的精确轰炸任务,击沉了德国的“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号战列舰。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来自第9轰炸机中队和第617轰炸机中队的29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
自“提尔皮茨”号1941年建成以来,皇家空军、皇家海军和前苏联潜艇对它进行了不止十次的攻击,都没能将其击沉,所以当时德国海军吹嘘“提尔皮茨”号是“不沉之舰”。当帝国空军参谋长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爵士到中队驻扎的机场向飞行员们表示祝贺的时候,他说道,皇家空军击沉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为顽强的军舰”。
五、Ju-88“蚊”式轰炸机
德·哈维兰公司“蚊”式飞机是一种设计成功、外形优美的战机。“蚊”式飞机作为一种最具通用性的战机,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唯一具有挑战性的竞争对手只有一种机型,即同样出色的容克尔斯公司Ju-88型轰炸机。由于“蚊”式飞机是德·哈维兰公司完全自力更生推出的新机型,因此该种飞机非同凡响。当时,英国空军部发布的军方需求文书声称,无论新式后继机型属于轻型昼间轰炸机、中型昼间/夜间轰炸机还是重型夜间轰炸机,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新式轰炸机必须能够携载更重的进攻性武器载荷、搭载更多的机组人员、能够在更远距离上向敌人目标投掷炸弹,而且还要比其所替代的机型配置更加有效的自卫武器装备。图120如果遵循上述需求,必将导致飞机重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或提高飞机的基本性能,只能安装功率更高的动力装置,而发动机如果具备了高功率,其耗油率也必然相当高,而且,即使能够制造出满足军方需求的新机型,在飞机制造过程中,由于重量增加、尺寸更大且结构更为复杂,制造工时必然会延长,同时战略轻合金的需求量必然会极大,因为具备战略意义的轻合金已经成为当时先进战机的标准化性质。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哈维兰公司已经在教练机、运动与竞赛用飞机制造领域久负盛名,因此,如果拋弃一些成见的话,相信该公司一定有能力直接制造出一种现代轰炸机。图120
因此,当英国军方公布P.13/36号需求报告时,德·哈维兰公司最初计划应用现有机型作为设计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全木质结构D.H.91型“信天翁”及全金属结构D.H.95型“火烈鸟”运输机。与此同时,P.13/36号军备需求也促成了“曼彻斯特”式、“兰开斯特”式(阿弗罗公司)及“哈利法克斯”式(汉德利-佩季公司)等几种著名轰炸机的诞生。1938年中期,德·哈维兰公司认为:要想在短期内满足军方需求,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将“信天翁”飞机的动力装置更新为2台罗尔斯-罗伊斯“隼”式倒V形活塞式发动机。当该公司向空军部提出建议时,着重强调了工厂目前缺乏金属制造能力,再加上重整军备导致英国金属制造业承受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德·哈维兰公司预测,英国制造木质飞机所需木料的生产能力必将供过于求,因此建议新的轰炸机机型不仅属于木质结构,而且还要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
德·哈维兰公司之所以建议建造该种新型轰炸机,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认为:只要轰炸机具备了极高的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根本不必配置自卫武器,因为敌人战斗机或防空炮火几乎不可能对其实施拦截。这就意味着,飞机机身内部可以限制为2个人,而机身也要足够小且足够轻,这样,由现有2台活塞式发动机便足以保证飞机所需的各项性能。德·哈维兰公司建议的另一内容与机炮武器装备有关。该公司认为,应该用机炮部分或全部取代可投放式炸弹载荷,部分充当进攻性武器,从而使轰炸机能够进行战斗轰炸机或护航战斗机的任务。
六、“火神”轰炸机
“火神”是英国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研制的中程战略轰炸机,曾经与另外两种轰炸机“勇士”和“胜利者”一起构成英国战略轰炸机的三大支柱。图121
“火神”战略轰炸机是英国空军装备的唯一一种战略轰炸机。该机于1947年开始研制,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图122
“火神”战略轰炸机有两种型号:B.1和B.2。“火神”B.1战略轰炸机装备4台“奥林帕斯”101或102、104型发动机,生产型于1956年开始装备部队,共生产45架,现已全部退役。“火神”B.2型战略轰炸机先是装备4台“奥林帕斯”201型发动机,后换装“奥林帕斯”301型,生产型于1960年开始装备部队,共生产50架。从1981年起,一部分“火神”B.2型战略轰炸机开始陆续退役。
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火神”战略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在“胜利”加油机的配合下,经过3次空中加油成功地轰炸了马岛的首府斯坦利港,创造了老旧装备在现代高技术战场上成功运用的范例。图4
七、“勇士”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