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房每天消耗舰上大量的水和能源,配置节水型、低能耗的洗衣设备非常必要。对于洗涤用水需设置收集舱和处理装置,以提高利用率。
垃圾处理间
包括分离、粉碎、压缩、焚烧间等。几千人居住的航母上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类。由于环保要求,对垃圾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天产生的食物、剩羹、粪便等有机垃圾,收集、粉碎后可以在深海中冲放;油脂和纸、木质物收集焚烧后可以冲放;金属和塑料制品可压缩成圆饼状物再存放于专用舱室。对于生活污水、厨房废水还要设置大的收集舱,或设置带有处理装置的较小存放舱。
美国航母在舰上还有牧师,设有小礼拜堂,舰上允许开展宗教活动。在多数情况下,舰上的牧师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员,他们可以帮助长期生活在这封闭铁壳内的人员缓解心理压力,减少情绪波动。
此外,美国航母上还配有警察和禁闭室,处理和关押违法乱纪人员或罪犯。
航母经典战例
航母在欧美发达国家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已演进了好几代,从常规动力发展到核动力,舰载机离舰方式从滑跃起飞、弹射起飞向着电磁弹射起飞方向发展。中途岛海战可以说是航母之间的第一次较量,对后来的航母作战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中途岛海战的意义是深远的,日本人虽然没有输掉整个战争,却受到了一次沉重打击。对美国人来讲,中途岛海战显然是一次战略上的胜利。
一、偷袭珍珠港
二战爆发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成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英国皇家海军1940年突袭塔兰托的做法引起了日本人极大的兴趣,通过对相关经验教训的研究分析之后,他们最后制订出给予美国太平洋舰队致命一击的计划。然而,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建议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首先,美日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日本海军要想与美国海军进行争夺,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其次,日本必须要在士气上压倒对方,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就是一个先例,在那次战争中,日本人在一次突然袭击后取得了对于俄国人的精神优势;最后,但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对美国的战争应当速战速决,从而防止美国聚集起强大的工业力量进行反扑。最后一点主要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在战争的第一天,美国便遭到惨败,从而受到严重的“恐吓”,不敢与日本人打一场长期的战争。
在确保不引起美国人注意的情况下,日本最高指挥部开始实施这项计划。当时,曾经有人认为美国人缺乏战斗意志,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对此表示怀疑,但他同时认为美日战争必将是一场短期战争,因此,他支持有关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重要基地——夏威夷珍珠港的计划。
有关突袭珍珠港的计划由大西龙治郎海军少将负责制订,此时,他正率领着经验丰富的日本海军飞行员研究一种投放木质尾翼鱼雷的新方法。通过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以及对于所截听的无线电数据的分析,日本人搜集了大量有关美国海军实力和舰船动向的情报。1941年9月,日本开始进行大规模演习,截至11月初,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完成了。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和平谈判走向破裂,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正在逼近。在日本方面,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亲自指挥整个联合舰队的作战行动,谨小慎微的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担任第1航空舰队指挥官。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南云中将指挥“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祥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出其不意地攻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在第一波空袭中,美国战列舰“亚利桑那”号被彻底摧毁,“俄克拉荷马”号发生倾覆,“加利福尼亚”号和“弗吉尼亚”号沉没,并对“马里兰”号、“内华达”号和“田纳西”号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第二波空袭中,大量停在陆地上的飞机被击毁,人员伤亡惨重。当时,倘若连续实施第三波空袭的话,那么将会有更多的美国舰船被击沉,但南云中将没有批准飞行员的请战要求,匆忙收兵了。
毫无疑问,日本人为取得这一次成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尽管这足以使美国人蒙羞,但突袭珍珠港并没有达到日本人的长期目标。根据最初的设想,日本的132架A6M2型“零”式战斗机、 129架D3A1型俯冲轰炸机和143架B5N2型鱼雷轰炸机本应取得更辉煌的战果,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情报错误,美国的“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并没有像原先设想的那样在停靠港内遭到打击;二是袭击计划中甚至没有将修船厂和油库这两个关键性战略目标包括在内。对于美国人来说,在所遭受的损失中,除了“亚利桑那”号之外,所有战列舰均能修复,舰上所有的防御武器均能重新进行更换,但是如果没有了油库或修船厂,珍珠港至少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无法对太平洋舰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人的这次袭击行动使得美国人摆脱了孤立主义,为雪“国耻日”之耻辱,整个美国都团结起来了。
过于简单化地理解某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很危险的,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珍珠港事件成为航空母舰作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纯”航母战术成为美日交战的唯一模式,美国海军必须把航母特混编队作为进攻部队的核心,而非仅仅作为一支作战中队。美国人曾考虑过这种航母中心战术,甚至还进行过相关实验,但是这一战术从来没有成为正式的准则。
在当时,对于所有这一切的作战理论及模式,人们均未能意识到。在袭击珍珠港后的6个月内,日本海军似乎所向披靡,美国海军“企业”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曾试图阻止南云编队进攻威克岛,但均无功而返。事实上,对于这些美国航空母舰来说,最幸运的是,它们居然没有遭遇上南云麾下的训练有素的航空大队。此后,日本派遣4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进攻菲律宾,但没有派遣航空母舰去征服马来亚,因为力量稍逊一筹的英国军队在那里没有部署航母。在马来海战中,由于英国人完全丧失了制空权,日本岸基鱼雷轰炸机轻而易举地就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等英国主力舰送入海底。实际上,英国人曾计划把“不屈”号航空母舰派遣到新加坡,但这艘航母却在西印度群岛搁浅。这一意外对它来说也许是幸运的,因为其上载的航速极低的舰载机根本不是日本飞机的对手,倘若“不屈”号参战的话,那只能是加重英国人的损失。
1942年1月20日,就在快速航空母舰刚刚重返战场之后,南云海军中将就开始进攻东印度群岛,对新不列颠的拉布尔发起攻击。“飞龙”号、“苍龙”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执行入侵安汶的任务,而另一支航空大队则攻击位于苏门答腊海域的美、英、荷、澳4国巡洋舰编队。2月15日,日本第1航空舰队的188架飞机对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和布鲁姆发起攻击,这是一次先发制人的进攻,目的在于防止澳大利亚人干预其入侵爪哇的行动。当时,在爪哇海域的盟军航空母舰仅有英国“不屈”号和美国“兰利”号,前者刚刚将50架“飓风”式飞机移走,舰上所搭载的航空大队飞机数量很少,根本无法与敌人抗衡。于是,这艘英国航母小心谨慎地撤退了。“兰利”号航空母舰此时正向芝拉扎运送P-40型战斗机,因此遭到日本陆基轰炸机的攻击,并于2月26日沉没。截至3月初,日本人以极小的代价取得对东南亚石油、橡胶和煤矿资源的控制权。
3月26日,日本人继续横冲直撞,这一次的攻击目标是印度洋上的英国皇家海军编队。日本海军出动5艘航空母舰对位于锡兰(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基地和科伦坡港发动攻击,同时,“龙骧”号航空母舰和4艘巡洋舰在印度外海破坏盟军的海上运输线。从理论上讲,在此部署的英国皇家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不相上下,共有3艘航空母舰和5艘战列舰,均由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指挥。但“可畏”号、“不屈”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总共搭载了16架“欧洲燕”式、21架“管鼻藿”式和“海上飓风”式飞机,以及一支由“金枪鱼”式和“剑鱼”式飞机组成的混合编队,而其对手却是100架“零”式战斗机;此外,英国的战列舰也不是日本水面舰队的对手,以上这些差距所引起的后果将在接下来的交战中暴露无遗。
萨默维尔海军中将并不打算与敌人发生正面冲突,相反,他下令舰队在白天尽力保持在敌人的打击范围之外,到了晚上,则利用雷达优势与敌人进行接触;此外,他的另一项优势是拥有一个新的秘密基地,该基地位于科伦坡西南方大约 800千米(500英里)处的马尔代夫群岛的阿杜环礁上,直到很久以后,南云海军中将才发现该基地。
由于飞机数量有限,英国海军航空兵发明了夜航技术,该技术远远高于日本和美国的飞行技术。在使用雷达加强昼间防御方面,英军在地中海所进行的大规模护航作战为飞行员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英军的原则是,把战斗机集中用于最能发挥作战效能的地方,使它们在空中“待命”,并形成直角从太阳方向接近敌人,避免正面迎敌,从而不必在敌方视线前进行极其耗时的180度转弯。同时,敌友识别技术的改进使得战斗机指挥官在雷达屏幕上便可很好地辨别出敌我飞机。
尽管拥有以上这些先进技术,但当萨默维尔试图在4月2日与南云舰队进行交战时,作战计划却出现了问题。当时,日本航空母舰并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出现,于是,萨默维尔乐观地认为南云舰队可能撤退了,他下令由两艘装甲航空母舰和“厌战”号战列舰组成快速分队前往阿杜环礁进行加油,这样一来,位于亭可马里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和两艘驱逐舰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处境,这一失误导致英国皇家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月5日,“康沃尔”号和“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被日本俯冲轰炸机击沉,3天后,从战列舰上起飞的日本水上飞机发现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和一些小型舰船,不到两个小时,“竞技神”号及其他舰船就被日军85架俯冲轰炸机击沉。
与此同时,在中太平洋上,美国人正想方设法取得战争的主动权。1942年1月初,“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穿过巴拿马运河,加入“企业”号航母编队,为向萨摩亚群岛运送部队的舰船护航。截至此时,太平洋舰队拥有了4艘航空母舰。1月11日,美国“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在瓦湖岛西南部被一枚鱼雷击中,不得不返回美国本土进行维修。为使进攻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进攻的计划得以继续进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很快就替代了“萨拉托加”号。
以上这些航空母舰被分成3个特混编队:第 8特混编队——以“企业”号为核心,由哈尔西海军少将指挥;第11特混编队——以“列克星敦”号为核心,由布朗少将指挥;第17特混编队——以“约克城”号为核心,由弗莱彻少将指挥。第 8和第17特混编队将按计划实施打击,而第11特混编队则在威克岛东部进行掩护。接下来,第8特混编队首先对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发动攻击,尽管给日本护航运输队造成了轻微损失,但自身也遭到敌人防空战斗机的阻击。第17特混编队负责对吉尔伯特群岛发动进攻,但取得的战绩更小。后来,这次进攻被描述成一次“代价昂贵的飞行员训练演习”。不过,这次行动的确暴露出美国海军所存在的战术弱点。最糟糕的是,F4F型“野猫”式战斗机(“欧洲燕”式战斗机的海军航空兵版本)缺乏敌友识别仪,战斗机指挥官无法识别己方攻击机和敌人空中巡逻机;而且,由于飞机缺乏良好的远程无线电通信设备,在48千米(30英里)以外无法正常进行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络。
“大黄蜂”号新型航空母舰被指定执行一次不同寻常的任务。早在1942年1月10日,一位潜艇舰员就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参谋机构提出建议,从航空母舰上起飞陆军轰炸机对东京进行轰炸。在海军作战部长的空中作战参谋机构研究过该项建议后,发现B-25型双发动机轰炸机可以从航母上起飞,而且也可在航母上进行降落。著名飞行员詹姆斯·杜利特尔陆军中校奉命执行这次攻击任务。2月10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弗吉尼亚角外海进行飞行试验,两架B-25型飞机成功地从航母上起飞了。
4月2日,在经过短暂的准备之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满载16架B-25型轰炸机离开旧金山,其姊妹舰“企业”号为其执行护航任务,一道组成第16特混编队,由哈尔西将军指挥。在最后的航渡阶段,“大黄蜂”号将护航驱逐舰甩在了后面,因为它们缺少高速续航能力,但4艘巡洋舰仍然伴随航母一起航行。4月18日,尽管当时的风速高达40海里,但16架B-25型轰炸机仍然安全起飞了,第16特混编队随后就全速撤退。
尽管日本人意识到美国海军可能要轰炸日本,但没有想到B-25型轰炸机将参加轰炸行动,而且还错误地预测了飞机抵达的时间。因此,当轰炸开始时,东京上空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在轰炸结束后,这些飞机没有受到任何拦截便飞向了中国。当时,重庆上空的气候非常恶劣,许多飞行员被迫在黑暗中跳伞,有4架飞机进行“坠毁迫降”,其中1名飞行员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被前苏联人扣留,3名飞行员失踪,这次行动被称作“杜利特尔轰炸东京”,尽管其军事效果微不足道,但标志着美国人终止了失利的局面,并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人。在不得不透露发起这次袭击的“秘密基地”时,罗斯福总统仿照詹姆斯·谢尔顿的小说称之为“香格里拉”(秘密航空基地),为纪念这次英勇的行动,一艘新建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被命名为“香格里拉”。
二、 激战珊瑚海
1942年初,日本联合舰队还沉浸在袭击珍珠港胜利的喜悦中。第一阶段的任务已超额完成,但第二阶段的任务还没有最终确定。在日本看来,美国的经济潜力虽大,但转入战时估计还需要一个过程,预计美国1943年夏季才可能组织反攻,而日本完全有时间进一步推进战线,扩大防御圈。控制澳大利亚就是这一战略的反映。日本陆、海军一致认为澳大利亚将是英美借以反攻的最大据点,但由于深陷于中国,日本陆军根本无力出兵登陆澳大利亚。